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中国名牌企业成名规律的探讨         ★★★ 【字体:
中国名牌企业成名规律的探讨

作者:佚名     人气:51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名牌企业具有实物贡献效能、经济贡献效能、精神果实效能、自我扩张效能。中国名牌企业的发展规律是:外国名牌中国造——中国名牌中国造——中国名牌外国造——中国名牌外国买。造就中国名牌企业必须有“变与先”、动态、高技术、主动营销、公关、广告先行等观念
  一、名牌企业的巨大效能
名牌企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自己的存在和影响力 ,同时作为先进生产力 的代表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以强劲的推动 ,表现出巨大的良性效能 : 
(一 )实物贡献效能。 名牌企业首先是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产品以供社会生产和民众的生活需要。这是因为名牌 企业一般都是有较大的规模 ,如丰田公司汽车年生产量就超过我国所有汽车生产企业产量的 总和。长虹集团的电视机生产量占到了我国全国产量的 1 0 %以上。其次是产品丰富多样。名 牌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 ,其产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应有尽有。如石油业的壳牌石油、化工 业的杜邦、汽车业的福特、计算机业的 IBM、田径业的爱立信、摩托罗拉…… ,即使一家企业 , 如东芝公司 ,其产品也是种类繁多 ,从重型机电设备到小小的电池都有。所以名牌企业的产品 复盖面极大 ,能够使人们多方面的实物需求获得满足。第三 ,名牌产品不仅数量大、品种多 ,而 且产品的功能及耐用性都相对较好。这使消费者获得了物有所值的切实物质享受。
(二 )经济贡献效能。 名牌企业以其庞大经济实力及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为社会贡献着巨量的经济财富。它们的 经济贡献 ,在每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都占主要份额。这方面 ,从一些名牌企业的年收入情况 可见一斑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1 995年总收入 1 371 . 37亿美元 ;英荷壳牌集团 1 995年收入 1 0 98. 33亿美元 ;日本丰田公司 1 995年收入 1 1 1 0 . 52亿美元 ;韩国三星集团 1 995年收入 51 2 . 1 5亿美元 ;我国海尔集团 1 996年仅冰箱一项销售收入就近 6 0亿元。
(三 )精神果实贡献效能。 名牌企业不仅仅为社会贡献出名牌产品 ,更重要的 ,这些产品又是满足广大消费者许多精 神需求的美食。这些精神需求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感和荣耀感。使用名牌产品 ,可使消费者心中 有底 ,不操心产品的质量寿命和售后服务 ,免去人对产品的疑虑担心及其他的精神折磨。从而 让人“买的放心 ,用着舒心”,获得精神上的轻松和安全感 ;其次 ,名牌产品具有“标志性价值”, 它成为某种质量、档次和身份的体现。这对于人类所具有的荣耀饥渴需求正是一种恰当的果实。正由于此 ,人们才穿皮尔卡丹、开卡迪拉克、喝干邑白兰地、看松下、听索尼、蹬耐克……使 自己的生活日益走向现代豪华。可以说 ,这种精神满足是名牌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最重要的贡献 和价值 ,这也是一般产品与之无法相比的效能。
(四 )自我扩张效能。 企业一但形成名牌 ,就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正效应。由于公众的认同和大的市场占 有率 ,使企业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而高收益又使企业有能力不断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 ,在内涵 和外延上扩大企业规模 ,降低成本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使企业进入“形成名 牌——扩展企业——更大名牌……”的良性循环轨道 ,对社会的贡献也愈来愈大。 总之 ,名牌企业的存在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装备的水平 ,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同 时 ,名牌企业及其产品又是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重要代表。可以说 ,名牌企业数量的多寡和影 响力的大小 ,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和文化表现力的强弱 ,是国家发达水平和国民 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三分之一的名牌出自美国 ,使人们确认它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 一 ;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电器世界名牌诞生于日本 ,使其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强国 ;众多的 世界名牌云集巴黎 ,使其成为最迷人 ,高雅的消费王国……正因为名牌企业的这些特点 ,使其 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可以说 ,没有世界名牌的国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 ,没有世界名 牌商品的市场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

建国 40多年来 ,我国已建成了相当技术水平和总体规模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形成了庞 大的国有资产存量。但是 ,按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经营单一化 ,规模小型化、组织分散化和缺乏 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组织结构 ,以及战线过长、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国有资产结构 ,形成了 “小矮树”状态和分散化格局。这显然不能适应“名牌竟风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我国 40 0 0多 家最大型企业中 ,核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在 1 0亿元以上的只有 2 7家 ,在世界级的企业名录 中 ,还罕见我国企业的名字。但国际市场竞争不是小企业在价格、销售上的比赛 ,而是大企业 (集团 )有组织的在远见、胆识、决策与操作能力上的竞争。在我国 ,作为形成名牌的重要因素的 大企业 (集团 )如此匮乏 ,一些名牌产品实际上只能是国内名牌、区域性名牌 ,还没有能与世界 名牌企业相抗衡的中国名牌企业。中国经济欲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争高低 ,欲在世界市场 竞争中占主角 ,首先要依靠一大批世界名牌企业来完成使命。
二、中国名牌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一些商品出现了颇具规模的买方市场 ,消费者购 买商品时不仅仅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 ,而且更多地注重商品的“标志性价值”,即已被目标市场 普遍认同的、能充分体现购买者个性特征的价值。于是 ,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种指示 器。法律上对品牌资产的承认与保护 ,一些世界名牌令人瞠目的天价 ,都充分说明了品牌不仅 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利器 ,而且是一项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再生资源。
目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携其“强劲品牌”(名牌 )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一些名牌纷纷 落马。正如上海的“美加净”商标 ,1 991年被折价为 1 2 0 0万元投入合资企业后 ,旋即被打入冷 宫 ;“洁花”香皂与美方合资后也被“海飞丝”、“潘婷”取代……国货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威胁。因 此 ,大力建造和保护中国自己的名牌不仅是企业的责任 ,而且是发展民族工业的当务之急。那 么 ,中国企业要在世界市场上创建自己的名牌 ,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和过程 ,其间是否有可以 遵循的共同规律 ?通过对中外许多名牌企业发展道路的比较和研究 ,我们认为存在着这样一些规律。对这些规律进行总结探讨 ,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创建名牌的过程中增强自觉性和预见 性 ,克服盲目性 ,避免走弯路、争取以最短的路程快速创成名牌。
笔者认为 :从宏观上看 ,中国企 业成名的合理路程将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外国名牌中国造 新中国成立 40多年中 ,由于缺乏国内和国外的竞争环境 ,我国没有培育出较多的名牌企 业和产品。在工业领域中 ,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今天当我们意识到名牌的 重要性 ,并开始创建名牌时 ,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种模式是自创名牌。即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 ,靠自己的力量 ,打自己的牌子 ,然后形成名牌 ;另一种模式是引进国外名牌。即与国外现有 的名牌企业合资或合作 ,共同生产 ,共同发展 ,亦即借别人的力量、借别人的牌子。这两种模式 相比较 ,我们倾向于后一种。前一种情况下 ,我们以自己单薄的名气与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的名牌相角逐 ,明显是一场量级不同的对抗赛 ,那将使我们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更不幸的是耗 时很长。而实行“借力、借牌”的模式 ,对我们最重大的益处就在于节省时间。通过合资、合作 , 我们引进尽量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 ,从而可以越过自己落后的发展阶段、省略艰难的探索、 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 ,实现高速进步和时间的节约。

实际上 ,广东、深 圳的高速发展 ,中国许多大企业集团今天的崛起 ,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初采用了“借力、借牌”的 思路。 当然 ,引进外国的名牌 ,制造外国的名牌 ,并不是简单、一味地为别人做嫁衣裳。经验表明 , 在这个阶段中 ,应按下面三个步骤发展 : 
第一步 ,引进名牌及其技术。把世界知名的品牌及其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引进国内。例如 上海引进德国大众汽车的技术和生产线 ,皮尔卡丹、鳄鱼等世界名牌在中国设立了加工企业。 第二步 ,消化名牌充实自己。先进的东西引进之后 ,重在吸收和消化 ,补充我们创造更优良 产品的营养。在这一步中 ,要谨记强筋健骨是为了今后创中国的名牌 ,切忌甘愿“与人为善”。北 京天潭服装厂加工制作世界几大名牌服装 ,这些服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价格昂贵 ,但该 厂却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企业度日艰难。如果自己不去学习、借鉴、消化和发展 ,甘愿“外国名 牌中国造”那么 ,永远造不出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步 ,创新名牌促其演变。青岛海尔集团在创名牌进程中 ,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创新的 路。 1 984年 ,青岛电冰箱厂成立 ,厂领导经过研究策划 ,首先决定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合作 ,生 产亚洲尚无人问津的 2 0 2升四星级豪华冰箱 ,掀开了中国冰箱生产史上新的一页。
1988年 ,青 岛琴岛——利勃海尔问鼎国优金牌宝座。但该企业并没有就此止步 ,而是以“高出国际标准”为 目标 ,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创出了不少世界领先 ,如冷冻室下置、绿色冰 箱、五星级服务等等 ,终于以其远高于原有合资水平的实力 ,创出了中国自己的名牌。其中最具 启发的是该企业“牌子”的演变过程 :“青岛—利勃海尔——利勃海尔——海尔——中国海尔”。 经过这样几个阶段的演变 ,“海尔 (Haier)”几乎已成为彻底的中国名牌 ,并确实在世界许多国 家 (包括发达国家 )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负责人前不久怀着一种复杂 的心情表示 :“利勃海尔公司培养了自己的一个竞争对手”。 对于企业来说 ,历经上述三个步骤创造出自己的名牌无疑是走了一条捷径 ,当第三步走完 之后 ,就达到了中国名牌成名的新纪元—— 第二阶段 :中国名牌中国造。在这一阶段中 ,中国企业已不再依赖外国牌子“增光添彩”或作“幕后”加工工作。而是独立自主地生产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在这方面 ,位居中国十大名牌 西装之首的仕奇西装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80年代 ,仕奇西装的生产厂家内蒙古青松制衣有 限公司引进了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而且也引进了日本的生产管理方式。
公司派出一批生产 骨干到合资伙伴日本的著名服装厂跟班培训 ,在生产现场的实践中学习日方的先进经验。另 外 ,还按合资协议聘请日方技术管理小组进驻公司 ,安排到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上 ,进行现场指 导。在这个引进来、走出去、再请进来的学习过程中 ,中日双方的不同观念、不同工业文明、不同 日常习惯等经常发生碰撞 ,甚至出现尖锐冲突。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冲突——化解——再冲突 ——再化解的反复实践 ,日方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方法逐渐为仕奇人所接受和掌 握。 1 994年 ,以三百九十道工序制成的仕奇西装荣登中国十大名牌西装榜首 ,它向在中国销售 的海外名牌西装提出质量挑战——“在同等价格上 ,仕奇质量要高于挑战对象 ;在同等质量上 , 仕奇价格要低于挑战对象。”一时间 ,“仕奇现象”为国人带来了几多欣慰与骄傲 ,企业的效益与 声誉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一“挑战”标志着一项属于中国的成熟的名牌的问世。应当指出 ,在 这一阶段中 ,有三点特点重要。第一 ,要保持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我国以往许多事例 证明 ,很多企业在初创或落后的阶段 ,能够奋起拼搏、狠抓质量 ;然而一旦成名 ,便躺在牌子上 吃老本、放松管理 ,导致质量下滑、牌子倒塌 ,使多少有潜力的企业半途而废。

因此 ,企业在成为 中国名牌以后 ,要谨防盲目自大、不思进取的不良意识产生。要牢记我们向对手这习是为了超 越对手 ,我们的战场不能只在国内 ,而是要在世界竞技场上大显身手。所以 ,在质量问题上 ,我 们只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化”而绝不能“退化”。要决心达到超出世界通行水平的质量标准。 第二 ,要获取国际间认可。随着中国国力和企业实力的增强 ,中国企业必然会大批走上世界经 济舞台 ,企业要有这一前瞻性和预见性 ,现在就须通过各种方式“走向世界”。应当说 ,世界冠军 是在世界级赛事中铸成的。因此 ,中国名牌应勇于参加各种“世界锦标赛”,使自己的产品在国 外频频亮相。尤其重要的 ,一定要获取国际 ISO— 90 0 0、各行业的国际标准等质量和服务的认 证书。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足金入场券。此外 ,还应注意在国外注册本企业商标 ,控制和保护 自己的市场。第三 ,要及时扩大规模。世界名牌企业一般都有较大规模 ,这是形成低成本、高竞 争力、高效益、高扩张力的重要条件。中国名牌要想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 ,同样需要规模作后 盾。目前世界 50 0强中我国企业为数甚少 ,因此 ,中国名牌企业急需通过联合、兼并等手段建造 适于远洋作战的“航空母舰”或“联合舰队”。
目前 ,中国的电子行业正处在“中国名牌中国造”的发展阶段。容声冰箱、美的空调、长虹电 视等都成为中国首批最有价值品牌 ,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正争取越来越大的销售空间。在完成了 这一阶段的征程后 ,中国名牌必然向下一阶段跃进—— 第三阶段 :中国名牌外国造。 当中国自己的名牌在世界市场中成名之后 ,它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达 到了国际水平的成熟度。在这个时候 ,我们仍然不能固步自封 ,而要积极筹划 ,跨出新的一步 ——去外国制造中国的名牌。 在外国设立企业 ,输出自己的品牌、技术和管理 ,从而达到“在销售地生产”。这一模式首先 的一个益处就是经济性 ,可以实现较低投入较多产出。日本的汽车遍及世界各地 ,正是在世界 许多地方都设置了汽车制造厂 ,而不是在日本加工成车后再出口到各个国家 ,既利用了当地廉 价的劳动力和现成的原料 ,又节省了运输、入关等许多费用。第二个益处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因为在生产地销售比异国生产销售更具竞争力。第三个益处是为本企业增加 了新的刺激和活力。因为在当地生产必须了解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 ,在生产和管理 等方面 ,企业必须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这就使企业更有针对性、更有新鲜活力 ,避免了 僵化和脱离实际 ,也才能更有效地进一步扩大中国名牌的影响。 第四阶段 :中国名牌外国买。 完成了中国名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后 ,我们还可以有第四个发展阶段。此时的企业已经成 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牌 ,品牌本身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如“可口可乐”品牌本身就有 数百亿美元的价值 ),这笔无形资产我们不应让它闲置 ,而应利用之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时候我 们可以输出名牌或者充许国外企业购买我们的名牌进行生产 ,或者我国以品牌作价与外国合 资经营 ,或者采用许可使用等方式 ,实现名牌的最大价值。

到此 ,中国名牌实现了从产生到辉煌 的一个大循环。在这个阶段中 ,中国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笔者认为 ,中国名牌产生和发展必然要以各种形式经历上述四个阶段。这一“四段模式”具 有一定规律性 ,企业如能自觉遵循 ,必将能以最少的失误、最少的停顿快速创成名牌。运用这一 规律 ,定能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几种重要的观念 名牌企业的造就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在这一工程的实行过程中 ,不仅需要有“四段发展”战 略步骤作为指导 ,还需要企业家在工程起步阶段就具备若干战略观念作为指针 ,以避免发生重 大偏差和失误。这些观念有如下几种 : 
(一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变”和“先”的观念。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企业都在不断 地进步 ,先变者掌握主动 ,领先一步占有优势。
(二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动态观念。社会产品、技术、管理都处在运动中 ,企业绝 不能长期固守原有的各种模式 ,而应随时势不断向前迈进。 
(三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高技术观念。以高附加值、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 集的“一高三密”型产品为目标。
(四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主动营销观念。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 ,绝不可坐等机 遇 ,这是世界名牌成名的先决条件。
(五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公关观念。应自觉通过各种方式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 高知名度、美誉度。
(六 )要想成为世界名牌 ,必须具备广告观念。通过“广告先行”树立自己的牌子。当今世界 所有的名牌 ,无一不是用广告这把利器占取了更多市场份额。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刘敏,刘亚萍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