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发展名牌产品保护民族工业           ★★★ 【字体:
发展名牌产品保护民族工业

作者:佚名     人气:44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文分析了我国创名牌的原因和如何创名牌。
  名牌 ,关系到企业兴衷、人民幸福、国家形象和民族荣 誉。名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问题 ,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 大问题 ,在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如何振 兴中华品牌 ,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已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国 人所关注。
一、为什么要创名牌
所谓名牌 ,是指信誉好、知名度高、叫得响的品牌。名牌 产品就是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在消费者心 目中享有盛誉的产品。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至数种名牌产 品 ,就能依靠名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站稳脚跟 ,就能靠名 牌的信誉赢得更多的顾客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获得更大 的发展。也就是说 ,通过创造名牌产品 ,可以建树名牌企业 的形象 ,获得巨大的名牌效应。 名牌 ,特别是国际名牌 ,具有极高的价值 ,是巨大的无 形资产。由于名牌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利润 ,使名牌商标 价值倍增。例如 ,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达359亿美元 ,万宝路 330亿美元 ,柯达100亿美元。怪不得可口可乐公司总裁说 , 假如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被火烧尽 ,他只需要半年时间 凭这块牌子就可以还给世界一个可口可乐公司。
国际名牌 的价值之所以这样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国际名牌的 信誉度很好、知名度很高 ,能拥有广阔的市场 ,因而人们往 往把国际名牌比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当前 ,世界经济已处在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 ,民族工业 的名牌 ,特别是国际名牌的多少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
例如 ,日本 虽然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小国 ,但因为造就了“东芝”、 “松下”、“日立”、“丰田”、“索尼”、“富士”、“三菱”等国际名 牌 ,使得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从 而使日本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也正因为如此 ,日本人才敢 于在世界贸易战中 ,与世界超级大国分庭抗礼。 自90年代以来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资本大量抢 占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以品牌为代表的外资在 特定领域市场占有率增长极快。例如 ,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 通讯产品占据了我国国内市场份额70—80% ;1994年全国 销售照相机胶卷共1.5亿卷 ,而日本富士就占了1亿卷 ,加 上柯达1500万卷 ,德国爱克发750万卷 ,国外品牌就占据了 整个国内胶卷市场的80%以上 ;我国非酒精软料市场和化 妆品市场 ,已被外国产品或合资者产品占去90%。在照相 机、胶卷、自行车、服装、轿车、电脑、化妆品、快餐业市场 ,人 们已找不出几个有影响的、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在许多领域 , 如洗涤剂、啤酒、轮胎、电梯、食品、医药等行业 ,也都呈现出 洋货占优势的趋势。国外品牌 ,不仅急剧挤占原有国产品牌 的市场 ,而且由于所占领域一般具有“先行者垄断”的特点 , 对后起品牌的进入形成了坚固壁垒。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 烈 ,名牌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独有的竞争优势。 我们创造出来的名牌本来就不多 ,而国外品牌在合资热 潮中 ,外商又以合资、控股、购买、联署品牌等方式逐步蚕食、 分化、瓦解我国民族工业品牌 ,致使我国名牌处境维艰。例 如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家公司总裁都一再向健力宝公司 发起合资攻势 ;天津日化名牌金鸡鞋油 ,过去曾占有国内鞋 油市场50%的份额 ,但在与外商合资时 ,金鸡牌商标被外商 购买 ,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 ,但合资企业将金鸡牌用在低档 鞋油上 ,且不做任何广告 ,使金鸡牌产品逐渐减少 ,以至最后 销声匿迹四川的天府可乐 ,曾是80年代响当当的名牌 ,可是 在合资时 ,被美国百事可乐收编 ,更名为百事天府饮料公司 , 成为百事可乐品牌的加工厂。1995年中央电视台以中国产 品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为题材 ,播出了系列电视片《生死悠关 话名牌》 ,向全社会披露了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出现的困难情 况 ,曾经引起了国人强烈的反响。

特别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 是我们能真正打入国际市场 ,并占有国际市场相当份额 ,为 国际公认、成为国际名牌的产品 ,还很难数出一种 ,名列前 50名的世界名牌行列中竟没有一个中国品牌。我国出口产 品 ,由于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很难进入世界高档消费 市场 ,也就卖不出好的价格 ,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数量大、创汇低的局面。例如 ,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 但外汇收入却仅是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十分之一 ,玩具出口 也有类似情况。到目前为止 ,中国企业还没有一家从销售额 论可以进入世界前500名 ,这对占世界总人口近1/5的中国 人来说 ,简直是一个悲哀。 没有国际名牌 ,就丧失失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 ;没有 一批世界名牌的国家 ,就算不上真正经济发达的国家 ,在国 际经济分工中 ,就永远只能给别人“打小工” ;如果失去了民 族品牌 ,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我 们的民族经济就会从根本上受到威胁 ;如果我们不迅速造 就一批响当当的国际名牌产品 ,那么我们就难以跻身世界 强国之林 ,我们就可能还要做一百年第三世界。
二、怎样创名牌?
(一)增强名牌意识 ,经营观念要跟上创名牌的需要。 产品经营是最一般的经营。资本经营是较高级的经营 , 而品牌经营则是更高级的经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渗透 ,其战略步骤通常是先输出产品 ,然后输出资本 , 接着第三步就输出品牌。许多外商通过合资消灭竞争对手 , 通过收购商标然后弃而不用来扫平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 既没有工厂也没有巨额资本的皮尔卡丹先生凭借品牌优势 把他的服装卖到了全中国 ,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震动。面对 当前我们中国品牌所处的地位与环境 ,面对世界名牌进军 亚洲及中国的势头 ,我们中国企业一定要增强名牌意识 ,树 立民族危机感 ,忧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保护、振兴民族 工业为已任 ,抓紧时机 ,从实际出发 ,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 和条件 ,加快发展名牌产品 ,创造出更多的有竞争能力的品 牌与洋品牌相抗争 ,从整体上加快造就国际名牌的步伐。工 商企业要把“立民族志气、创国际名牌”、“雪国耻”作为公司 的信条 ,时刻牢记 ,铭刻在心并且落实到每一个职员的行动 上。经营观念要由重产品转向重品牌 ;竞争目标要由国内转 向国外 ;要克服“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小生产习惯 ,追求 发展大名牌 ;不要轻易通过合资去掉我们已经很有影响的 牌子 ;要加紧名牌商标的海外渗透 ,争取用自己的牌子出 口 ,同时抓紧在国外注册商标 ,以名牌商标为旗帜 ,拓展国 际市场 ;要通过品牌经营 ,加速国内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 汰 ,进而形成名牌集中的优势 ,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 能力。
(二)从战略的高度 ,制定我们的发展对策和加强品牌 管理 1、制定有利于名牌发展的有利政策 ,创造名牌发展的 良好环境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企业创名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政 策 ,打破行业和地区的保护与封锁 ,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企 业重组和资源配置机制 ,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使企业能真 正按照自己的利益进行重组 ,扩张和发展 ;要制定规范的品 牌评定标准 ,防止乱评估、假名牌的泛滥而使名牌形象受到 严重损害 ;对假冒伪劣产品要制定有较高打击力度的政策 , 使名牌产品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 ,政府还应有国际公平竞争 的保护政策 ,反倾销、反走私 ,对国外资本的进入要有恰当 的控制策略等 ,以创造名牌发展的良好环境。总之 ,政府要 对发展名牌产品、保护民族品牌和民族工业等提供政策上 的保证。 2、体制改革要适应名牌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 ,我国推 行名牌发展战略 ,还有许多困难。例如 ,创名牌是长期的功 夫 ,世界大名牌一般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史 ,而我们的厂长、经理都是聘任制或任命制 ,企业经营者 无自主权 ,企业缺乏创名牌的内在动力和长远眼光 ,很难实 施长远品牌战略 ;名牌企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 ;名牌企业 扩张遇到阻碍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给名牌企业造成巨大损 失等等。

上述困难中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寻求体制上 的突破。因此 ,要把名牌战略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使体制 改革适应名牌发展战略的需要。
(1)对企业干部的管理 ,不应与行政干部一样。应建立 与企业长期发展相配套的管理体制 ,避免企业发展中的短 期行为 ;要打破官本位 ,建立职业企业家机制。
(2)不同企业形式(如中外合资、国有、民有等)应同等 对待 ,以免迫使一些国有企业为通过合资去争取更多的经 营自由 ,而在合资中以民族品牌合股 ,产生忽视民族品牌价 值的短视行为或成为外国品牌的加工厂。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 合 ,将间接融资为主变为直接融资为主 ,以利于一些技术含 量高、附加值高、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良好国际 市场前景的名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 ,形成规模效益。
(4)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以 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 ,进行产业重组 ,使闲置或低效 使用的资产存量向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和经济效益高 的企业集中 ,同时使新增资源也能按照市场效益原则投向 能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 ,以形成规模 巨大、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发展能与世界名牌产品相抗衡 的我国民族品牌。
(5)确立名牌评选的规范化机制 ,在评选组织上指定一 个权威性部门 ,全权按规范化程度和标准进行评选 ,坚决杜 绝弄虚作假。在评选标准的确定上 ,既要看是否优质 ,又要 看市场占有率。
(6)建立产销一条龙制度 ,在销售环节上 ,能够直接由 厂家供货的尽量采取直接供货的方式 ,以使假冒伪劣产品 无隙可钻 ;同时探索名牌商品零售、批发、远期交易的合理 结构 ,建立一些集零售、批发、远期交易为一体的名牌专卖 市场 ,以起到宏扬民族品牌、净化市场的作用。
(7)制定和修改有关名牌保护的法律文本 ,除了《反不 正当竞争法》等这一类的一般法规外 ,还应该有专门保护名 牌的特殊的专项法规 ,对制假、售假者从重处罚 ;同时要加 强执法和司法工作 ,消除长官意志和地方保护主义 ,大力提 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以保证法律的准确和有效运用。 
(三)产品质量与创新永远是名牌的内在生命力
1.质量是名牌的根基 凡名牌产品 ,其共同的特征都是高品质的象征。例如法 国马爹利干邑酒之所以风靡世界 ,就在于它葡萄裁培、蒸馏 控制、酿酒混合、陈年窖藏等每一步骤都一丝不苟 ,始终坚持 严格的品质管理 ,如用于窖藏的木桶 ,就连木质、产地甚至木 纹细密的特质都大有考究。又如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时 ,仅 仅因为要合乎麦当劳薯条的质量要求 ,麦当劳在中国为其土 豆到底种在什么地方好足足寻找了半年。这就是我们面对 的竞争者。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产品必须具有高的 质量和高的市场占有率 ,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红塔山”在 中国市场上声名赫赫 ,而且十多年未见衰减 ,它算不上老牌 子 ,但这后起之秀居然在1995年北京名牌商标评估事务所 率先对中国的一些著名企业做的一次统一性的商标价值评 估结果中 ,独占鳌头 ,其商标价值320亿元人民币。10年前 , “红塔山”三包才抵得上一包“万宝路” ,如今 ,“红塔山”一条 就高出“万宝路”一至二元。“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的主要 原因 ,一是用世界上最好的设备 ,为顾客生产质量优良的产 品 ;二是把质量基础放在优质烟叶的生产上 ;三是用严格的 管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玉溪烟厂的厂区内立着醒目的标 语牌 :“企业靠质量生存 ,市场靠名牌兴旺”。没有质量就没 有名牌 ,名牌离开质量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红塔 山”之所以成为今天中国的名牌 ,完全是不断追求高质量的 结果。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与创名牌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提高 产品质量 ,才能创出名牌 ;而通过创名牌 ,无疑又将促进产品 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 ,创名牌需要高质量 ,维持名牌也需要高 质量 ,在消失的名牌中 ,有些是假冒伪劣产品给砸的牌子 ,而 有些是厂家自身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思想 ,产品质量下 降 ,自己砸自己的牌子。质量是名牌的光环、产品的生命。品 牌就象影子一样追逐着高质量。高质量一消失 ,名牌就必然 消失。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许多名牌倒牌 ,是由于盲目 搞联营、建分厂造成的。由于联营和建分厂没有保证产品质 量和名牌信誉。而消费者购买选择商品时又常注意品牌而 不太注意生产厂家 ,因而砸牌子不是砸了哪个厂及联营单 位 ,而是砸的名牌。因此 ,企业应慎重对待联营问题 ,切不可 为一时利益而葬送了自己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名牌。

2.创名牌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坚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产品和企业竞争 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发展名牌 产品、保护民族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日 本经济的发展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石英表是日本的创新 ;轿 车省油、体积适中也是它的创新 ;还有电子产品 ,日本人把原 本用于广播设备的录音机推入了家庭 ,把电视机由黑白变成 彩色 ,又由彩色变成了宽屏幕 ,变成了让人怎么看都舒服的 “16:9”(宽屏幕高清晰度电视) ,创新使日本在手表、电子、汽 车这三个行业创造了一大批世界名牌产品 ,决定了日本在这 三个行业的腾飞 ,而仅仅这三个行业的腾飞 ,就足以奠定了 它的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日本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的。如果我们不注意产品创新 ,即便是名牌 ,当更好的新产品 一出现 ,也终究要被淘汰。 产品创新要注意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在外国品 牌占了主要份额的我国非酒精饮料市场 ,近年来 ,一些纯粹 中国特色的饮料或食品 ,已经由中国品牌的产品占据着市场 主导地位 ,例如红豆沙、绿豆沙、八宝粥、山渣汁等。这些产 品 ,人家一时还没有 ,中国人喜欢 ,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因而 能赢得顾客、占领市场。
这个例子也说明 ,只有中国的企业才 最了解中国人的需求 ,开发、研制出为国人乐道的产品。由此 再引发我们的思路 ,也只有中国的企业 ,能最快地掌握国内 经济信息 ,使自己的决策在国内市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 贯彻和实施。“长虹”抓住外国品牌在中国合资生产需几年 , 才能形成规模效益的时间差 ,迅速加大科技投入 ,扩大生产 规模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成了国产彩电的名牌企业产 品 ,有效地提高了国内市场占有率 ,并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 场。1992年 ,“长虹”突破年产百万台大关 ,达到了国际公认 的规模经济标准 ,长虹公司也因此成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名牌 企业。目前 ,国内彩电市场上 ,国产品牌已占67% ,老名牌 “索尼”仅占5.5 % ;电冰箱更是如此 ,国产品牌已占90.6 % ; 进口品牌仅占1.4 %(《工商时报》 ,1997年3月9日)。这些 都是我国市场上品牌竞争中十分可喜的现象。

中国包装工业   王润球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