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产品性质的透视           ★★★ 【字体:
名牌产品性质的透视

作者:佚名     人气:48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近年来,关于名牌产品(以下简称名牌)的论述大量见诸报章,其内容包括如何创造名牌、保护名牌、扩张名牌、实施名牌战略等等。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名牌、名牌到底有何内在规定性这一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却未见有人论及。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名牌的性质,对于创造、保护与扩张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名牌的性质浅作探讨。
  近年来 ,关于名牌产品 (以下简称名 牌 )的论述大量见诸报章 ,其内容包括如何 创造名牌、保护名牌、扩张名牌、实施名牌 战略等等。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名 牌、名牌到底有何内在规定性这一基 本而又重要的问题 ,却未见有人论 及。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名牌的 性质 ,对于创造、保护与扩张名牌、 实施名牌战略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试就名牌的性质浅作探讨。
一、名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评 判名牌的唯一权威是市场
名牌不是与生俱来的 ,柯达、奔 驰、松下都不是 ;名牌不是政府命定 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没有命定 名牌的职能和权威 ;名牌也不是企业 自封的 ,更不是各种草台班子式的评 委会评出来的。名牌从本质上讲只能 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因此 ,评判名牌 的唯一权威只能是功能健全的市场。 但遍观我国的商品市场 ,由政府认 定、企业自封、各类评委会评出来的 各种“名牌”多如牛毛。真正能为消 费者所接受、为市场所认可的真正的 名牌实在少得可怜。 市场竞争是一切名牌的锻造台。 据估计 ,现今每 2 0个注册商标中至 少有 1 7个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被淘汰出局 , 只剩下 3个牌子有可能成为名牌 ,这说明名 牌诞生之不易。企业唯有长期积累、积极培 育、刻意创造、不断完善 ,才能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确立并保持自己的名牌。
二、名牌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 ,事物总是质和量的 统一 ,无质之量和无量之质都是不存在的。 名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的精华 , 理当是质与量的统一。名牌首先要有优良的 品质 ,如质量、功能、信誉 ,没有质作为基 础和前提 ,名牌就失去了其所以成为 名牌的量的扩张的基础 ;名牌也要求 有一定的量 ,如产销量、市场占有 率。没有一定的量 ,“养在深闺人未 识” ,它就不能成为名牌。 目前 ,我国国货名牌委实不多 , 而名牌要维持其恒久性又十分艰难 , 这与名牌产品的质与量还未达到较好 的统一有关。从质量上看 ,我国有些 名牌产品无论是从技术、质量、功 能 ,还是从服务、信誉方面 ,相对于 世界级名牌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国货 名牌质量更好些 ,它就会培育出自己 的规模更大的消费者群体 ,其量的扩 张就有了需求的基础 ;从数量上看 , 由于国货名牌质的不完善 ,其量的扩 张困难重重 ,加之奸商制售假冒伪劣 产品对国货名牌的冲击 ,更加重了名 牌成长的艰难性 (因为技术壁垒相对 较低 ,奸商假冒国货名牌比假冒洋货 名牌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利润更 丰 )。如果国货名牌质的方面更优一 筹 ,量的方面更多些 ,价格更低些 , 相当一部分的伪劣假冒产品就会被挤 出市场。可见 ,发展国货名牌 ,企业 应追求质与量的高水准的统一。
三、名牌是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文化 价值的统一
名牌是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成果 ,是经 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名牌意识是 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表现 ,一个没有名牌的 国家和没有名牌意识的民族是谈不上已经进 入现代商业文明社会的。就像日本的一位名人所说的 ,代表日本的脸只有两个 ,左脸是 松下电器 ,右脸是丰田汽车 ,这说法不免夸 张 ,但却道出了名牌在现代商业文明社会中 的地位。 名牌之所以为制造商所追求、经销商所 乐销、消费者所喜爱 ,不仅在于名牌比非名 牌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强的使用功能 , 还在于它蕴涵着多重社会文化价值和更广泛 的非使用功能。这里 ,名牌中的文化蕴涵是 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名牌的文化蕴涵越丰 富、越恒久 ,与人的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 之关系越密切 ,名牌就越具魅力。因此 ,作 为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体现的名牌的生产、 流通、消费过程 ,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创造 过程。社会文明的进步 ,也要求名牌得到提 高、完善、升华 ,使其文化品位更高、文化 含量更丰富。 应当给予重视的是 ,中国有着过于漫长 的封建社会历史 ,有过于深厚的传统文明底 蕴 ,传统文明中的许多因子的性质与现代商 业文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 ,按照现 代商业文明的性质和要求 ,改造和整合我国 传统文明 ,应是发展中国名牌的一件不可忽 视的事情。

四、名牌是保持传统特色的相对性与不 断创新的绝对性的统一
名牌的创造、维护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 这个过程体现了名牌保持传统特色与不断改 革创新的统一。保持传统特色是不断改革与 创新的基础 ,昨天的创新是今天的基础 ,今 天的创新是明天的起点。名牌就是这样在不 断发展中形成 ,在提高中维持的。那种认为 名牌一旦形成便可一本万利、一成不变的观 点是极其偏见的。 名牌发展的历史表明 ,保持传统风格是 相对的 ,创新才是绝对的。如可口可乐饮 料 ,虽然一直较好地保持着它的传统配方 和口感 ,但在产品战略、营销发展、生产工 艺、产品包装等多方面却是不断创新的 ,其 配方和口感也并非完全没有变化。可以说 , 没有不断创新 ,就没有今天的可口可乐。可 口可乐如此 ,IBM如此 ,一切名牌莫不如 此。
五、名牌是“消费贵族”和普通民众消 费需求指向的统一 
名牌需要市场裁定 ,需要消费者认可。 而市场是可以细分的 ,消费者是存在不同类 型的。就市场而言 ,有高档昂价市场与低档 廉价市场等等的区分 ;就消费者而言 ,有高 收入高消费群与低收入低消费群之分。因 此 ,一个名牌就有着市场的定位问题 :名牌 到底是仅仅面向于少数的“消费贵族” ,让 其锦上添花 ,还是同时面向普通平民大众 , 为其雪中送炭 ?我们认为二者应当兼顾 ,且 应当把重点指向普通民众。这是因为 ,一个 社会的高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是有限的 ,仅 靠这个群体的消费是无法长期支撑一个繁荣 的名牌市场的 ,只有在不断壮大名牌产品队 伍的同时不断壮大名牌产品的消费者队伍 , 使名牌面向平民大众 ,使名牌消费大众化 , 才能形成和维持一个真正的名牌市场 ,使名 牌市场不断扩大。 目前 ,我国名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追 求高档化、“贵族化”的倾向 ,这是不可取 的 ,也是不经济的。说它不可取 ,是因为这 种倾向可能使市场发展畸形化 ,从而影响民 众正常的社会消费心态。说它不经济 ,是因 为它客观上障碍了名牌市场的扩大 ,增大了 企业生产和营销的机会成本。由此看来 ,真 正巨大的名牌市场是平民市场 ,只有普通民 众承受得起而不是望而生畏时 ,即名牌产品 “民牌化”时 ,名牌才有了牢固而广阔的市 场基础。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某种反名牌现 象 ,既是对脱离平民大众的名牌“贵族化” 的消极抵制 ,也是对大众化名牌的无声呼 唤。这里要消除一个误解 :名牌必定高价 , 平民消费不起。而是名牌产品应该人人喜 爱 ,价格昂廉各取所需。

六、发展和保护名牌 :企业利益与社会 利益的统一
名牌与非名牌的重要区别之一 ,是名牌 能更好地统一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 ,发展和 保护名牌 ,既是企业利益的要求 ,更是社会 利益的要求 ,是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 目前我国企业的名牌意识还是相当淡漠的。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资料 ,我国 40多万件商标中 ,只有 0 3%的商标在一定 的消费领域享有程度不同的知名度 ,基本上 没有享誉国际市场的名牌商标 ,这与我国经 济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例如 ,我国是世界 最大的丝绸生产国 ,能生产出世界所有的名 牌衬衫 ,但出口丝绸服装中 ,却没有一个叫 得响的牌子。与此同时 ,社会民众的名牌意 识也相当淡漠。虽然我们社会也有一些理性 的名牌追随者 ,但更多的人却缺乏对名牌的 基本认识 ,“假冒伪劣”长期以来充斥市场 且愈演愈烈 ,即是一个有力佐证。面对加入 世贸组织的挑战 ,面对洋货名牌和国货中 “假冒伪劣”的夹击 ,培育和强化我国企业 和民众的名牌意识 ,保护企业和消费大众的 利益 ,刻不容缓。 首先是法律保护。我国这几年出台了不 少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但社会上 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未得到有效 遏止 ,甚至愈演愈烈 ,几乎到了没有一种名 牌不受侵权所害的地步。据有关资料披露 , 现在假茅台酒的数量是真茅台的 1 0 0倍 ,甚 至连奥迪汽车每年也有一万多辆为假冒 !长 此以往 ,国货市场少数名牌的地位岌岌可 危 ,更谈不上扩大国货名牌市场了。唯有建 立相关法律之绝对权威 ,否则保护名牌只是 空谈。其次是加强技术保护 ,如研究采用新 型商标标识 ,科学运用防伪技术。三是政策 保护 ,对于真正的名牌 ,国家在信贷、税 收、投资上给予优惠政策 ,使国货名牌在质 与量上上一个新台阶 ,以增强其竞争力。此 外 ,为保护和发展名牌 ,企业在市场营销的 各个环节也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如注重名牌 宣传 ,适时适地对名牌商标进行注册、聘请 法律顾问 ,实施专家保护 ,在对外合资与合 作经营中注重保护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等。
商业经济文荟   黄昌富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