![]()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树品牌创名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
作者:佚名 人气:48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本文阐述了常州市培育名优农副产品的做法,分析了43种农副产品的四个方面的特点,并针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创名牌工程,提出了在推进农业创名牌过程中的五点启示。 (一)分布范围广 从产品涉及的地区来讲,既有农村,又有城市,其中常州市区就有九种产品;从生产企业性质来讲,既有国有、乡镇企业,又有三资、个体私营企业;从产品生产对象来讲,既有未加工的农副产品,又有加工的农副产品。其中,武运牌水稻种子、金丰牌稻种、常绿牌红香芋、长荡湖牌河蟹均是未加工的本地原始农副产品。 (二)规模优势明显 1997年,43种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6.3亿元,利税1.2亿元,每种产品的平均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3788万元和268万元。其中粮油类13种产品平均销售额达4227万元,最高的金雀牌食用油脂为8969万元;畜禽类九种产品,有六种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金三角牌肉制品达8700万元,横山牌肉松达1480万元,红梅牌鲜奶、酸奶达1086万元。 (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强 这43种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品,也是各级政府培育的重点农副产品,对当地资源的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拉动作用。如丘陵山区牧草资源丰富,山羊养殖又是群众传统的致富门路,而以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配方和独特工艺制作而成的周城牌羊肉火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因而,培育好这个品牌,可以更好地带动山区养羊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产品质量过硬 43种产品的实物质量在本市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群众的印象比较好。在名优产品对外公告之前,由市技术监督部门对这些产品进行的质量抽检中,这些产品全部合格,符合质量标准。 二、启示 我市开展的这次名优农副产品认定活动,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它提高了常州农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农业标准意识。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创名牌工程,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农业创名牌的首要前提 名牌一则以良好的质量、较高的市场美誉度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二则名牌具有价值升值的功能,对企业具有获利能力,许多农产品在农民手里出售时是普通的低廉产品,而成为名牌后,价值连城。如我市溧阳的啤酒,注册为天目湖品牌后,加上绿色食品标志,迅速成为畅销产品,企业也在短短的二、三年时间内,从濒临倒闭状态发展到五万t生产能力,千万元利税的水平。 (二)制订名牌、名品开发规划是农业创名牌的重要基础 这个规划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相配套,与农业规模经济的建设、外向型农业的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规划要体现:一是名牌的途径。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型——加工企业型——产业文化型的模式,实行从易到难,从静到动,从树立产品形象到树立企业形象(包括行业形象)的发展过程;二是产品的定位。根据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找准切入点,开发名牌产品;三是市场的营销。首先考虑产品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容易记忆的标志,考虑商品的外观、包装以及服务,同时,采用现代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宣传企业、宣传产品。 (三)培育好载体是农业创名牌的重中之重 农业企业是名牌产品的载体,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在技术进步上下功夫。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开展产学研联合,运用科研单位雄厚的科技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其次必须在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技术创新,以全新的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延伸名牌的内涵,提升、刷新其品牌的整体形象。二是制度创新解决名实相符的问题,达到先知、先觉、先行。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探索企业内部利益调节机制,逐步形成“公司+农户”贸工农一体经营。再次必须在提高品牌经营的水平上下功夫。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开展品牌资产经营,合并、收购其它企业,实现品牌市场扩张和价值升值。最后必须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名人名牌名企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育一支复合型、外向型、事业型的农业企业家队伍。 (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业创名牌的必要条件 首先,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努力创造条件,为企业创名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作为部门要为创立、发展、宣传、保护名牌尽心尽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帮助企业搞好商标注册,积极提供商标信息服务;新闻单位要积极进行宣传报导,既促使名牌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同时,又扩大示范辐射效应。其次,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对创牌企业在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计划立项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在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同时,积极开展名优产品的质量保险。从1994年起,我市每年安排80多万元的财政贴息,专项扶持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效果比较明显,这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覆盖率明显提高。 (五)加强市场保护是农业创名牌的可靠保障 一是很好地借鉴工业名牌保护的经验,引导企业依法保护自己,及时进行产品登记和注册;二是政府和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假冒商标,盗用名牌者给予坚决打击,旗帜鲜明地保护名牌,促其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陆惠根,严国光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