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企业创名牌的几个认识误区 | |||||
作者:佚名 人气:52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企业创名牌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 意义非常重大。在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下 ,企业实施名 牌战略成效显著 ,名牌的价值已获得广大企业的认 同。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国企业创名牌活动还存 在若干认识上的误区 ,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以求企 业的实践活动变得更规范、更有效。 二、名牌就是高技术 +高价 +高档 名牌必定是驰名的 ,在消费者当中享有盛誉的品牌 ,但不一定是技术含量高、价格高、档次高的品牌。 如“二锅头”与“茅台” ,“波音”与“可口可东”都同属响 当当的知名品牌。在当前的创名牌活动中 ,某些企业 似乎迷失了方向 ,片面地认为创名牌就是要发展技术 含量高、价高、利大的高档产品 ,严重曲解了名牌的真 正含义 ,其结果导致大量资源配置到市场前景并不广 阔的项目上。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可口可乐”是世界 驰名品牌 ,其配方并不是高技术配方 ,且一百多年来 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但它为何能取得如此成 绩 ?它靠的就是卓越的品质和先进的营销技术 ,一百 多年来深受世界各个民族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喜爱。 近几年来 ,国内牙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一些 外国及合资企业的产品打着高新技术的名目 ,以高出 “中华牌”数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 ,更是起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在此情形下 ,中华牙膏却仍能以较为朴实 的外包装、较低的价格及稳定的品质 ,在市场上占有 一席之地 ,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这些例子足 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 :企业创名牌要考虑到不同的 消费者群体 ,不能一概而论 ,要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 水平 ,无论何时名牌一定都以卓越的品质为基础的。 名牌究竟“名”在哪里 ,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 三、各自为战 ,相互排斥 中国企业创名牌的活动有一个特点 :政府是主要 倡导者。政府的基本意图是 :通过企业创名牌活动 , 促使企业资产重组 ,充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这无疑 是正确的。如鼓励以优势企业的品牌为“龙头”进行 合并。但在实际操作上 ,某些企业却背离了这一宗 旨 ,不管是否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都独自搞一套 ,过 分刻意追求自己的名牌 ,进行单兵作战。在同一产业 内 ,大企业、小企业都有自己的创名牌计划 ,互不通 气 ,相互排斥 ,这种创名牌活动至使在国内市场上品 牌林立 ,其中却很少有全国驰名的名牌出现 ,国际驰 名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现象时 有发生。目前 ,中国大陆共有大大小小的汽车整车厂 1 2 0多家 ,有几百个品牌 ,但总产量只有 1 45万辆 ,只 及日本丰田公司的 1 / 4。汽车产量世界第一的美国 , 几十年来却一直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 品牌 ,三足鼎立 ,三分天下。 最近 ,在世界航空界最为 轰动的事情就是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 ,两大飞 机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驰名世界的名牌 ,但二者着眼于 未来竞争 ,为节省巨额研究开发费用 ,进而降低产品 成本和价格 ,断然决定合并 ,今后以波音 (更具竞争 力 )的品牌出产产品 ,向世界航空业提出强有力的挑 战。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 ,若产品质量相同或接近 , 其决胜的关键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 ,更直接的 说是成本。名牌的成长最终靠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作 后盾。当前中国家电业的现状很能说明问题 ,两年前 还是百家争鸣的格局 ,至今已基本处于长虹、康佳等 几个品牌独霸天下的局面。除去一些具体的管理和 技术上的原因外 ,如果企业规模上不去 ,成本下不来 , 价格无竞争力 ,其品牌早晚要被替代 ,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势必成为问题。创名牌活动必须走规模经济之 路 ,组建航空母舰 ,实施大集团、大市场、大名牌的战 略。通过创名牌 ,导致产业组织合理化 ,既是政府的 希望 ,更是企业应遵循的原则。 四、创名牌必须依靠国家的保护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 特就创立了有关经济保护主义的理论 ,一百多年来 , 其追随者们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 近来 ,由于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加大 ,发达国家的 巨型跨国公司的名牌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 ,安营扎 寨 ,大有逐步蚕食我国名牌之势。而对此情此景 ,保 护国有名牌 ,保护民族工业的呼声日渐高涨。对此 , 需要做客观分析。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国家 ,为保 护正在成长中的民族工业 ,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是恰当 的 ,也是合理的 ,而作为微观行为主体的企业 ,把其创 名牌的希望过分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政策上 ,则值得我 们深思。跨国公司凭借其经济上的强大实力和先进 的营销技术 ,扼杀我国的名牌于成长之中是有可能 的 ,国内企业有所反应也是正常的。 但从宏观上看 , 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作为国内企业 不应把主要希望、精力等花费在寻求政府的保护上 , 这既不现实 ,而且有害。当前经济国际化、竞争全球 化的浪潮正方兴未艾 ,随着我国开放度加大 ,由于受 制于各种国际条约 ,政府所能保护的领域越来越小。 在一般产业中 ,企业全面迎战外国公司的竞争只是个 时间问题。在此背景下 ,企业仍把注意力放在寻求政 府的保护上 ,就有可能忽视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 (如 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等 ),痛失发展良机 ,其最终 结局可想而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发展史表明 ,真正 的名牌应当是国际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力参与 国际竞争的企业是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名牌的。 参考文献 : 1 .宋鸿刚 :《名牌热中的冷思考》 ,《光明日报》1 997年 6月。 2 .高栓平、孙早等 :《西方工业经济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4 开发研究 孙早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