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商业企业名牌战略启动基点的多层面分析 | |||||
作者:佚名 人气:40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本文针对商业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指出企业应从三个基点,即以再造企业管理流程、以改变非对称信息和以产品创新为基点出发,树立名牌企业形象 二、以改变非对称信息为基点树立名牌形象 非对称信息指关系双方中的一方 ,由于在 某些方面掌握了“私有信息” ,从而使双方对事 实的了解不能对称。它多见于开业历史不长的 小企业。商业企业创造的名牌形象 ,必须得到 公众和顾客的认可 ,假如名实不符 ,就说明存在 一个非对称信息的问题。因而改变非对称信息 状态 ,也就可以成为一些商业企业实施名牌战 略的启动基点。 在实施名牌战略的实践中 ,非对称信息主 要有两种状态 : 1.有实无名 ,它表现为商业企业创造名牌 形象的成果 ,未能得到社会和目标市场的应有 评价。这种非对称信息的表现形式 ,是企业虽 然积累了达到较高美誉度的基础 ,但是仍然缺 乏与其名牌战略目标相应的知名度条件 ,因而 市场份额与信誉价值都不高。有的学者分析 , 企业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是否对称 ,取决于以 下因素 :企业向市场传送的信息量大小 ,已有的 信息通道是否流畅 ,竞争者、公众对信息传播过 程的干扰程度 ,顾客对信息的关切程度、接受能 力等。面对这种情况 ,企业的任务应当是以调 整市场传播政策、公共关系政策为基点 ,通过大 力提高这两大支持性系统的工作效率 ,启动名 牌战略。 2.有名无实 ,表现为公众和顾客的认识高 于事实 ,企业的“名牌”形象含有一定水分 ,这是实践中存在的另一种非对称信息状态。它或许 是某种误导所致 ,也有可能是滥用市场传播、公 共关系的结果。对于意在创造真正名牌形象的 商业企业 ,缺乏高美誉度作为坚实基础的高知 名度 ,未必是一件好事。它把公众和顾客的期 望值抬得过高 ,行动和实际结果又无法兑现 ,最 终可能落得声名狼藉、臭名远扬。面对这种情 况 ,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查明原因 ,积极采取 对策 ,并以有效的公共关系行动 ,着力于品牌美 誉度的建设。 三、以产品创新为基点树立名牌形象 商业是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一个竞争性行 业 ,其市场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垄断竞争。商业 之所以是一个各种经营规模、市场地位的企业 都可以并存的行业 ,是因为各企业的产品或多 或少都有所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对于商业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 ,对于它们实施名牌战略 ,有着特 别重要的意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市场地位 如何 ,只要能够在生产、供应产品的过程中 ,从 某些方面创造有别于竞争者的特色 ,并使顾客 相信、接受这些特色 ,进而产生不同的偏好 ,它 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权。企业据此 可以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 ,扩大竞争者争取顾 客的障碍 ,尤其是凭借这些特色获取更多的差 别利益。 墨守成规、模仿和“跟风”导致产品特色雷 同 ,是妨碍商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严重问题 之一。产品创新 ,是企业为其产品发展新的特 色、为其目标市场提供新的满足的过程。商业 企业的产品 ,是包括“基本产品”和“附加产品” 在内的一种“整体产品”。这样 ,它们的产品创 新相应地便有两种主要思路 :1.从“基本产品”的层次创新。“基本产品” 是商业企业从其上游的生产性企业购进的产 品 ,是它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顾客进店 购买的目的 ,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些需要和欲 望 ;称心如意的“基本产品” ,是他们得以满足的 物质基础。商业企业从这一层次进行产品创 新 ,便是根据目标市场的变化、市场定位的要 求 ,重新审视和认识“顾客到底需要什么”这个 基本问题 ;以更好地提供顾客有能力购买的高 质量的“基本产品”为宗旨 ,对产品组合从宽度、 广度或深度上予以调整 ,包括增加或减少品种、 花色、规格 ,使商品结构更加多样化或者专门 化。在这里重要的是 ,商业企业首先必须在观 念上进行创新 ,积极、主动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 指导性作用 ,不是以往那样被动地“你产我销” , 而是积极促成新的“我销你产”的“游戏规则”。 英国著名的商业企业马狮 (Marks &Spencer) 百货集团 ,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卓越的管理典 范”。它在当年的一个“革命性的蜕变” ,为它日 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乃至现 在 ,一般的百货商店都是以包罗万象、样样皆备 来招徕顾客。马狮认为 ,它们所提供的只是一 种“服务”而已———把购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 , 通过门市提供给顾客选购 ;服务的好坏 ,主要反 映在商品的陈列、选择的便利和服务的措施上 面。马狮觉得 ,根据他们每天同数以千计的顾 客紧密接触的经验 ,顾客所需的并非只是这些 , 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是这一类商品往往是 可遇而不可求。马狮因此进行了创新工作 :改 变整个业务的性质 ,把重点从提供购物的“服 务” ,转移到有选择地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商 品 ,就是说集中经营较少的种类。由此 ,马狮当 年一举取消了17个部门 ,削减了货单上70 % 的商品。原来低流量商品所占的地方 ,被畅销 商品取代 ;产品线的缩减使商店更加专门化 ,能 对市场需求作出更快的反应。马狮的总销售 量 ,也由此获得大幅度提升。 2.从“附加产品”的层次创新。“附加产品” 是商业企业在“基本产品”的基础上 ,添加的销 售服务。它与“基本产品”之间 ,是一种“红花”、 “绿叶”的关系。“附加产品”既是商业企业有效 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 ,又是它们积极创造经营 特色的依托。构成“附加产品”的内容很多 ,但 其核心部分是广义的服务及其质量。美国学者 贝利 (L.Barry)、帕拉索罗门 (A.Parasuraman) 等人 ,发现决定服务质量的有五个要素。他们 按照评定的每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用百分比表示 ),依次作了排序 :可靠性 (30 % ),即完全、准 确地按承诺履行服务的能力 ;迅速反应性 (22 % ),即帮助实现顾客的愿望以及提供迅捷 服务的水平 ;可信性 (19 % ),即员工的知识、礼 仪以及他们传达信任和自信的能力 ;感情移入 (16 % ),即对顾客表示关注以及个人的关心的 程度 ;有形性 (11 % ),即设施、设备等物质条件 以及员工、宣传材料的外在表现。每一种要素 , 都为企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创新需要机会。在这里 ,“机会”指的是顾 客通过市场未能满足的 ,或尚待更好满足的需 要与欲望。成功的创新 ,首先依赖于对机会的 认识和把握。善于创新的商业企业 ,往往经由 以下途径寻求创新的机会 : 1.更加接近顾客。商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在 于 ,它几乎总是被顾客所“包围”着 ,只有通过与 顾客的直接接触 ,才能把产品提供给他们。这 是商业企业发现创新机会的一个主要来源。设 身处地为顾客着想 ,千方百计了解他们的反应 , 竭尽全力找到自身不尽如人意之处 ,是创新最 为直接的基本依据。日本九州一家大型百货公 司的老板 ,就有一个乐此不疲的爱好———特别 喜欢捡起顾客扔弃的废纸 ,并把它作为自己的 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原来这位老板发现 ,许多 远道而来的顾客 ,特别是生怕忘事的家庭主妇 , 临来之前都喜欢把要买的东西记在纸上 ,用过 之后随手丢弃。老板就从这些废纸中 ,掌握了 许多有用的信息。他还经常走进顾客休息室 , 或挤入电梯 ,亲自聆听顾客对商品的议论。这 些第一手资料 ,为他调整商品结构、完善服务条 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更加接近顾客”方 面 ,商业企业与其他非流通性企业相比 ,占有更 多的天时地利 ,关键是企业能不能做“有心人” , 充分利用好这一便利条件。 2.认真分析同行。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 一批竞争者 ,它们既是对手 ,又是同行。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 ,每个企业只要能够生存和发展 , 都必然会有它的“招数”。善于创新的企业 ,总 是乐于向对手学习 ,通过分析它们的长处 ,间接 发现自己的不足 ,作为改进“基本产品”或“附加 产品”的借鉴。例如 ,华尔顿 (SamWalton)是美 国最优秀的零售商之一 ,华尔顿本人更是以善 于分析对手、勤于发问而在商界享有盛名。他 访问了廉价店的发源地新英格兰地区 ,参观了 美国的每一家廉价店。记笔记时 ,会“突然跪在 地上查看下层的陈列柜” ,并认为这“不过是一 种自我教育而已”。英国马狮当年“革命性的蜕 变” ,也是源于认真分析同行。只要不是故步自 封 ,能够积极地用自己的短处与竞争者的长处 相比 ,任何企业都不难发现大量的创新机会。 3.系统探索趋势。通过系统地预测消费动 向 ,全面地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 ,是企业寻求创 新机会的又一重要来源。系统地分析变化趋 势 ,必须用系统的方法。例如 ,把握顾客需求的 发展规律 ,就可以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 ,奥尔德佛的“DRG”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宇 野正雄的“需求结构”理论。 在实践中 ,企业对“基本产品”的创新与“附 加产品”的创新 ,常常是结合并用 ,彼此难以截 然区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企业通过 产品创新向目标市场提供的新属性越多 ,竞争 者模仿的难度也就越大 ,企业凭借创新建立的 竞争优势、所得的差别利益 ,也就越持久。不断 地进行创新 ,是保证名牌之树常青的主要途 径。 参考文献 : [1]邵水明 :“非对称信息———企业创名牌产品的障碍”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97年会论文 [2]谢家驹 :《卓越的管理典范 :马狮百货集团经验剖析》 ,三联书店1988年 [3]菲利普·柯特勒 :《营销管理》(第九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塔克尔著、宾静荪译 :《未来赢家 :掌握2000年十大经营趋势》 ,三联书店1996年 中国流通经济 钟育赣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