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人 | |||||
作者:佚名 人气:48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名牌已成为企业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的形象;而有无名牌及其数量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条件。本位认为创名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方位着眼,才能达到目的。 (四 )注册商标是名牌的体现 商标经注册后具有法律效力 ,并有识别 功能、广告宣传功能、质量标志功能。独 特、新颖、完美的商标有助于商品成名。著 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 :商标体现 商品属性、商品价值、商品品质、商品利 益、商品所代表的文化。所以商标已成为市 场竞争特别是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企业应 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商 标 ,并及时加以注册 ,取得法律的保护 ,通 过大力宣传 ,争取成为驰名商标。在商标的 设计上应遵循简洁易记 ,标致典雅又通俗的 原则 ;商标名称与商号应尽量统一的原则 ; 应注意消费者的心理 ,给消费者产生正面的 联想和启发 ;应注意不同语言发音、认知、 拼写和记忆的方便 ;此外应注意图案简洁明 快 ,富有美感。 (五 )广告宣传是名牌的催化剂 优质商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在很大程度上 依靠广告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纵观全 球 ,名牌商品无一不是在优质基础上 ,借助 广告宣传而成名的。名牌之战 ,广告宣传策 划已是公开取胜的秘诀。因此 ,我国的企业 应加强广告宣传意识 ,全方位、多途径、多 媒体、长时间地进行宣传 ,以提高商品、商 标的知名度 ,激发用户的购买欲 ;同时还要 重视广告的整体策划 ,突出重点 ,强化品牌 差异 ,树立品牌形象 ,要克服“重播出轻设 计”或“重形式轻效果”的广告宣传方式。 通过广告创意和总体策划活动 ,全方位、多 层次地包装企业和塑造产品 ,适时、适地 , 以适当的方式将优质产品推向市场 ,不断提 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使金牌成为名牌。 (六 )创新是名牌的活力 名牌是由名牌产品而成名的 ,但名牌往 往并非是指成名的产品 ,而是指品牌本身。 因为产品是不断在更新换代的。名牌想要永 葆青春 ,长期被市场所接受 ,就必须不断地 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 术成果 ,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 领先创造出市场需要的具有新创意、新品 质、新功能、新款式、新包装、新服务水准 的新产品 ,使名牌经久不衰。否则 ,是会被 市场淘汰的。 (七 )法律是名牌的保护神 名牌由于其所代表的品质、知名度、信 誉度、市场占有率以及效益 ,因而引起厂家 商家逐鹿。侵害名牌的事例屡见不鲜 :抢注 名牌商标 ,甚至假冒伪造名牌产品。创名牌 难 ,保名牌更难。在名牌的保护上 ,企业一 方面要及时注册商标 ,以取得法律的保护 ; 另一方面当出现被侵权时要用法律武器进行 保护。此外 ,政府也应制定有关政策 ,成立 相应部门 ,对名牌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名 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是一个企业、地区、 国家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凝聚 ,是几十年、几 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它不仅仅属于企业 , 而且属于国家和民族。 (八 )规模是名牌的支柱 实施名牌战略应该向规模要效益。一方 面 ,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进行资产存量的 优化组合 ,采取兼并、控股、联合、组建企 业集团等方式 ,提高名牌企业的经营规模 , 实现产业化经营 ,这样才会使资本向名牌集 聚 ,才会使名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 著。另一方面 ,名牌产品只有借助规模优 势 ,才能更快地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 场占有率 ,使名牌成为“民牌” ,才能增强 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的能力。 二、名牌企业 一个名牌是从名牌产品发展到名牌企 业 ,最终凝结成有价值的品牌。名牌企业战 略是以建设企业整体的名牌形象为主线 ,是 一个企业从其组织形象的高度发展有别于竞 争企业特色的战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企 业所追求的不是某个产品或其品牌 ,而是企 业整体或代表其形象的商号、商徽的高知名 度、美誉度、市场份额、信誉价值。由此可 见 ,它与名牌产品战略有所不同。 (一 )名牌企业以名牌产品为基础。 企业只有以名牌产品为依托 ,才能真正 树立名牌企业的形象。它们之间的这种联 系 ,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 许多企业把名牌产品战略作为实施名牌企业 战略的切入点 ,以名牌产品支撑企业的名牌 形象 ,它们通过树立产品名牌 ,并借助于名牌 产品的“名牌效应” ,进而提高企业形象。典 型的做法是推行品牌延伸政策 ,例如 ,将某个 产品的著名品牌用于企业的其他产品 ;或者 使著名品牌与商号、商徽同一 ,把成功产品的 著名品牌升格为企业标识 ;或者力争多个产 品及其品牌成为名牌 ,借助于“名牌产品群” 而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第二 ,有些企业 (如 服务业、旅游业、饮食业、交通业、电信业等提 供无形产品的企业 ),由于行业特点或产品性 质等原因 ,难以为其产品 (劳务 )规定品牌 ,只 有选择直接发展名牌企业作为实施名牌战略 的出发点。 (二 )名牌企业有助于名牌产品的形成。 名牌产品可以支撑企业的名牌形象。反 过来 ,名牌企业也有助于名牌产品的形成。 通常 ,公众有一种“名牌企业必然生产经营 名牌产品”的心理。企业要借助于公众的这 一心理 ,积极利用名牌企业的光环提升产品 形象 ,弥补行业特点或产品性质的局限。 (三 )实施名牌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 第一 ,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的导 入。它主要是把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经营 理念、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进行规范设计 , 统一控制和整合传播 ,形成一种独特的符号 体系 ,突出一贯化的企业形象 ,从而达到强化 认识的目的。完整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包 括三大部分 :一是理念识别系统 (MIS),包括 经营思想、企业精神、管理原则等 ;二是行为 识别系统 (BIS),包括企业的产品开发、分销 政策、市场传播、公共关系以及内部管理、工 作环境、员工教育、福利待遇等 ;三是视觉识 别系统 (VIS),包括商号、商徽、品牌、色彩、 口号等基本要素和办公设备、招牌、象征物、 建筑物外观、员工制服、交通工具装潢、产品 包装、广告、展示、陈列等应用要素。企业形 象识别系统是三者的完美结合 ,必须从上述 三个方面创造出比竞争者更为优越的差别和 特色。 第二 ,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名牌的创 建过程是一种高品味的文化创造过程。名牌 文化是名牌的灵气 ,它像灵魂一样笼罩着整 个企业 ,植根于每个员工之中 ,渗透于每个产 品之中 ,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辐射 于社会 ,从而达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完整的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 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及企业 形象等 ,企业必须从这些方面创造出名牌的 企业文化 ,从而使企业成为名牌企业。 三、名牌人 没有一流的名牌人才 ,绝不会有一流的 名牌企业和一流的名牌产品。当今企业之间 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实质 则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是人的事业 ,人是企 业的灵魂。许多名牌产品成名时 ,其设备和 技术并不那么先进。如吉列剃须刀片在成为 “世界第一刀片”时 ,工厂仅有 5台老掉牙 的设备 ;耐克 (NIKE)公司自己甚至不生 产鞋子 ,但它却是鞋子的名牌企业 ,它们成 功的秘诀就是有一流的人才。日本出光石油 公司的创始人、杰出的企业管理者出光佐三 认为 :企业的关键是人。关于“人”在企业 中的作用和价值 ,出光佐三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西方文化的根基是知识 ,但在 日本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心”。日本 松下电气公司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也说“我 们公司先制造人 ,再制造产品” ;“管理是执 行者将观念转移到工人手中的一门艺术”。 海外有的管理学者为了强调人对产品质量的 影响 ,明确提出 :产品质量不是制造出来 的 ,更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是一种习惯。 显然 ,这已把产品质量问题推向人的文化层 面。IBM管理学院有句名言 :“质量是 90 % 的态度 ,知识只有 1 0 %。” 由此可见 ,产品 质量管理和争创世界名牌都必须以人的“质 量”作保证。此外 ,还可以通过“名人效 应”来扩大企业的影响 ,这样有助于企业成 为名牌企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是我国实现经济腾 飞的必要条件。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 就指出 :“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 ,没有大批 的人才 ,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在经济 建设中 ,资金、设备、技术等要素发生短 缺 ,可以通过引进、购买等多种方式来直接 或间接获得 ,但是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 靠不断培养解决。只有培养出大批的名牌人 才 ,才能造就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 企业。在培养和造就人才上要树立大人才观 念 ,要彻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纠正“企 业人才即工程技术人才”的狭隘观念。 名牌 人包括名牌企业家和名牌员工。 首先 ,要培 养名牌的企业家 ,这是名牌人的核心。企业 家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和企业的 发展。企业家对企业乃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 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市场 经济也就是企业家经济 ,一个成功企业的背 后 ,必定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其次 ,要培 养名牌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 ,实现管理创 新和市场创新。再次 ,要充分发挥工程技术 人员的作用 ,实现技术创新。 此外 ,要创造 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 ,要注重人才的集聚、 教育、培养和激励 ,使人才脱颖而出 ,不断 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实现组织与制度创 新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只有把人 才战略摆到了突出位置 ,并用名牌产品带动 企业发展 ,再由名牌企业带动行业发展 ,通 过名牌工程来启动区域经济发展 ,才是中国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深化 ,也是我国民族工 业发展的希望。 商业经济文荟 刘松先,李艳波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