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战略与中国服装出口         ★★★ 【字体:
名牌战略与中国服装出口

作者:佚名     人气:52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名牌战略”作为实现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分析了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与未来,目前虽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但因是“以量取胜”,所以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认为必须及时调整出口战略,转入“集约、效益型”轨道,以提高竞争能力,而建立“ 名牌战略”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后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1 引 言
名牌是一个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法宝 ,也是企业获取高附加值的重要手 段。在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 ,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的焦点越 来越多地表现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方面。“名牌战略”作为实现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已经成为世 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在世界经济和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武器。
在服装领域 ,“名牌效应”就更加明显。目前 ,由德、法、意为代表的欧洲技术艺术流派和以香港 为代表的亚洲加工贸易流派 ,主导着世界服装贸易市场 ,尤其是以德、法、意为代表的欧洲服装工 业 ,以其高超的技术与传统的西方艺术相结合 ,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服装产品和享誉全球的名牌商 标 ,引导着世界服装新潮流。这些名牌产品 ,不仅垄断着世界高档服装市场 ,而且以其高创汇水平令 世人惊叹。无怪乎有人说 :“未来世界服装贸易的竞争 ,将由过去的资源优势竞争 ,转变为以名牌为 标志的、高附加值的贸易竞争”。 中国服装出口的真正发展 ,应该说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仅为 7. 0 8 亿美元 ,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为 2 . 5%。 1 995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已达 2 40 . 1亿美元 ,是 1 978年 的 33. 91倍 ,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已达 1 6 . 7%。经过 1 7年的发展 ,不仅服装工业已经成为我国 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而且中国也名符其实地发展成为世界服装贸易大国。中国服装出口取得的巨 大成就 ,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国策 ,得益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定方针。其次 ,在过去的 十几年中 ,世界服装生产和贸易的重心也出现了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向 ,西方发达国家也由过去的出 口大国逐渐变为进口大国。目前 ,在中、低档服装国际市场 ,发展中国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这 是我国服装出口在过去十几年中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南亚及东盟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业的迅速崛起 ,发达国家和地区服装工 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步伐的加快 ,国际服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势态的 进一步升温 ,我国服装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严峻。 1 995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的增长率仅为1. 2 %,比 1 994年的增长率 2 8. 7%下降了 2 7. 5个百分点 ,尤其是一直带动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大 类——梭织服装 ,在 1 995年出现了负增长 ,其降幅为 4. 4%。这表明 ,我国目前服装的出口模式已 难以适应国际服装贸易的竞争 ,我们必须调整出口战略 ,探索新路 ,以提高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竞 争能力。
2 中国服装出口的增长
我国服装工业在改革开放前 30年的发展过程中 ,主要用以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求 ,服装出 口无论在总额还是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上都很小。 1 970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为 1 . 55亿美元 ,至 70年代末 ,服装出口额仅增加了 5. 53亿美元 ,占世界服装出口贸易的比重一直停留在 2 . 5%左右。 在 80年代初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国服装工业开始步入 由传统的单纯生产型和内向型 ,向生产经营型和出口外向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服装出口呈现出高 速发展的势头。 1 981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为 1 8. 59亿美元 ,占世界服装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 4. 5%,占世界纺 织品和服装出口比重为 41 . 1 %。到了 1 994年 ,服装出口额已达 2 37. 2亿美元 ,占世界服装出口贸 易额的比重为 1 6 . 7%,占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比重为 6 6 . 7%;服装出口额的年均增幅高达 2 1 . 6 %,比同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的增长率高出 4. 4个百分点 ,出口位次也居世界之首 ,服装已 真正成为纺织工业出口的“龙头”产品。同时 ,我国服装出口贸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 80年 代 ,我国服装出口基本上是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入 90年代后 ,加工贸易在我国服装出口的比重逐年 增加。 1 993年 ,我国服装出口加工贸易额为 77. 95亿美元 ,占同年服装出口额的 42 . 3%。 1 994年 , 服装出口加工贸易额已达 1 0 7亿美元 ,占当年服装出口额的 45. 3%。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扩大 服装出口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 从总体上看 ,我国服装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是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 1 981年 ,我国服装 吨创汇为 86 2 5美元 ,1 993年为 1 2 6 0 5美元 ,年均增幅仅为 3. 2 1 %,远低于同期服装出口额的增幅 1 7. 8%。1 993年 ,德、法、意三国的服装吨创汇分别为 50 544美元、43750美元和 3841 9美元 ,分别是 我国同期吨创汇水平的 4. 0 0倍、3. 47倍和 3. 0 4倍。而 1 993年 ,我国服装出口占纺织品和服装出 口总量的比重为 41 . 6 %,是德、法、意三国的 2倍以上。

由此可见 ,我们服装出口的增长仍未能步入 集约、效益型轨道 ,与服装贸易强国相比 ,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服装贸易竞 争 ,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3 “名牌战略”的选择
近几年我国服装出口表现出的加工贸易现象 ,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面料生产及加工质量水平 低 ,已难于满足服装出口企业的需求 ;同时 ,我国的外贸出口体制、企业的对外营销体制 ,也难以适 应国际服装市场贸易的发展要求 ,尤其缺乏“快速反应”的国际服装信息营销网及外贸营销人才 ,如 土耳其从接单到交货一般为 3个星期 ,我国则至少 3个多月。而承揽加工贸易 ,一方面可以借助国 外先进的设计、面料、品牌甚至技术设备 ,提高服装出口的档次和质量 ,同时又能够利用对方的商业 信誉及营销渠道迅速扩大出口。自 90年代以来 ,我国服装的快速增长与加工贸易的发展确实有着 直接的联系 ,但从我国纺织产业体系的发展看 ,加工贸易并非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服装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龙头产业。它不仅与纺织、印染行业有着直接的关联 ,而且与化纤、棉 纺、机械等行业也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我国纺织工业经过建国后 40多年的发展 ,无论从产业结构还是到生产能力 ,都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大国的行列 ,如纱、布、丝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化纤产量居世 界第二 ,服装产量也居世界第一。做服装加工贸易虽从短期内可以扩大我国出口 ,但从长远的发展 看 ,仍难以发挥我国纺织产业所具有的整体优势 ,尤其对前道行业的发展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实 ,发 达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以一般贸易为主要方式 ,而加工贸易出口所占的比重很小。由于我 国服装加工贸易出口方式基本上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模式 ,不仅出口效益水平难以提高 ,而 且对国内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目前 ,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不仅表现在 1 995年我国服装出口额的增幅出现了 较大回落 ,而且也表现在服装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上。 1 994年 ,我国服装出口额超过 1亿美元的国 家和地区为 2 1个 ,而至 1 995年已减少到 1 9个。近两年来 ,美国、日本、欧盟等我国服装出口主销 国 ,纷纷加紧采用降低配额增长率、增加受配品种以及多种多样的贸易保护手段 ,阻止我国服装大 量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原料及人力资源优势已 逐渐减弱。如 1 995年 1 0月 ,我国国内原棉的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1 994年 ,比较世界纺织工 人每小时工资 ,我国为 0 . 48美元 ,已排在倒数前 1 0名之外 ,当年工资水平的平均增长率高达 33. 3%。因此 ,以资源占有型为主要特征的服装出口模式将在今后难以为继。世界服装贸易竞争的 焦点已日益体现在资金、技术、文化内涵的竞争方面 ,这也充分表现出服装作为特殊商品所具有的 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的价值内涵。我国服装出口要想在今后的国际服装贸易竞争中保持优势 ,增强竞 争力 ,就必须走“集约、效益型”的出口发展道路。“名牌战略”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4 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服装仍然没有国际名牌 ,出口的服装在国际高档市场上未能占有一席之 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 50 0 0年文明历史的服饰大国 ,不能说不是一种巨大的缺憾。如何才能 尽快创立中国的服装国际名牌 ,应该列为我国服装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服装名牌所包含的主要特征看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价值内涵 ,即指服装名牌所具有的 高附加值特性 ,这是创造服装名牌的动力和源泉 ;二、品质内涵 ,即指服装名牌所具有的技术、质量、 文化、艺术等综合因素的品质特征 ,这是形成服装名牌的物质文化基础 ;三、广泛的社会效应内涵 , 即指服装名牌所具有的、强烈的宣传及引导消费示范的特征 ,这是实现服装名牌的社会基础。
从服装名牌的形成过程看 ,它不仅表现在生产、设计和制造环节中 ,同时也表现在商品宣传及 流通领域的信誉环节中。如世界服装名牌的发源地意大利、法国等 ,每年都要举办各种类型的服装 展销、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大奖赛等国际性活动 ,主要目的就是增强消费主体的服饰文化意识 ,加强 宣传和引导名牌服装的消费示范功能 ,使名牌服装通过流通领域创造出更大的附加值。 从客观上讲 ,中国具有创立服装国际名牌的优越条件。中华民族 50 0 0年的灿烂文化 ,是我们创 立服装国际名牌的优越的文化基础。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 ,也为名牌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同时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与西方服装强国相比 ,在资源尤其是劳动力方面的优 势依然存在 ,如 1 994年 ,我国服装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为 0 . 48美元 ,日本为 2 5美元 ,我国是日本 的 1 / 50 ,这也将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在争创名牌方面强大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应看到 ,要打出中国的服装国际名牌 ,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不仅在面料的生产技 术装备、工艺加工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且在服装的款式设计、艺术造型、掌握形 成名牌规律等方面也缺乏经验 ,尤其是我们至今仍未形成国际服装“消费信息——服装设计——服 装制作——服装营销”的快速反应系统。因此 ,要使“名牌战略”得到实施 ,能够真正为我国服装出口 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建议 : 

(1 )加速纺织、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技术改造 ,尤其要加大印染后整理技术设备的改造力度 , 提高国产面料的生产和工艺水平。
(2 )加快服装工业的结构调整 ,搞好服装研究、设计、信息与生产的结合 ,大力推广普及 MIS、 CAD、CAM在服装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服装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水平。
(3)加快外贸体制的改革 ,积极推进服装出口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形成有规模、有实力、企业集 团式的服装出口联合舰队。
(4)建立服装“快速反应”网络 ,加强服装行业进出口信息网络工作 ,建立国际服装市场的商情、 信息、物流服务体系。
(5)进一步扩大服饰文化的交流 ,积极组织各种服装文化节、服饰博览会、服装设计大奖赛等国 际性活动 ,增强东方与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 ,为培养中国的国际服装设计大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土 壤。
我们坚信 ,通过纺织服装界的不懈努力 ,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一定能造就一批国际级服装设计 大师 ,中国的名牌服装一定会走向世界。 
纺织科学研究   龚进礼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