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意识淡薄的体制原因及其对策           ★★★ 【字体:
名牌意识淡薄的体制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佚名     人气:45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近几年来国产名牌被洋名牌吞噬,本文认为 ,我国企业名牌意识淡薄是造成这一状 况的主要原因 ,包括名牌价值意识、创造名牌意识和保 护名牌意识等的淡薄。
  近年来 ,国产名牌被洋名牌吞噬的新闻不时见诸 于报端 ,其范围包括饮料、洗涤剂、服装、鞋类、家电、医 药、化妆品、自行车、汽车等各行各业 ,这对我国民族工 业的冲击是震撼性的。据统计 ,仅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 售额已达到了我国软饮料市场的 2 3 %;素有自行车王 国美称的中国 ,如今却有占年产量 3 0 %多的自行车用 洋名牌 ;其它各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面对这个触目 惊心的巨大冲击 ,中国企业却未能采取切实有力的措 施来创造自己的名牌 ,发展自己的名牌 ,保护自己的名 牌 ,并最终击败洋名牌对我名牌的吞噬。例如 ,早在 80 年代末 ,我国 63 5家危机深重的化妆品厂就被迫联合 起来呼吁 :“救救国货 !”然而时至今日 ,国内化妆品市 场份额的 75%却被洋名牌给占领了 ,并且有进一步扩 大之趋势。 对此 ,许多人把这一状况归结为国人的一味崇洋 心理作崇 ,使得洋货在国内市场为所欲为、横行无阻。 但是 ,笔者认为 ,我国企业名牌意识淡薄是造成这一状 况的主要原因 ,包括名牌价值意识、创造名牌意识和保 护名牌意识等的淡薄。
一、名牌意识淡薄的体制原因探析 在计划体制下 ,企业不会形成名牌的价值观念 ,亦 不具备创造名牌和保护名牌的内在机制。而在体制转 轨过程中 ,又容易产生名牌丢失、名牌被吞噬的事件。 究其原因如下 : 
1、短缺型经济的影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 长期以来许多商品都要凭证凭票定量购买 ,人们的合 理消费需求经常受到物品短缺的抑制 ,一些紧俏商品 甚至仅供给某些特定阶层的消费者 ,广大群众是无法 享受的。在这种情况下 ,广大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是不 会太关心的。同时 ,我国企业的产品是由国家统购包 销 ,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因此企业就不必积极主动地 去创造名牌来吸引顾客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就造成 了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国门洞 开 ,洋货名牌产品象潮水般涌进时 ,国企措手不及 ,而名牌的塑造又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因此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 ,国货节节败退 ,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有的厂 家在竞争中破产倒闭 ,有的转产 ,有的苟延残喘勉强维 持 ,有的寻求合资 ,藉洋名牌的威力并作为该名牌的一 个生产车间而生存。
2、财税体制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实行“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 ,企业的产品能否在 市场上最终得到承认直接关系到各地的财政收入。在 这种情况下 ,许多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行政干预、强行封 锁本地市场 ,这就使得名牌产品得不到更多消费者的 认可 ,而形不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此外 ,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得不到有效控制 ,也影响 了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 ,使本来名牌观念就不强的企 业名牌观念更淡薄。
3、行政评选名牌的消极性。目前我国许多所谓的 名牌 ,并不是那种在激烈竞争中成长 ,久经消费者考验 的真正名牌 ,而是由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组织评选的 , 是未经市场激烈竞争洗礼的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名 牌”。这种名牌评选制度易受条条块块各自利益的干 扰 ,从而使评选出来的名牌可信度大打折扣 ,名不符 实。更有甚者有些评优会根据厂家提供赞助金额的多 寡来确定产品质量的级别 ,这种靠部门或地方政府照 顾的所谓“名牌”,厂家一般不会珍惜它 ,更不会去提高 它的质量 ,反而往往是打着名牌的旗号 ,大量生产劣质 商品 ,牟取暴利。因而 ,一个品牌砸了 ,改头换面又是一 个“品牌”,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 :“名牌”满天 飞 ,却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在洋名牌的冲击下 ,其虚弱 的一面暴露无遗纷纷落荒而“逃”,退出市场或寻求合 资。这也是严重影响企业决心去创造真正名牌的一个 极为重要的因素。

4、僵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我国企业僵化的利益分 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正常 运行 ,不能客观地体现多贡献多得的精神 ,使得许多企 业主管缺乏积极性 ,不想冒风险去创造名牌 ,只求四平 八稳 ,得过且过。此外 ,僵化的利益分配机制还可能诱 发厂长或经理出卖企业的利益 ,他们或把名牌拱手相 让 ,或把名牌贱价出售 ,或把名牌打入冷宫 ,这样他们 就可以从外商那里获得相应的好处 ,以弥补其凭正当 手段得不到承认的部分劳动价值。这就造成当前我国 真正的名牌创新为数极少 ,而名牌流失和被扼杀现象 则十分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
5、管理体制的制约。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没有真正 实现政企分开 ,企业主管部门仍然左右着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 ,一些企业正是在那些部门头头的压力下 ,被迫 放弃自己的名牌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其一 ;其二 ,国 有企业的负担重 ,包括企业外部的摊派和内部的社会 责任。为了卸掉这些包袱 ,一些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 , 放弃自己的名牌。这样除了可以减轻上述包袱外 ,企业 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还可以借此机会提升自己 的工资收入。可见 ,传统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是导致企 业名牌意识淡薄和名牌被吞噬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增强企业名牌意识的对策
以上从体制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名牌意识淡薄的 各种原因 ,从中不难得出结论 :只有拥有强烈的名牌意 识 ,企业才会创造出真正的名牌。以下侧重从深化体制 改革入手 ,提一些具体措施。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政企分开的改 革 ,努力寻找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在理顺企 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 ,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利 益共同体 ,有利于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齐心协 力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共创名牌 ,更好地为消费者服 务。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 ,创造全国统 一、高效的流通大市场 ,为名牌的创造和保护提供良好 的外部运行环境。为此 ,必须坚决抑制部门或地方政府 的保护主义 ,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严 惩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以增强企 业的名牌意识 ,激发企业创名牌、保名牌的欲望。
2、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贡 献的经营管理者 ,应给予较高的、较合理的薪金待遇 , 贯彻确有突出贡献者享受优厚待遇的原则 ;同时 ,要把 主要经营管理者的切身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紧密结合 起来 ,给厂长、经理一定的企业股份 ,这样 ,一方面可以 防止他们的短期行为 ,另一方面可防止他们滥用职权 , 贪污渎职 ,使得厂长、经理们有信心去为企业开创名 牌 ,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建立消费者协会和行会组织评选名牌的制度。 加快现行部门和地方行政评选制度的改革 ,尽快建立 由消费者协会和行会评选名牌的制度。消费者协会和 行会组织将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各种信息 ,进行认真筛 选分类 ,并加以综合评分 ,从中选出一批久经消费者考 验、质量上乘、服务周到的商品为名牌商品 ,克服行政 评选的弊端 ,选出真正名牌 ,以此激发企业创名牌、保 名牌的热情。

4、政府要采取激励机制。对于消费者协会和行会 组织评出的优质品牌 ,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 ,给予一定 的奖励。笔者建议 ,建立专门的激励机制 ,明确规定对 产品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给予统一的奖励。例如 ,给以 一定的税率折扣 ,优先贷款或优先提供出口配额等奖 励措施 ,并由内贸部负责监督执行 ,以增强企业创名 牌、保名牌的意识。
5、实行国民待遇。我国应逐步实现全面的国民待 遇 ,为内资和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创造一个有利的外 部环境 ,有利于内资企业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 增强内资企业创造名牌、保护名牌的信心。
6、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 巨大帮助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实 ,因此 ,企业应广 泛、深入、持久地抓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质量 ,有利于创 造出真正的名牌 ,并能保护好名牌。 总之 ,当今的中国企业创造出同国际名牌相媲美 的产品甚少。只有国人增强名牌意识 ,保持一种名牌危 机感 ,并为创名牌和保名牌而不懈奋斗 ,才能最终赶上 国际先进水平 ,创造出更多的世界一流的中国名牌。
经济师   陈资灿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