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组图]实施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 【字体:
实施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作者:佚名     人气:51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论述名牌战略是振兴甘肃、振兴中国的必由之路,并结合省情提出方策。
  1 从比较中看名牌现状与差距
据《经济日报》近日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 资料表明 :1 996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前 2 0 名中 ,中国品牌榜上无名 (表 1 )。

1 996年中 国最有价值品牌前 1 9名按其价值量排序 (表 2 ), 

由此加以比较可知 :1 996年中国最有价 值品牌第一名的品牌价值为 332亿人民币 元 ,与 1 996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第 2 0名 (6 4. 6 4亿美元 )相差约 1 38亿人民币元 ,与 世界第一品牌“万宝路”(446 . 1 4亿美元 )的 品牌价值相差约 32 36亿人民币元。在中国 1 996年最有价值品牌前 52名中 ,按所有制 结构 (表 3)

划分 :国有企业占 6 1 . 54%,股份 制企业占 2 3. 0 8%,集体企业占 9. 6 2 %,合资 企业占 5. 76 %;按地区分布 (表 4)看 : 

华北 5 省区占 1 7. 30 %,东北 3省占 7. 6 9%,华北 7 省占 2 8. 86 %,中南 6省区占 32 . 6 9%,西南 4省区占 1 1 . 54%,西北 5省区仅占 1 . 92 %。由此我们看到 :(1 )中国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含 金量差距还相当大 ;(2 )在我们国内名牌产品 阵营中 ,国有企业的名牌产品仍为主力阵 容 ;(3)西北 5省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的 差距之大令人惊讶。西北 5省区中除新疆有 一个名牌产品入围外 ,陕、甘、宁、青均与中国 名牌第一方阵无缘 ;(4)归根到底 ,以上三点 均表明了我国名牌与世界名牌之间以及国内各地区之间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 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界 有识之士的深思与焦虑。一个国家所拥有国 际名牌商品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着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高低 , 反映了这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 力。同理 ,国内一个省、一个地区也如同一个 国家一样 ,它所拥有名牌商品数量的多少 ,同 样是一个省、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能 力和综合实力的反映。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时指出 :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创出我们中国 的名牌 ,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名牌的创新、巩 固和发展 ,无论从一个国家还是从一个地区 的角度看 ,都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个创业和兴 业的过程。
2 实施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994年有关方面人士推出的《中国名牌 战略建议书》提出了中国名牌发展的战略指 导思想 :把名牌战略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 的一种有效机制 ,推动规范化市场经济的形 成和完善 ,并促进中国国民精神的现代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特别是在短 缺经济的情况下 ,不管生产什么产品 ,生产多 少 ,都不愁卖不出去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不是 名牌并不重要。而市场经济则就不同了 ,市场 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开放性经济。竞争是市场 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运行机制 ,是市场赖 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市场竞争将会日趋 激烈 ,其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企业参与市场 竞争的基本立足点 ,应该是自己不被淘汰而 不是去淘汰竞争对手。这是因为 ,从一般意义 上讲 ,消灭竞争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老 的竞争对手消亡了 ,必然会产生新的竞争对 手 ,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竞争双方的对立与统 一 ,推动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并使之充满活力。 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最终都要通过品牌 的竞争去实现 ,抓住了品牌的竞争 ,就等于抓 住了市场竞争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 ,名牌 的形成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名牌只能产 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 样说 ,名牌产品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甘肃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资源型省 份。有着丰富的石油、有色金属、煤炭、水电等 自然资源 ,在机械制造、石油炼化、金属冶炼、 煤炭开采、轻工纺织、科技开发等方面有着雄 厚的技术基础和实力。但由于区位条件差 ,基 础设施落后 ,经济总量小 ,观念落差大 ,开拓 创新意识淡薄等原因 ,长期以来资源优势并 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劳动密集 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占主导地位。从总体 上看 ,仍是一种粗放型经济结构。这就是缺少 名牌 ,没有叫得响、过得硬的名牌产品的现实 原因。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勉强过得去的 状况在逐渐进入市场经济后就难以为继了。 因此 ,要不要创名牌已不是一个主观问题 ,而 是市场经济自身规律运行的客观要求和必然 结果。对于甘肃来讲 ,要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重 心的逐步西移和中央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 利时机 ,抓紧调整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盘 活资产存量 ,实现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方式 ,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为实施名牌战略打下 坚实的经济基础 ,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 实施名牌战略的根基在企业
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被 淘汰的基本手段和正确选择。企业是市场的 主体 ,创立名牌要通过企业来实现。然而 ,创 名牌不仅仅是企业精雕细刻塑造高质量、高 信誉度的产品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伴随这一 过程的对无形资产价值量的积累过程。名牌 的背后是艰辛努力、潜心创造、开拓进取。
创名牌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因此 ,企业 在改革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环境的同时 ,一 要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员工素质的提 高 ,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 ,为创名牌事业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意识教 育、观念培训 ,把名牌意识、质量意识深深根植于全体员工的脑海中 ;三要抓技术的改 造、引进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通过技术途 径去创立名牌。这是因为名牌的根本在质量 ,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 ,没有高质量作保证 ,名牌 就没有基础。质量不过硬的名牌是不堪一击 的名牌。任何投机和侥幸心态都会给创名牌 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创名牌不易 ,保名牌更难。实施名牌战略 一要“创”产品 ,二要“闯”市场。名牌的生命在 于创新。任何一种产品大都遵循其市场生命 周期的变化规律 ,名牌产品也不例外。这是由 于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 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取代落后 ,创 新取代陈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是一般规律。 正是从这点出发 ,人们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 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规律。曾经名扬我 省乃至全国的“长风”电器、“春风”电视、“华 夏”热水器、“皇台”、“陇南春”酒等品牌都曾 “鸣”过多次 ,但不知日后还能否继续“鸣”下 去 ,使好不容易有点“名气”的牌子 ,在西北地 区创出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全国名 牌第一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 ,确需以观后效。 如果一个企业在创出名牌后就躺在这块牌子 上睡大觉 ,不思进取 ,固守一种“名牌”,势必 将失去名牌效应转而走入困境。可见 ,创新是 名牌的生命力源泉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 在。企业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为名牌不断注入 新的活力 ,名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 稳脚根、抵御风浪 ,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 ,培育名牌、发展名牌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创造名牌既是企业的微观活动 ,又 是市场的、法制的活动 ,还是消费者的活动、 大众传媒活动 ;既是经济活动、科技活动 ,又 是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国际性活动。为此需 要政府部门在扶持名牌发展上下功夫 ,为名 牌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 境和市场环境。
4 几点认识与建议
4. 1 认识市场规律 ,强化名牌意识。把牢固 确立名牌意识当作一项基本功来练 ,上下统 一认识 ,内外形成共识。这是因为 ,在还没有 创出名牌的企业中有一种自甘落后的潜意识 ——同类产品中已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名 牌 ,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它们 ;在已 创造出名牌产品的企业当中也弥漫着一种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的自满心理。诸如此类 的意识障碍不克服 ,名牌战略很难落到实处。
4. 2 把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振兴纲要》、执行 ISO90 0 0标准和认证及其管理工作作为我 省实施名牌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扎扎实实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因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 , 产品质量的认证及其管理已成为一种不可缺 少的质量保证形式 ,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对 于一种商品 ,是不是名牌 ?名牌的名气是大是 小 ?自己说好是不行的 ,靠政府组织评奖、评 优来体现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随意性大。有 悖于客观、公正。而由独立于采、供以外的第 三方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测试认证 ,产品一旦 通过认证 ,即可准予入市 ,而且企业必须常年 处于认证机构的监督之下 ,平均每年检查 2 ~ 3次 ,3年或 5年需重新认证 ,以保证企业 的产品质量。因此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创 名牌产品的企业定期进行咨询服务、督促指 导和评价检查。
4. 3 根据我省实际 ,除重点抓好科技含量 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名牌外 ,还可从众多具有 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的产品中 ,清理、筛选、 鉴别和认证 ,诸如以天水的“雕漆工艺”、蓝新 的“清洗技术”等产品作为重点予以培育和扶 持 ,对确认属于“名牌”或有可能成为“名牌” 的产品 ,建立名牌产品成长档案 ;同时 ,政府 应在技术引进、能源、信贷、出口、税收等相关 政策上对创名牌产品的企业实行倾斜政策 , 以提高其竞争能力。
4. 4 把组建企业集团与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结合起来 ,收拢五指 ,握紧拳头 ,集中优势创 名牌。以产品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启动名牌 战略的实施 , 以实施名牌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 济的发展。
4. 5 以政府名义设立名牌产品支助基金和 奖励基金 ,建立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
4. 6 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名牌战略“431” 工程。即在有条件的企业以创立高知名度、高 信誉度、高市场份额和高经济效益的“四高产 品”为目标 ,建立把“四高产品”高高擎起的 “三根支柱”:卓越的产品本体、高超的营销艺 术和先进完善的企业内部支持系统 ,充分发 挥企业家作用这“一个根本”。“四高产品”是 战略目标 ,“三根支柱”是战略行动 ,“一个根 本”是战略条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必须长 远谋划 ,统筹安排 ,整体推进。

4. 7 加强执法力度 ,对不法经营者采用非法 手段假、冒、伪、劣 ,侵害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知 识产权和经济利益 ,损害商业信誉和企业形 象的行为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采用行政 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予以严惩 ,杀一儆 百 ,以保护名牌产品及其企业的正当合法权 益 ,更好地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标准化报道   柳春敏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