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海尔”名牌战略策划案例分析(下) | |||||
作者:佚名 人气:85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本文结合“海尔”名牌战略的策划就创立名牌与企 业文化、追求卓越与远大目标、产业专业化与产品多元化三个 方面进行分析 ,以启示各有关部门。 (三 )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经典。海尔的无形资产 是什么 ?是海尔的品牌、海尔的管理、海尔的文化。实际上海尔 的兼并扩张经过了 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是投入资金、全盘 改造 ,如 1 988年第一个兼并过来的电镀厂 ,改造成生产电磁 炉的微波电器公司 ;第二个阶段 ,是投入资金 ,输入管理 ,扩大 规模 ,提高水平 ,如 1 991年兼并的空调器厂和冷柜厂 ;第三个 阶段 ,才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如 1 995年兼并的红星 电器厂。这个过程 ,也是海尔由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品牌 经营的过程。而且 ,就像海尔的多元化经营中包含着专业经营 的成份一样 ,海尔的品牌经营中也同样包含着资本经营和产 品经营的成份 ,是一种综合的 ,立体的经营方式。海尔人把这 种盘活方式形象地比喻为吃“休克鱼”。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 条件很好 ,但管理不善的企业 ,由于经营管理出现问题而落 后 ,面临亏损甚至破产局面。对此 ,张瑞敏总裁分析认为 ,从国 际上讲 ,企业兼并经历了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鲨鱼吃鲨 鱼三个阶段 ,但在中国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无论小鱼、慢 鱼还是鲨鱼 ,只要是活鱼 ,就不会让你去吃 ,而吃死鱼又会闹 肚子。活鱼不让吃 ,死鱼不能吃 ,因此 ,只有吃“休克鱼”。截止 到 1 997年底 ,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形式共兼并了 1 7个企业 , 盘活 5. 5亿元亏损资产 ,通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品牌和文化全部成活。海尔进入洗衣机领域就是吃休克鱼的典型案例。1 995 年 ,青岛市决定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公司划归海尔时亏损 1 亿多元。海尔认为 :红星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上也不在资金 上 ,关键是管理不到位 ,职工凝聚力差。海尔最先去“红星”的 人是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率领的海尔企业文化中心 , 资产管理中心的人员。通过“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海尔精神的 灌输 ,加盟海尔的“红星”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三个 月扭亏 ,第五个月就赢利 1 50万元。张瑞敏总裁说 :“盘话资产 是通过人去实现的 ,只有首先盘活人 ,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 人的关键 ,就是更新观念。”所以 ,除了第一把手之外 ,对兼并 的企业 ,一般不做大的人事变动。 海尔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个案是极其丰富的。以上六个方 面绝不是海尔经验的全部 ,况且海尔还在稳步推进创国际名 牌的进程。 七、海尔名牌策划案例分析和启示 前述海尔的质量战略、服务战略、管理战略、市场开拓和 营销战略都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经验 ,特别是“海尔 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 ,更值得我国企业家和策划师们 认真学习和研究效法 ,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仅就创立名牌与企 业文化、追求卓越与远大目标、产业专业化与产品多元化三个 方面进行分析 ,以启示各有关部门。 (一 )创立名牌与企业文化方面的启示。创名牌是企业通 过创立名牌并利用名牌效应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总体策划 , 也是以创名牌为核心带动企业振兴的一种战略决策。要让高 质量、高文化的产品成为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公认、回报丰 厚的名牌 ,就要以市场为导向 ,做好“创”字这篇文章。海尔创 国际名牌就是经过这样艰苦创业过程的。因而海尔的著名品 牌也是一种文化 ,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 海尔追求卓越的理念及其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管 理模式等等 ,都贯注于职工的身心 ,像一支无形的手将海尔所 有职工集聚在一起 ,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行为状态 , 形成以名牌文化为核心的市场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服 务文化、管理文化…… ,这是海尔的无形资产和综合优势 ,它 发挥出巨大的生命张力 ,使海尔超常规的突破性发展。“海尔 文化激活休克鱼”这一经典案例进入哈佛案例库 ,成为历史上 中国企业第一个被编入哈佛教科书的案例 ,说明了海尔文化 的极大成功。海尔建设以名牌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无论对 国有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都具有启示意义 ,对于那些将企业 文化束之高阁 ,空喊口号 ,做表面文章的企业更具有现实作 用。海尔文化是一种长期行为的优质文化 ,与那些短期行为的 劣陋文化形成明显的对照。 (二 )追求卓越与远大目标方面的启示。海尔办企业争创 最佳最优 ,永不满足 ,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追求卓越精神 ,敢于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创名牌产品 ,创世界名牌企业 ,勇于跨入世 界 50 0强的企业行列 ,是站在高层次上把眼光放远、放大的雄 心、壮志和毅力。为了追求卓越和实现远大目标 ,海尔又把宏 图大志始于足下而扎扎实实地将企业理念和战略规划付诸实 施。这样 ,海尔就超脱自己的事业 ,不产生急功近利 ,不发生短 期行为 ,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发展站得高、看得远、看 得清楚、看得完整。这对追求卓越的海尔事业就大有益处。这 种追求卓越的远期目标和战略发展的长期行为 ,对我国企业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大有启发意义的。 由于受国有企业承包制中短期行为的桎梏 ,我国企业眼光 短浅 ,对眼前的事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行为已成为一种普 遍的陋习。日本松下 (中国 )有限公司青木俊一郎总经理 ,在接 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告诉我们 :在中国“我们的合作伙 伴有些人不习惯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 ,而保留了国有企业不好 的东西 ,比如过分看重短期利益。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不考虑长 期利益 ,他们说 :“我的任期只有几年 ,在几年内必须取得好成 绩”。不仅国有企业在承包制中产生的短期行为延续至今 ,致 使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而深陷困境 ,而 且这种短期行为的陋习还侵蚀着民营企业 ,成为一种劣陋文 化 ,桎梏着民营企业家们 :为了快出业绩不顾后劲如何 ,而赌 博式地实行“短视”决策、盲目决策 ,一两次创大运成功而大红 大紫 ,风云一时 ,但好景不长就败下阵来。从南德的牟其中开 始 ,珠海巨人的史玉柱 ,济南三珠的吴炳新 ,沈阳飞龙的姜伟 ,还 有郑州亚细亚的王遂舟和山东秦池的王卓胜都纷纷落下马来 的事实不难看出 ,这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因缺少海尔那 种追求卓越的远大目标和长期缺乏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而陷 入困境。 (三 )产业专业化与产品多元化方面的启示。海尔从 1 985 年到 1 991年 7年时间 ,专心致力地把冰箱做好、做大 ,在这占 了海尔发展史一半的时间里是扎扎实实地在做专业化。从 1 991年开始进行多元化购并 ,特别是 1 997年成为“扩张之 年”,发展成为 2 7个门类 , 70 0 0余个规格品种 ,基本上是产业 专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就是面向多元化的市场 ,以创国 际名牌为核心 ,走产业专业化和产品多元化之路 ,力求在一个 行业里 ,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张瑞敏总裁说 :“我们立 足于先把一个产品做好 ,有了这个名牌效应 ,再向其它产品扩 张。所以 ,我们从冰箱到冰柜 ,再到空调、洗衣机 ,都没多大问 题。但每上一个产品 ,要打海尔的牌子 ,必须经过内部认证 ,这 个认证分了 5级 ,有的产品差不多过了一年之后才打海尔的 品牌。这样 ,海尔每推出一个产品 ,消费者就觉得跟海尔原来 的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名牌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我 们没有刻意去搞多元化 ,比如为了一种形象就多进几个行业 , 没有。如果那样的话 ,我们不会做了 7年冰箱。” 我国民营企业多是开发了一个“热门产品”,完成了“原始 积累”之后 ,就都走上了多元化极度扩张的道路。史玉柱自省时 说 :“巨人集团行业跨度太大 ,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 ,都 忙于铺摊子 ,有限的资金被套死”;姜伟说 :“飞龙集团涉足了 许多不熟悉的领域”。这种极度扩张不但没有使民营企业成长 起来 ,相反地他们却一个个都“吃撑破了肚皮”自己把自己拖 垮了。而海尔多元化经营的原则是 :一是先把自己所熟悉的行 业做好、做大、做强 ,以此为基础再进入与此行业相关的领域 ; 二是进入一个新行业 ,做到一定规模之后 ,一定要争到新领域的 前三名。如果发迹后的民营企业坚持海尔的原则 ,就不会很快 衰落下来。 以上海尔产业专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的经验和民营企 业急于求成发展多元化的教训 ,都给企业界以启发 ,不论民营 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应当从经验和教训中提取启示和财富。 辽宁经济 王连贵,岳兴录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