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高品位的文化载体——企业塑造名牌的文化思考         ★★★ 【字体:
名牌——高品位的文化载体——企业塑造名牌的文化思考

作者:佚名     人气:59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前 ,我国对名牌战略的讨论和实施 ,重经济 ,轻文化 ,没有看到当代名牌就是高 品位文化的结晶。有鉴于此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高 度来探讨名牌的塑造。
  近一段时间以来 ,名牌、品牌、名牌战略等词汇使用频 率愈来愈高 ,企业界、理论界、政府、民间、各种媒体都在说 名牌、创名牌 ,名牌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之一。笔 者以为这种名牌热的涌现 ,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深刻的 历史背景。
背景之一 :由于我国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 ,商 品日益丰富 ,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我们已告别了“短缺经 济” ,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皇 帝女儿不愁嫁”的情景已远离我们而去 ,现在已进入了质量 竞争、品牌竞争的新时期。
背景之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 度的扩大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进出口贸易会直接 影响我国市场 ,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在经历了 产品、技术、资金竞争后 ,已进入形象、品牌竞争的新时期 , 对我国的市场更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有人预言 ,21世纪 将是按名牌划分世界市场的时期。在这种态势下 ,创名牌、 保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 ,不仅关系到我国民族企业的 兴衰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也是关系到我国能否成为世界 经济强国 ,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问 题。
当前 ,我国对名牌战略的讨论和实施 ,有一种值得注意 的倾向 ,这就是重经济 ,轻文化 ,没有看到当代名牌就是高 品位文化的结晶 ,商品能否成为名牌最终要取决于消费者 的文化认同。这已愈来愈成为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障 碍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 ,笔者试图从文化的高 度来探讨名牌的塑造。
名牌的立足点 当代名牌的立足点 ,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是 ,认识经济文 化“一体化”是时代的大趋势。这一潮流于本世纪70年代兴 起 ,80年代蓬勃发展 ,形成不可阻挡之势 ,以至有的学者推 出了“文化力”这个新概念 ,认为21世纪的竞争将是“文化 力”的竞争。有人说 ,当今世界经过“政治时代”、“经济时 代” ,已进入了“文化时代”。近些年来召开的世界哲学会议 , 明确宣布哲学的重点已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哲学是 时代精华的精华 ,它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内在本质 ,它的 兴奋点的变迁既是对社会已经存在着的东西的高度概括 , 也预示着文化将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根源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目标日益从物质追求转向精 神追求。据美国商务部新近的一项调查认为消费者正在走 向“经验消费” ,即此种消费物品或服务要帮助消费者体验 内心与众不同的感受。例如许多美国青年进商店 ,不仅要获 得商品 ,还要买个“梦”。他们购买“555”牌香烟 ,认为是购买 企业家的成功 ;购买“键”牌香烟 ,认为是购买温文尔雅之情 和潇洒的风度。在我国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 ,“小康”目标 的逼近 ,购买行为已不单纯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 ,而 且还要追求内在于其中的“文化价值” ,不仅是为了满足生 理需求 ,而且要满足心理需求。“过去购衣为必要 ,现在购衣 为喜欢”就是证明。其次 ,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另一源头来 自世界经过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这一潮流使科技、知识、 信息等文化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据统计 , 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达60 %~80 %。当 代及未来财富的增殖 ,已不再是取决于体力 ,也不是资源和 环境 ,而是智力、谋略等文化因素。有人说 ,当代世界经济的 竞争 ,表面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深一层是经营管理的竞 争 ,再深一层是体制和制度的竞争 ,而更深一层是文化的竞 争 ,甚至可以说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日的经济”。 名牌的启动机 思路决定出路 ,培育名牌的头道工序是“品牌意识”的 觉醒。我国的企业由于受市场竞争的洗礼时间不长 ,在这方 面存在不少盲点与盲区 ,以致谈品牌却不知品牌为何物。

所 谓品牌 ,按美国管理协会的解释 ,是指“经营者或经营集团 的商品与服务、基于与其它竞争有所区别而赋予的名称、用 语、记号、象征、设计 ,亦或是几种方式的结合。”也就是说 , 品牌是能够体现一个企业及其产品与其它企业与产品之间 区别的各种标志。它与商标的含义相同。但现代品牌或商标 又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标记 ,而是经过向政府注册 ,成为可 转让买卖的产权 ,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当今创名 牌 ,从狭义讲 ,就是创驰名商标。什么是驰名商标?目前尚无统一说法和统一规定。但经济界普遍认为名牌的基本要素 应包括 :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荣誉度 ;其商品竞争力强劲 , 市场占有率高 ;工艺精湛 ,内慧外秀 ;质量稳定可靠 ,服务优 良 ;消费者对它有种信任感、安全感和荣誉感。有的学者把 名牌比作聚宝盆、摇钱树、点金术和护身符。也正是名牌的这些特征 ,使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94年世界权威周刊 《世界金融》报道 ,“可口可乐”品牌价值359亿美元 ;“万宝 路”330亿美元 ;“雀巢”115亿美元 ;“柯达”100亿美元。该年 世界名牌的价值 ,都超过其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我国截止1997年4月 ,由国家认定的弛名商标品牌仅 仅只有42件 ,而被世界认定的名品牌还是零。我国企业品 牌商标意识之淡薄 ,还可从以下事例中得到引证。至1996 年底 ,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70 %还没有进行商标注册 ,每 20个企业才有一个注册商标 ,在国外注册更少。而在1995 年 ,美国在我国注册的商标达2万余件 ,日本1.3万件 ,德 国也有9800件。由于商标品牌意识差 ,在国际商战中 ,我国 已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其一 ,商标被抢注。以治疗秃顶、有 利于毛发再生的章光“101”为例 ,由于章光“101”商标出了 名 ,因没有在日本注册 ,结果日本市场上出现了100多个 “101” ,真正的章光“101”却无法进入日本市场。许多中国名 牌由于没有在国外注册 ,在国外被别人抢先注册 ,垄断市 场 ,我们却无法插足 ,改换商标名称因无知名度难以打开市 场 ,买回自己商标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其二 ,“寄人篱下” , “为他人作嫁衣”。如上海一家无线电厂生产的一种收录机 , 其质量水平连国外专家都叫绝 ,但该厂在国际上没有叫得 响的品牌 ,卖给日本索尼公司每台只值37美元 ,而索尼公 司贴上自己的商标 ,转手就卖80多美元 ,凭一张“小纸片” , 就宰了这个厂一倍多的利润。纺织产品是中国出口创汇大 户 ,可惜在国际市场上 ,至今没有一件属于我们企业的商标 品牌 ,杭州生产的丝绸服装 ,在美国只卖20美元 ,而卖给某 公司 ,贴上他们的商标就卖300美元。在国内销售的国际名 牌服装 ,70 %都是我国自己加工的。据报道我国出口商品中 有1/3贴着国外的品牌。这不仅使国外企业赚了巨大的利 润 ,还替他们扬了名 ,而经营还得受制于人。
三 ,“卖牌合 资”。此类事在我国屡见不鲜。汽车行业有“上海———桑塔 纳”、“北京———吉普”等。在碳酸饮料市场有“天府可乐”、 “北冰洋”、“崂山”等原来形成的8大名牌 ,现已有6家卖出 或无偿转让了自己的牌子。在自行车行业中 ,我国原有的 “飞鸽”、“永久”、“凤凰”等9个名牌 ,在合资中已被吃掉4 个。在合成洗衣粉行业 ,随着德国的“汉高”、英国的“利华” 及美国的“宝洁”与我国名牌洗衣粉厂家合资 ,我国的名牌 只剩下“活力 -28”了。在家电行业中 ,安徽的“扬子”、苏州 的“香雪海”、北京的“雪花”、苏州的“孔雀”、上海的“水仙”、 “长沙的“中意”、“南京的“玉琼”等品牌都在合资的一夜间 , “落花流水春去也”。在医药行业情况更为严重 ,据统计在我 国市场上最畅销的50种药品中 ,有40种是合资企业生产 的“洋”药 ,有若干个大药厂被国外控股。必须指出 ,“合资卖 牌”是一种短期行为 ,虽暂时可扩大利润 ,但从长远看得不 偿失 ,它对长远发展将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如合资期满后 , 我们将成为无品牌的商家 ,在合资期品牌形成的商业信誉 无形资产将100 %的被外商白白拿走。

应该说 ,由于我们在 品牌问题上 ,知识浅、观念淡 ,已付了一大笔“学费” ,现在 , 该是“毕业”的时候了!该是觉醒的时候了! 名牌的生命源泉 纵观全球 ,商品要成为名牌 ,名牌要青春常在 ,在价值 取向上 ,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关键要素 :一曰质量为本 ,二曰 开拓创新 ,质量是名牌的生命 ,创新是名牌的“长寿”之道。 舍此两点去追求名牌 ,只会适得其反。质量对企业、地方、行 业、国家是生命 ,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在商战中致胜的法 宝、是有希望的明天 ,当前 ,要使质量价值观落到实处 ,就企 业而言 :一是必须抓住高标准、严管理这两个环节 ;二是必 须处理好产品本身与促销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标准方面 ,要 以消费者为中心 ,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尽力加入国际标准 化族。标准的实质是量化了的质量 ,实施国际标准化 ,并取 得认证有利于取得用户的信任 ,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与信 誉 ;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基础和质量管理 ;在国际贸易中可享 受许多优待(如取得贷款、低保险费) ,并减少技术贸易壁垒 等。在管理方面 ,要实行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相结 合的“零缺陷管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原料采购、售后服 务、本厂、协作厂……都要纳入管理之列。在高标准、严管理 方面 ,许多名牌产品企业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法国的“鳄鱼” 牌T恤衫 ,由于在世界上采购不到上好长纤维棉花 ,宁可因 原料缺乏少出产品 ,也绝不低价采购质次棉花生产产品就 是一例 ,在我国家电第一轮消费狂潮中 ,不少是不顾质量 日夜加班向市场倾销产品。结果是商品滞销 ,市场疲软。而 1985年“海尔”张瑞敏经理却领着工人砸了本厂76台质量 有问题的冰箱 ,那一刻 ,人们流泪了。几年后 ,冰箱行业第一 块国优金牌拿到手时 ,“海尔”人笑了。以上事例说明创名牌 必须先创高标准、严管理。在落实质量价值观中另一重要问 题是 ,要处理好产品本身与促销的关系 ,促销如广告、公关 对提高产品的驰名度、市场占有率是十分重要的 ,但必须建 立在产品过硬的基础上 ,离开产品过硬搞促销 ,吹得越高 , 跌得越重。你可欺骗上帝一百次 ,但绝不能欺骗顾客一次 , 承诺的破坏=自杀。创名牌只有把驰名度、信誉度统一起来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斯有句名言 :“不创新 ,就灭亡”。尤 其是在我们处于信息的时代 ,这个时代“力”的角逐、“人”的 决斗将被“智”的较量、“谋”的抗衡所取代。在此情况下 ,创 名牌、保名牌离开创新的价值取向 ,就会是一句空话。,美国 的摩托罗拉能在《幸福》杂志主持的’93“美国公司声誉调 查”中 ,成为名列前茅的后起之秀 ,就在于它预见到无线电 通讯领域将发生巨大变化 ,开发出蜂窝式移动电话、无线寻 呼等新产品。有位经济学家说 :“在现代商战中 ,唯一不变的 一个字—变”。老名牌也不例外 ,如多年高踞世界十大名牌 之首的“可口可乐” ,每隔几年就要里里外外刷新一次产品 包装 ,细到易拉罐封口、塑料瓶瓶盖 ,用心可谓良苦。相反 , 有些老名牌由于墨守陈规、故步自封、不注意创新而败下阵 来 ,曾在80年代风行一时的我国“长城”牌风雨衣的衰落就 是例证。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名牌的 生命在于创新。 名牌的根基 有人讲 ,名牌是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 的标志和结晶 ,但这些“高”来自何处?很显然 ,来自精湛的 工艺。可靠的质量和优良的服务 ,来自文化 ,名牌之根 ,源于 生产者、经营者依据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对产品或服务的丰 厚文化投入。什么是消费文化认同?它是指在商品交换中 , 在消费者既定收入的前提下 ,某种商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 文化需求 ,从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消费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 题 ,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由于消费者 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的消费价值观念、消费 习俗、消费文化心理等所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 的时代、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文化 ,即使是 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时代 ,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之间也 存在着消费文化的差异。消费文化就是贯穿在消费者行为 之中的消费价值观念、消费习俗以及消费文化心理的总和。 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 ,在目标市场上越能体现 消费者文化 ,则获得名牌的机会就越多 ,因为就名牌的质而 言 ,它是广大消费者经过反复实践 ,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认 定、青睐和厚爱。如我国“红豆”牌服装 ,其所以出名 ,除质地 外 ,与它的名称取自唐诗 ,表达了“相思”之意相关。该名牌 在国外就被译为Lovessed即爱情的种子。

在创名牌中既有 重视消费者文化成功的案例 ,也有忽视消费者文化而失败 的教训。如天津生产的“白鸽”牌女布鞋 ,在埃及遭到查抄和没收 ,就是因为这批鞋底后跟上的防滑图案花纹与阿拉伯 中的真主字样极相似。这说明在创名牌中 ,我们必须结合目 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进行 ,大到商品的底蕴 ,小到商品的外 观 ,都必须符合消费文化的特定要求。 商品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它既承载着那个时期的科学 技术 ,又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 ;既承载着民族 精神、民族风格 ,又承载着伦理观念、道德风尚 ;既承载着风 俗习惯 ,又承载着宗教信仰等。
商品能否成为名牌 ,关键是 在目标市场上把握消费者文化认同的基础上 ,最充分地付 予商品底蕴的和外观的文化因素。也就是说在不违背消费 者“禁忌”的条件下 ,谁的文化装载量越丰厚谁就能争得消 费者文化认同越多 ,谁的商品就越有可能成为名牌 ,创名牌 必须使自己的商品文化符合消费者文化 ,但它丝毫不排斥 商品文化的创新 ,推动消费文化的发展。如美国的宝洁公 司在中国消费市场的成功 ,应归功于它格外注意了东方人 特别注意自己头发的消费习俗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飘柔”、 “潘婷”、“海飞丝”品牌洗发精。
创名牌的基础在企业 ,但企业必须把自己的境界升华 到国家、民族这个高度 ,以此为根本动力 ,创出具有民族特 色的大名牌。邓小平同志指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民 族工业 ,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 ,没有 希望。这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精辟的总结。日本出现 “丰田”、“松下”等那么多世界名牌 ,与他们“很高精神价值 的精神结构”即民族精神息息相关 ;韩国能出现“现代”、“三 宇”、“大宇”等名牌 ,与他们不忘日本欺侮而产生的民族大 义、民族人格紧紧相连。我国的“长虹”能成为名牌 ,与他们 以“产业报国 ,民族昌盛”为己任拴在一起。“小天鹅”能够成 为名牌与他们“立民族志气 ,创国际名牌”的座右铭相关联 等。名牌都是在国家、民族的旗帜下前进 ,、再前进的。名 牌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它是根本动力 ,还表现在它的产品 具有民族特色上。日本的“轻薄小巧美” ,意大利的独特、趋 时、浪漫 ,德国的高贵艺术气质、严谨的做工 ,美国的实用、 合理及售后服务周到等 ,都形成了各国的独特的民族风 格。

我国在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的艰辛历程中也应特别 注重塑造并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明 史 ,有56个民族 ,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塑造民族风格得 天独厚的充分依据。而且我们在世界驰名产品领域的确曾 拥有过举世瞩目的辉煌 ,如中国的丝绸 ,中国的陶瓷 ,中国 铁的冶炼术、印刷术、火药制造术等等。我们深信正昂首阔 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中国 ,只要自信、自强、自立 , 一定能够在名牌领域创造出当代的辉煌!
商业经济研究   李瑞华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