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经济发展与名牌战略思考           ★★★ 【字体:
经济发展与名牌战略思考

作者:佚名     人气:49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目 前 ,很多企业陷入困境除去管理及其它诸多因素外 ,产品适 销不对路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而产品创不出名牌又是 打不开市场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 ,创立和扶持名牌是 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本文联系江西实际分析经济发展和 名牌战略的关系。
  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 力。中国经济走出了“短缺经济”的泥潭 ,开始走 上了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 ,伴随着国门的开放 ,一大批国 际名牌产品长驱直入 ,对国产品牌和民族经济形成强烈的 挤压 ,不少国产品牌在外国品牌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敌对手 而败下阵来。“创造中国名牌 ,振兴民族经济”的口号正是在 这样一种大背景之下提出来的。这是江西省实施名牌战略 的宏观经济背景。也正是通过实施名牌战略 ,江西省有一大 批名优产品脱颖而出 ,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目 前 ,很多企业陷入困境除去管理及其它诸多因素外 ,产品适 销不对路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而产品创不出名牌又是 打不开市场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 ,创立和扶持名牌是 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本文联系江西实际分析经济发展和 名牌战略的关系。
一、名牌战略实施促进了江西经济发展
江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 :“江西经济的主要差距 在工业 ,主要增长点也在工业。”江西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996年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 29.1:38.9 :32,其中一产比重比全国高9.1个百分点 ,二产 比重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因此 ,不加大主攻工业的力度 , 不把工业更快更好地搞上去 ,财政收入上不去 ,农村劳动力 转移不了 ,城镇居民就业困难 ,三产难以繁荣 ,整个经济工作 就会全面被动。主攻工业是改变江西落后面貌 ,振兴江西经 济的必然战略选择 ,而实施名牌战略又是主攻工业必不可 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主攻工业必须把开拓市场放在第一位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有市场、有竞争力、有资源、 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要从各个方面予以扶持 ,尽快形成经 济规模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有市场形成支柱 产业和拳头产品。主攻工业和名牌战略客观而又必然地结 合到了一起。 在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 ,为了使全省工业趁势而上 ,经 济效益不断提高 ,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江西省正式启动 了名牌战略工程。首先 ,省里成立了名牌战略领导小组 ,并 把办公地点设在工业综合管理部门的省经贸委 ,形成了分 工合理、运作高效的内部“工作键”。其次 ,颁布了《江西省工 业实施名牌战略工作方案》、《九五工业名牌战略实施要点》 和《江西省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 ,使这一战略 从一开始就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明确了实施名牌战略的紧 迫性、战略意义、战略目标和基本框架。
1995年底 ,江西省工业实施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向国内 外消费者推出了江铃N系列轻型卡车、昌河系列微型车、江 中草珊瑚含片、英雄全脂甜奶粉、月月红洗衣粉等第一批36 个江西名牌产品。1996年底推出了洪都摩托车、华意无氟电 冰箱、飞碟吊风扇、鹿迪化积口服液等第二批26个江西名牌 产品。1997年底又推出了绿凉苦瓜酒、赣南麦饭石酒、洪婺 茶色素胶囊、轻翔摩托车用减震器等第三批33个江西名牌 产品。迄今为止 ,已有92个企业的95个产品登上省产名牌 榜。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 ,名牌意味着较强的 竟争实力、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以1996年 为例 ,拥有江西省第一批、第二批62项名牌产品的59户企 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于全省工业平均水 平。59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 ,税利总计为23.7亿 元 ,其中税金累计17.4亿元 ,实现利润6.3亿元 ,分别占全 省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24.8%、31.1%和70%。 59户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 ,产值过亿元的达39户 ,江 西铜业公司、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等4户 产值超过1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4户 ,过10亿元的4 户 ,江西铜业公司名列榜首。全年实现利润500万元以上的 27户 ,昌河超过亿元名列前茅。实现税金500万元以上的23 户 ,江西铜业公司、南昌卷烟厂、九江石油化工总厂、江铃集 团税金均超亿元。根据江西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结构分析 ,原料工业 的优强企业集中在中央驻赣企业 ,加工工业的后起之秀多 数集中在地方企业 ,而名牌的主力军则是江西的特色产品 , 在推出的95个名牌产品中有一半品牌在全国同行业名列 前八名。 联合国哥本哈根决议将停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的日期 提前到1997年时 ,景德镇华意集团敏锐意识到制冷行业的 无氟时代将至 ,在全国率先生产无氟压缩机 ,抢先一步占领 了市场。

全国10多个省将汽车行业列为“九五”地方工业支 柱 ,而江铃能如此迅猛地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在汽 车行业“缺轻少重 ,以中型为主”的情况下 ,江铃人走轻卡之 路的明智选择。昌河公司为何能从军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得 益于它经过数次转产痛定思痛后率先开发微型面包车。 江西名牌产品正逐步形成特色。吉安市粮油食品厂的 庐陵牌水磨糯米粉 ,年产销量全国最大 ,其中一半销往广东、 广东早茶用的糯米点心的原料全是庐陵牌水磨糯米粉 ,郑 州著名的龙凤汤圆用的也是这种产品。在京津市场 ,江西的 食品开始有了一席之地。“昌顺”食品大多是江西的土特产 , 如通心白莲、香菇、米粉、梅干菜、萝卜丝、红薯干、笋丝笋 片。可别小看这些“土”玩艺 ,经过精心加工、精美包装的“昌 顺”系列食品在北京固定的销售点已有350多个 ,天津有 150多个 ,覆盖了京津地区商业网点的70—80%,销售额连 年翻番。这不仅推动了工业主攻和名牌战略 ,也极大地促进 了江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江西名牌产品还逐渐向系列化推进。这不单单指一个 品牌带出一大家族产品 ,如“月月红”的牌子之下有月月红衣 能净高效洗衣粉、月月红高级洗衣粉、新一代月月红洗衣 粉、月月洗洁净、衣领净、丝毛洗洁净等10个产品 ,使市场细 分更趋精确。同时还包括有些品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品牌 延伸 ,如“月兔”已从卷烟延伸到妇女卫生用品 ,“金圣”正从 卷烟向酒类、男士西服、衬衫、皮鞋、领带等延伸 ,使企业生产 经营更趋多元化。
有“跨世纪工程”之誉的名牌战略是江西省“九五”主攻 工业的重头戏 ,这出戏唱得好与否 ,直接关系到江西经济的 振兴。江西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为今后名牌的 推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江西名牌战略工程的现实差距和战略措施改进 为了了解江西品牌的市场竞争状况 ,进一步反映江西 名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竞争地位和实际占有状况 ,1997年3 至6月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日报社、江西省质量管理协会和 江西省用户委员会联合开展了“1997年江西用户购物首选 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统计调查。调查对象涉及食品、 服装、家电、交通工具等十个商品大类的400多个品牌。根据 调查结果 ,客观、公正地评选出38个用户购物首选品牌和 36个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 ,其中江西品牌占58.1%,省外品 牌占41.9%。江西获选品牌基本是老品牌 ,部分品牌在江西 市场带有垄断性 ,占有率达40%以上 ,如南昌啤酒达 52.19%,凤凰相机达47.91%,草珊牙膏达40.68%。获选的 新品牌大部分是省外品牌 ,部分品牌 ,如雅戈尔衬衫、海尔冰 箱、海尔空调、三株口服液等已经占据江西大部分市场 ,占有 率在20%以上。 尽管省产品牌在一些行业已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但 调查结果显示 ,省产品牌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冰箱、冰柜、VCD空调、洗衣 机、热水器、微波炉等耐用消费品市场 ,省外品牌占有绝对竞 争优势 ,省产品牌缺乏竞争力 ;其二、省外品牌的生产经营普 遍实行集团化经营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而省产品牌规模偏 小 ;其三、省外品牌出口能力强 ,具有超越地理和文化边界 的穿透力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省产品牌在开拓国 际市场方面虽然已作了有益的尝试 ,但品牌数量不多 ,步伐 较慢 ,远未形成气候 ;其四 ,省产品牌有巨大影响力的还较 少 ,仍然处于依靠产品推出牌子 ,树立产品形象的初级阶段 , 远不能依靠品牌推出产品。其五 ,省外品牌大多有完善的售 后服务体系和网络 ,而省外产品牌对售后服务领域“二次竞 争”重视不够。
江西作为不发达省份 ,省产品牌的差距是显而易见 的。在迄今为止国家工商局所认定的42个驰名商标中 ,江西 商标榜上无名 ;在1995、1996、1997年中国十大最有价值品 牌的排行榜上 ,江西品牌榜上无名 ;在国家统计部门所公布 的各类最畅销商品的排行榜上 ,难见江西品牌的影子 ;商场 最显现的货架上 ,摆的不是江西的地产品 ;打开电视 ,五花八 门的商品广告中 ,江西产品的广告数量有限。在江西名牌产 品格局中 ,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多 ,而科技含量高 ,产品档次 高的高精尖产品少 ,在不少领域依然是空白。 长期以来 ,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 ,即认为优质产 品就是名牌产品。但是 ,任何产品力图创名牌 ,除了达到优质的基本条件外 ,首先必须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 ,挺进各地 市场 ,在全国乃至世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以草瑚瑚牙膏 为例 ,这种特效药物牙膏 ,江西开发早 ,投产早 ,曾在全国一 领风骚 ,现在创名牌所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生产规模。
1993年 销售8500万支 ,1994年销售6800万支 ,近几年的增幅不大 , 按南昌日用化工总厂的现有生产能力 ,至少可年产2亿支 , 但是因为缺少资金 ,无法满足规模生产要求。中华牙膏年产 5亿支 ,两面针3.7亿支 ,草珊瑚并不比它们差 ,但因为形不 成规模 ,使市场竞争力受到制约。 早在“六五”时期 ,就已提出“把食品工业作为振兴江西 经济的突破口” ,以后“七五”、“八五”都强调发展食品工业 , “九五”则进一步提出把食品工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 应该说这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战略决策。然而事实是 ,江西食 品工业至今仍未形成大的气候。比如 ,1986年上饶肉联厂与 河南漯河肉联厂在同一年从同一厂家购进火腿肠加工设 备 ,如今人家的加工能力已达年产20万吨 ,“双汇”品牌已经 名扬四海 ,而上饶的设备却静卧了十几年。南昌肉联厂引进 设备也比“春都”早 ,如今也了无声息。湖南筹划以早米为原 料的“旺旺”食品时 ,江西也在策划 ,可结果却大相径庭。 江西家电产品也有类似情况。当“庐山”洗衣机、“赣新” 彩电等上市时 ,青岛“海尔”还名不见经传 ,四川“长虹”曾专 程向“赣新”学习。然而十几年之后 ,却被人家远远地甩在后 面 ,甚至已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 这种种情形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客观地讲 ,当企 业经营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时 ,各省、各企 业之间并不存在太大差别 ,几乎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可结 局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这应该引起人们对经济发展战略 , 企业经营观念和实际运作模式的反思。这说明江西人对名 牌的内涵、推创过程 ,对市场和市场营销规律等的理解和认 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迅速扭转这些认识偏差 ,优质 产品成不了名牌 ,即便一时成为名牌 ,也未必能摆脱那种“火 不过三年 ,活不过五年”的怪圈。 名牌的推创是一个长期过程 ,而名牌战略是一项极其 复杂的系统工程 ,某一个环节的欠缺或失误都可能断送一 个名牌的市场命运。以商标为例 ,1997年1至4月 ,江西省 工商局在全省范围内布署开展了商标验证工作。全省验证 商标总数5393件 ,其中依法使用商标4570件 ,占验证总数 的85%;未标注册标记275件 ,占5%;改变注册人名义、地 址211个 ,占4%;改变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50件 ,占 1%;使用在非核定商品上27件 ,占0.5%; ,连续三年停止 使用186件 ,占3%;注册证丢失70件 ,占1.3 %;擅自使用 许可6件 ,占0.1%;擅自转让1件 ,占0.01%;其他102件。
不难看出 ,江西企业商标注册的数量和使用的质量都存在 着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许多企业言必称名牌 ,然而却忽略 了名牌一个最起码的条件 ,即名牌必须而且只能和注册商 标相对应 ,没有注册商标或注册商标使用不当的产品永远 不可能提升为名牌 ,弄不好所有的其他一切努力都会付诸 东流。 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使人们习惯于埋头生产 ,忽视营 销 ,诸如“宣传没好货 ,好货不宣传”的观念 ,长期禁锢着人们 的头脑。在赣西北的修水 ,有“两片树叶一把土” ,即宁红茶、 神茶和康顺牌高耐热陶瓷煲。饶有意味的是 ,出自同一地方 的3个优秀产品 ,由于宣传投入的不一样 ,在市场销售环节 上命运截然不同。宁红茶和神茶由于宣传得力 ,全国闻名 , 大行其市。而康顺陶瓷煲虽有“中华炊具之王”之誉 ,由于宣 传不够 ,知名度低 ,不用说外地 ,江西本地人亦知之不多。 另据食品工业部门人士反映 ,近两年江西一些传统食 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下降趋势 ,新产品不多 ,老产品萎缩 ,反映 出企业开发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不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 ,消费潮流瞬息万变。产品再名贵、新颖 ,也难以长期 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四特酒的境遇就很典型 ,它曾经风行市 场 ,可进入九十年代后没能及时顺应酒类消费多样化、白酒 消费低度化的潮流 ,结果不敌山东酒而一度陷入困境。只有 不断推出新产品 ,不断更新换代 ,不断为名牌注入新的内涵 , 改变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 求。
江西名牌存在差距 ,而且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的 ,落后并 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落后的麻木与无知。唯有自强不息 ,自 我改新 ,才是唯一出路。“九五”期间 ,江西将重点培植100个 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和1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朝营 销力量、市场销售、产销水平、市场投入、名牌效应、售后服务 等六个方面突出。名牌战略既是主攻工业的领头雁 ,又是实 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点工程 ,任重而道远。只要全省上 下齐心 ,正视不足 ,对症下药 ,真抓实干 ,江西名牌一定会赢 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江西工业走出困境就为期不远。
江西审计与财

   魏民,汪建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