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论名牌战略模式及选择 | |||||
作者:佚名 人气:79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名牌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企业导入名牌战略模式,是一种战略选择,必须从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战略的高度,选择既切合实际,又具拓展空间的名牌战略模式。本文叙述了三种名牌战略模式:自建模式、购买-拥有模式、联合模式。 2、超越型。这一名牌模式的原则是 :以高投入、高起点 的战略眼光 ,凭借自己产品的独特使用价值 ,企业的雄厚实 力 ,短时间内 ,超越时空 ,迅速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 国际市场 ,一举成为国内国际名牌。这一名牌模式摒弃了 从地方名牌→省内名牌→国内名牌→世界名牌的逐步发展 过程 ,一步到位。因面它要求企业产品真正具有独特的使 用价值 ,科技含量高 ,附加价值高 ,质量可靠 ,企业筹资能力 强、实力雄厚。推销广告形式多样 ,富有特色和感染力等。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在创国内名牌时 ,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 模式。如 :三株口服液、秦池古酒、沈阳太空酒等 ,在产品上 市前 ,就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范围 , 高频率、全方位出击 ,使其产品在较短时间内便家喻户晓。 这一名牌模式适合于大企业开发的新品名牌。实施这一名 牌模式、范围越宽 ,时间越短 ,难度越大 ,需要周全考虑企业 财力 ,产品特性质量 ,企业规模 ,营销网络协调等。切莫做 “短命”名牌 ,昙花一现。 二、“购买———拥有”名牌模式 这里所讲的企业买名牌不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拉 关系、走后门 ,为自己的产品戴上各种本不属于自己的桂 冠 ,靠欺诈虚伪的广告来达到创“假名牌”营利的行为。而 是指企业利用资金部分或全部购买原已成名的产品销售权 来达到拥有名牌的行为。 1、通过购买名牌企业 ,完全占有其名牌。实施这一名牌 模式的条件是 :甲企业已具备扩张的实力与规模 ,且该企业 缺少名牌或名牌不足 ,而在本行或相近行业的原名牌乙企 业因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企业表 面处于紧缩状态 ,但其实质仍具有发展前景时 ,甲企业可通 过购买乙企业来达到占有乙名牌的目的。如美国福特汽车 公司为充实名牌 ,以3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只有5亿美元 的“美洲豹”汽车公司 ,从而占有了“美洲豹”的高档车名牌 , 以扩大公司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又如1987年香港迪生集 团用5200万美元收购法国杜彭公司 ,从而占有名牌S· Tdupont,1991年它又用537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伦敦名牌 HaveyNiohols。1989年香港善美技术公司购买了美国胜家 缝纫机公司 ,从而占有胜家名牌。以上案例表明 :当企业家 看准某名牌企业表面紧缩但实质仍具有发展前景时 ,通过 购买名牌企业来占有名牌则是可行的方法。象我省的“韶 峰”电视、“顶俏”植物油等 ,过去曾辉煌过 ,但因各种原因 , 其企业现已处于紧缩状态 ,若省内外大型企业能收购它们 , 则可拥有“韶峰”、“顶俏”品牌 ,重整名牌辉煌。 2、通过购买名牌的使用权 ,即购买名牌特许经销权部 分占有其名牌。所谓特许经销权是批发特许人有偿转让给 特许经营者的技术、商标使用权 ,特许经营者根据双方签订 的合同使用特许者品牌 ,用特许者所转让的名牌在规定地 区向消费者供给商品和服务。特许者虽让渡名牌商标 ,让 渡先进技术 ,但仍控制特许经营者的质量标准。特许经营 者则向特许者交纳长期使用费、利润分成等。如宁波欧罗 兰服装公司1992年以600万美元购买了意大利名牌“金 狮”在东南亚地区的15年使用权限 ,购买合同规定 :欧罗兰 每年至少制作“金狮”西服3万套 ,由意大利培训其技术人 员 ,提供服装样板 ,服装面料 ,每年西欧流行款式 ,规定服装 工艺技术 ,控制服装质量标准等。该模式的优点是取人家 品牌优势及先进管理经验 ,先进技术设备来积蓄扩充自己 的实力 ,为自主开发新品打下雄厚的基础。 三、联合创名牌模式 1、国内企业“强强联合”创名牌。市场竞争就是实力竞 争 ,品牌竞争。而资源的有效配制是企业创名牌的物质保 证。“强强联合”模式是指实力较强 ,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 利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再 对大集团的产品进行改正 ,重设计 ,重规划 ,以超越型战略 高投入、高起点创名牌。实施这一名牌模式的优点是 :杜绝 了“大而全”重复建设 ,促进了存量资产流动 ,合理配置资 源 ,扩大了企业规模 ,为调节产品结构向“两适三高”(国内 适销、国外适销、高效益、高市场容量、高科技含量)转移创 造条件 ,提供保证 ,使企业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如 1924年德国八个化学工业公司联合成立“德国染料利益联 合体”简称IG公司 ,尔后它以雄厚的实力席卷全球 ,树立了 自己的名牌声誉。可喜的是我国企业已逐步意识到这一 点 ,频频传来“强强联合”的消息 :如山东强华机器厂与轻骑 集团联合成立日照摩托车公司 ,势头看好 ,陕西长岭集团与 黄河机器制造厂联合组建长河集团 ,如今南京“石化四兄 弟”“兄弟联手”创建了我国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我们正期待着名牌产品从这些“联合舰队”中走向世界。 2、与国外名牌企业合作创名牌。通过与国外同类企业 合资、技术合作或交流达到引进国外高新先进技术、先进设 备、先进管理经验 ,消化吸收名牌产品的名牌技术 ,积极积 蓄扩充自己的技术实力 ,为开发改进自己的品牌打下雄厚 的基础。如上海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上海大众公 司 ,引进德国大众的先进技术生产销售名牌轿车上海桑塔 纳 ,最近它又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合同 ,为以 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铺垫基石。中国一汽集团也与德国大 众合资成立一汽大众公司 ,使自己的名牌“解放”系列质量 上一大台阶。但这一战略的缺点是容易被合资湮灭自己的 名牌 ,外商在合资过程中都想用洋名牌来取代中国名牌。如 1988年广州肥皂厂与外商合资成立广州宝洁洗涤用品公 司 ,该厂原名牌“洁花”以500万元的身价折资投入合资公 司 ,而新公司则将其弃之一旁 ,倾尽全力推销“海飞丝”、“飘 柔”等 ,名牌“宝洁”就这样消失了。象我国原国产名牌饮料 四川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 ,北京北冰洋、上海正广和等 如今也全被合资湮灭 ,悉数披上“两乐”品牌 ,使我国目前只 剩下孤单的“健力宝”这一国产品牌。 因此在实行这一创名 牌模式时 ,一定要牢记“洋为中用” ,树立正确的合资观 :合 资是为了壮大自己 ,扩大企业规模 ,让自己超常发展 ,为创 自己的名牌服务 ,以利与洋名牌抗争。 湖湘论坛 戴素娥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