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海尔”名牌战略策划案例分析(上)         ★★★ 【字体:
“海尔”名牌战略策划案例分析(上)

作者:佚名     人气:91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阐述了“海尔”要争第一的产品质量战略、用户永恒的服务战略、追求卓越的管理战略、创造市场的拓市战略和面向世界的营销策略等五个名牌战略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曾自豪地说 :多少年来 ,我们卖的是 水而顾客买的是品牌。名牌产品蕴含的高附加值只有被公众 所认可 ,才会做到价位高而又销售得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 敏说 :“市场经济下 ,世界的版图是名牌的国界。可口可乐也 好 ,柯达、富士也好 ,说到底是一种品牌、一种实力的显示。” “一个国家的实力 ,也将通过其拥有世界名牌的多少来体现 , “海尔”的目标就是要冲出国门创名牌 ,这是“海尔”的历史责 任 !”“海尔”集团的奋斗目标是跨入世界 50 0强公司的行列 , 使“海尔”品牌成为世界品牌 ,他们以名牌战略策划为核心 ,制 定实施质量战略、服务战略、管理战略、拓宽战略、营销战略、 多元化发展扩张及其吃“休克鱼”战略等成功策划。“‘海尔’文 化激活休克鱼”这一经典个案被编入哈佛案例库 ,成为历史上 第一个进入哈佛教材的中国企业 ;“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登 上了哈佛大学 MBA课堂的讲坛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给美国 哈佛大学学生授课的中国企业家。
一、关于“海尔”要争第一的产品质量战略
“海尔”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争创最优最佳 ,永不满足。他 们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的内涵已远远不是仅仅 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 ,而是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的要求。他们抓质量从观念抓起 ,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有缺 陷的产品等于废品 ,所有产品都是精品 !”在八十年代 ,中国的 企业还是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等等。 “海尔”认为如果让带有缺陷的产品出厂 ,这个产品就没有生 命力 ,所以所有出厂的产品都是一流的 ,没有二流、三流产品。
1985年 ,张瑞敏从一封用户来信中得知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 问题。经检查 ,发现仓库里还有同样的冰箱 76台。于是 ,当着 全厂职工的面 ,张瑞敏让 76台冰箱的责任人向自己生产的冰箱抡起了大锤 ,并亲自砸了第一锤……。通过砸冰箱 ,唤起了 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正是在这种“永远争第一” 的质量意识的指导和激励下 ,“海尔”产品成为中国家电第一 名牌。 “海尔”围绕创国际名牌这一目标 ,在增强质量意识的同 时 ,开展质量国际化战略。质量国际化的三个标志就是质量体 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检测水平国际认可 ,实现质量水平全 方位与国际接轨。“海尔”集团共有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 微波炉、热水器六大产品通过 ISO90 0 1认证 ,是国内通过该 项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海尔”产品获德国 VDE、GS、TUV, 美国 UL,加拿大 CSA等认证 ,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以上国 家和地区。同时“海尔”的检测水平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国 内同行业首家获加拿大 EEV、CSA能效认证和美国 U L用户 测试数据认可的企业。 到 1 991年“海尔”的冰箱产量突破 30万台 ,产值突破 5 个亿 ;在全国百余家冰箱企业中 ,“海尔”是唯一产品无积压、 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的“三无”企业 ;“琴岛利勃“海 尔””在全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
二、关于“海尔”用户永恒的服务战略
“海尔”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宗旨 ,认为用户 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是正当的权益 ,是完全合理的。用户的要 求体现出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 ,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企业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只能说企业的 产品和服务还有不足 ,企业必须依据用户的要求时刻检讨自 己 ,及时为用户服务。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一位记者在一个星 期六 ,以用户的身份通过电话 ,考查企业对用户所承诺的服务 质量和服务水准时 ,对三个企业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请求 :冰箱 坏了 ,请上门维修。其中一个企业的回答是 :今天休息 ,星期一 工作人员上班时再上门修理 ;另一个企业的服务电话没有人 接 ;只有“海尔”,接电话的人马上问清用户的地址 ,并承诺立 即上门维修。这就体现了“海尔”的服务作风。 “海尔”站在公众利益的立场上高标准要求自己 ,把顾客 的难题 ,作为企业的课题 ,“洗地瓜的洗衣机”就是这样研制出 来的。

一位四川用户给“海尔”集团写了封信 ,反映“海尔”洗衣 机的出水管经常被堵住。这种现象可从来未发生过 ,但“海尔” 一向把用户的问题当作自己的课题 ,立即派人去调研。结果发 现 ,四川农村种地瓜的农户特别多 ,当地人就用洗衣机来洗地 瓜 ,洗得净而且速度快 ,就是出水管被泥堵住。这对有些企业 或许认为用户太荒唐 ,而“海尔”却认为用户没有错 ,他们向 “海尔”提出一个新课题。“海尔”从中发现“洗地瓜”这种用户 需求 ,立即加以改进 ,推出了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 ,得到当地 用户的欢迎 ,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海尔”在市场营销中实施的“星级服务”,也体现出“海 尔”人的服务作风。用户的一个小小的请求 ,在国外需要三天 时间能解决 ,在“海尔”仅需要两个小时 ,无论用户是在天南还 是地北 ,“海尔”的这一承诺永远不会改变。
三、关于“海尔”追求卓越的管理战略
“海尔”人讲 :“要么不干 ,要干就要争第一”。正是这种追 求卓越的精神 ,鼓舞着“海尔”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初步建成一 个名牌企业集团。 1 996年 7月 ,“海尔”将创业初期的“无私奉 献 ,追求卓越”,调整为“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新的企业精神 更符合新时期“海尔”追求和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敬业报 国”体现了“海尔”立足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赤子 之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体现了“海尔”敢于在 国际市场竞争中创名牌产品 ,创世界名牌企业的高层次追求 , 有着强烈的震憾力。 市场经济下 ,企业的信誉是什么 ?就是名牌效应。
企业的名牌效应从哪里来 ? 一是质量 ,二是服务 ,就是一要东西好 ,二要态度好 ,这 “双好”又从管理中来。而管理正是“海尔”的独特魅力所在。 “海尔”的管理经验是丰富的。他们在确立了事业部制组织结 构的基础上 ,又创造了“OEC”管理模式 ,即“日事日毕 ,日高日 清”工作法。这种工作法要求当日的工作必须当日完成 ,决不 能拖到第二天 ;今天的工作决不是昨天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 “海尔”的工作要日新月异 ,只争朝夕。该管理模式于 1995年 2月荣获国家级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海尔”集团是 我国家电行业的特大型企业 ,拥有职工近 2万人。这样大的企 业怎样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高效率运转呢 ?完全靠集团指挥到 每一个企业是不现实的 ,也是低效率的。“海尔”建立起符合国 际大企业扁平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明确了集团为 投资中心 ,本部为产品经营决策中心 ,事业部为利润中心 ,分 厂为成本中心 ,员工为质量中心的责任、权利、义务体系。这几 个中心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责任 ,有统一指挥 ,有分工 合作 ,各司其责、互相制约和互相督促。尤其是确立了“员工为 质量中心”。把企业生命线掌握在每个员工手中 ,极大地激励 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使命感。

四、关于“海尔”创造市场的拓市战略
“海尔”不局限于在现有的市场中争份额 ,而是以自己的 优势另外创造新的市场。市场好比一块大蛋糕 ,与其盲目地抢 得有限的一块 ,不如另做一块蛋糕独享。“海尔”一贯坚持的市 场观念就是“创造市场”,即从人们的生活需求中去发现市场 , 做一块人们需要的 ,但是其它企业没有提供的“蛋糕”。每年夏 天洗衣机的销售状况都不太好。过去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 种“市场供求曲线”,从来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 “海尔”经过调查分析率先认识到 :夏季人们不是不需要洗衣 服 ,而是市场上缺少可以在夏季使用的小容量洗衣机。根据这 一潜在需求 ,他们确立了开发小容量洗衣机的课题 ,迅速开发 了填补世界空白的及时洗“小小神童”洗衣机 ,极大地满足了 消费者夏日洗衣需求。“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不仅在国内市 场极为畅销 ,进入欧洲市场也犹如一匹黑马 ,曾引起不小的轰 动。在 MIELE、BOSCH、SIEMENS、AEG等名牌占据洗衣机 市场 80 %份额的情况下 ,初出茅芦的“海尔”争得一席之地难 能可贵。
经销过“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经销商法拉瑞先生 注意到“海尔”展出的小小神童洗衣机比几个月前他经销的型 号又多了几种 ,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说 :“目前“海尔”的小 小神童洗衣机在欧洲市场是独一无二的。我在欧洲试销了一 批 ,不到一周就卖光了 ,这次我一定多订货”。在荷兰的超市 里 ,“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因产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 “风景这这独好”,在欧洲有 1 0 0 %的市场份额。 要实现创造市场的目标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是及时 捕捉市场需求信息 ;其二是技术创新 ,产品开发的科研实力 ; 其三是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保证。“海尔”基于这个思路 ,在企 业建设中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三维结构。就是创新体 系、市场需求体系、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三者相互依赖、相互 推动 ,促使企业能够打破平衡 ,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三维结构中创新是先导 ,通过高起点的创新 ,开发创造市场 , 创造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之所以能够创造市场是因为创新 的依据来源于市场需求。在三维结构中 ,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 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该体系保证将创新成果迅速转 化为优质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五、关于“海尔”市场国际化的营销战略
(一 )市场国际化的“三分之一”战略。随着“海尔”集团的 发展 ,市场国际化越来越明显 ,“海尔”提出了“国门之内无名 牌 ,冲出国门创名牌”的战略思想。“海尔”认为如果仅仅局限 在国内市场是创不出名牌的 ,必须到国际市场去创中国名牌。 “海尔”集团的奋斗目标是跨入世界 50 0强企业行列 ,使“海 尔”品牌成为世界名牌。围绕这一目标 ,“海尔”集团制定了市 场国际化和“先难后易”的国际营销战略。 所谓市场国际化的“三分之一”战略 ,就是国内生产国内 销售三分之一 ,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 ,海外建厂海外销 售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海尔”的产品将有三分之二销售到国 外 ,以国际市场作为企业营销的主攻方向。
(二 )“先难后易”国际营销战略。所谓“先进入发达国家和 地区 ,取得声誉之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这体 现了“海尔”出口首先不是为创汇而是创世界名牌的指导思 想。他们坚持产品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是使用“海尔”品牌。 “海尔”向澳大利亚首次出口的 70 0 0台冰箱 ,当时“海尔”提出 打“海尔”品牌 ,经销商不同意 ,他说 :“我还不知道“海尔”品牌 到底怎么样 ,不能打 ,只能以 OEM的方式打澳大利亚的牌 子”。他在 70 0 0台冰箱中留出 1 0台 ,作为返修替换之用。但是 三年过去了 ,这 1 0台冰箱一台也没用上。他心服口服 ,主动找 到“海尔”要求扩大订货 ,而且全部打“海尔”品牌。法国、德国 等经销商原来以经销松下等厂家产品为自豪 ,经销“海尔”产 品后出现了“海尔”产品的优势和服务的优势 ,他们纷纷在名 片上打上“海尔”的标志。

(三 )掀起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市场营销新高潮。 1 998年 8 月中旬 ,“海尔”开拓国际市场的队伍挺进了拉美国家。在巴西 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市 ,“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一行受 到了巴拉那州政府及商业代表团的热情接待。巴拉那州代表 团今年初曾来过中国专程去青岛“海尔”考察 ,面对海心精美 的系列化产品及强劲的发展势头 ,他们强烈希望“海尔”能来 巴西投资建厂。为争夺“海尔”产品独家代理权 ,乌拉圭的两家 公司跟随“海尔”人一行从乌拉圭追到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 艾利斯。B公司是代理“海尔”产品较早的一位客户 ,这次 B公 司经理 H先生专门带领“海尔”人参观了他设立的“海尔”产 品中转库 ,他说 :“没想到“海尔”产品在乌拉圭这么受欢迎 ,我 刚进来一批货 ,立刻就被抢购了。为了能多进一些“海尔”产 品 ,我设立了这个中转库 ;下一步我准备把那边刚建的楼办成 “海尔”专卖店 !” 总之 ,“海尔”已形成了有效的海外营销网络 ,同世界上十 个主要区域性组织中一半以上国家建立起协作、合作关系 ,在 海外发展了 31家“海尔”专营体系 ,在 1 2 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了 51 6个“海尔”商标 ,品牌价值 1 1 8亿 ,为海外建厂打下良好 的基础。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日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 为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时间最早 ,数量最多 ,品种最全的企 业集团。 
辽宁经济   王连贵,岳兴录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