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是名牌企业的致胜法宝           ★★★ 【字体:
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是名牌企业的致胜法宝

作者:佚名     人气:40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如何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 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几个例 子 ,得出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是名牌企业的致胜法 宝。
  如何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 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下面几个例 子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同时 ,我们不难看 出 ,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是名牌企业的致胜法 宝。
通过高质量的电气产品 ,中国人认识了西门 子。西门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气工业公司 ,享有 “电子帝国”的美誉。西门子150年左右的历史 ,可以 说是孜孜不倦追求发明创造的历史 ,没有发明创造 和迅速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就没有名牌的西门 子。正如彼得·西门子所说 :“放弃技术领先地位 ,就 是放弃竞争和美好的未来。” 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韦纳·冯·西门子就是一 个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家 ,他一生有许 许多多的重要发明 :金银电镀方法 ,自动断续指针电 板机 ,马来树胶电线 ,自激式发电机 ,酒精定量器 ,有 轨电平等等。可贵的是 ,西门子善于将这些发明商品 化 ,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电气化的进程 ,而且公司也 获得了迅猛发展。
至1914年 ,西门子公司就成为少 数几个跨国公司之一。 在老西门子的影响下 ,西门子及其后继者坚持 创新与创业精神 ,不断地创造出一流的技术水平和 科学的管理方法。西门子公司仅拥有一批优秀的企 业领导 ,还拥有高素质的公司员工。公司认为 :职工 技术是否熟练 ,技术专家的多少是扩大生产 ,保证质 量 ,提高竞争力 ,赚取最大利润的关键。公司在培养 人才方面不惜血本 ,现拥有60多个培训场所 ,并配 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另外 ,西门子公司还出资资助各 高等学校的高材生 ,国内外约有1000人享受此待 遇 ,以此吸引这些人才到公司来施展才华。除此之 外 ,西门子公司还从厂内选择工人送到科技大学和 工程学院深造。现在公司经理级领导阶层工程技术 人员占40 %以上 ,熟练工人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 上。
卓越的企业领导 ,高素质的公司员工 ,保证了西 门子公司产品的质量。人们提起西门子就会想起其 产品的高质量 ,而高质量正是源于其技术上的领先 地位。西门子公司与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合作 ,把科学 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创造出了无限的财富。
在实现人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靠技术转化为产 品 ,产品受消费者所欢迎方面 ,夏普公司是一个成功 的典范。夏普公司本着为用户服务 ,为世界服务 ,为 不断变化着的时代服务的诚意与创意 ,以其优越的 技术开发能力 ,创下了许多“第一”和“一流”的记 录。比如推出全日本第一台矿石收音机(1925年) ,第 一台电视机(1951年) ,第一台微波炉(1961年) ,第 一台液昌显示电子计算机(1973年) ,第一台液晶投 影机 ,第一个电子系统笔记本 ,第一台温水全自动洗 衣机等。
夏普公司的特色是十分注重通过研究日常生 活 ,开发最新产品 ,满足市场需要 ,在发展技术的同 时也对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体现在一套“与人有关 的设计”思想上 ,即非常重视消费者的感情与心理 , 夏普的专家从这个思想出发设计出了许多容易操 作 ,与消费者“友好相处”的产品 ,夏普公司是日本第 一家进行生活方式研究的公司 ,并将生活方式的研 究扩大到美国和欧洲各国 ,为了开发出符合各国国 情的产品 ,他们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 ,还 在美国、德国等处分别设立了生活方式研究中心。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得到视觉和心灵 上的满足 ,夏普公司不断地倡导“彩色化革命”。

现 在 ,夏普不仅在彩色液晶技术方面领先 ,而且在彩色 信息的加工、编辑、读取、输出复印及电传技术方面 也处于最领先的地位。夏普公司在世界上首次使作 为彩色信息输入装置的图像扫描器实现了商品化。 尤其是在高精细的专用机方面 ,夏普的作法已成为 生产机械的国际标准。此外 ,夏普接连不断地开发出 处理和编辑信息的彩色液晶显示个人计算机 ,用于 复印和传真的彩色复印机和彩色传真机 ,并使之实 现了商品化。可以说 ,夏普公司是办公室实现“彩色 化革命”的先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因现代电子技术的出现而 产生的各种需求 ,夏普十分注重基础研究。它研制出 第一个磁光盘 ,并且在光电子技术 ,人工智能的电子 翻译系统 ,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中都占有领先地位。夏 普集团还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半导体技术及薄膜技术 ,发展各种最现代化的产品 ,包括空调系统 ,厨 房用品 ,电视 ,录像机器 ,音响系统等。
第三个值得一提的名牌企业是日本的本田汽车 公司。这颗在80年代汽车业蓬勃发展的潮流中脱颖 而出的灿烂明星 ,是一家以卓越的发动机技术而闻 名世界的大公司。但是进入90年代之后 ,日本泡沫 经济的破碎却使这颗星星开始逐渐暗淡 :1993年和 1994年本田汽车公司赖以生存的轿车出口量持续下 降 ,使得本田的轿车销售额全面下降 ,1994年 ,本田 汽车公司的销售额在日本汽车公司滑落到马自达公 司之后 ,仅名列第五位。
在这危急关头 ,公司的新领 导上任了 ,他就是信弘川本 ,本田公司的首席执行总 裁 ,一位立志要让遭到重挫的本田公司重现辉煌的 人。 信弘川本敏锐地意识到 ,在本田公司的鼎盛时 期 ,公司好象坐在顺风船上一样 ,所做的每一件事都 能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 ,后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 变化 ,本田公司也应相应地进行重大改革。信弘川本 是一位性格刚毅而永不满足的人 ,他原来是一名工 程师 ,成功地管理过本田的一级方程式赛车计划 ,年 愈花甲执掌帅印以后 ,他不断思考着如何通过公司 工程设计的特长促进公司的发展。他指出 :“指引这 个公司40年的传统已不能正常运作 ,我们对顾客的 注重是含糊不清的 ,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所谓“已不能正常运作”的“传统”有很多 ,其中 一条就是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笃信的“技术第一” 的口号。本田宗一郎先生太注重工程学了 ,他之后人 也按他的方式思考 ,这种思考反而使“市场第一”的 简单法则变得模糊不清了 ,信弘川本清醒地认识到 , 多年来本田的成功都是工程师们的驱动之下 ,他们 把设计一级方程式赛车上所取得的经验运用到轿车 产品上。但是由于工程师们太沉醉于技术目标 ,因而 设计的轿车难以建造 ,成本太高 ,又不能适合买主的 口味。这种脱离市场的局面必须改变。因此 ,工程师 高高在上的地位被取消 ,注重顾客和市场作为公司 的一项长期战略被确立下来 ,信弘川本要把本田从 二流的汽车到造商的位置提升到全球性的大制造 商 ,大市场占有者。从技术向市场转向后 ,本田并没 有忽视工程设计 ,而在全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创 新。本田公司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传统 ,那就是在世 界各汽车公司中 ,本田所制造的摩托车比轿车多 ,而 且根本不制造轻型卡车。不生产卡车使本田在90年 代初陷入困境 ,因为这意味着错过微型面包车和跑 车兴起的大好机遇。 在本田艰难拼搏之际 ,使它维持生计的是其摩 托车制造业务 ,尽管摩托车业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早 已成熟而饱和 ,但在中国、印尼、泰国的发展却方兴 未艾。

虽然 ,摩托车的销售额只有轿车的五分之一 ,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 ,本田摩托车创造的利润却比轿 车还要多。尽管如此 ,信弘川本仍然果断决定 :发展 跑车产品。后来在本田公司的复苏过程中 ,很大的成 功得益于它在跑车热中制造出的一种传奇式的产 品 :一种以轿车为基础的更小的体育用车 ,给人一种 有身份的激动感 ,而且迎合了日本拥挤的道路。本田 的新车型被称为“重塑型车辆” ,包括有大型阔体轿 车 ,微型跑车及四轮驱动的体育用车。追逐时尚的日 本人 ,在轿车的喜好上变化无常 ,标新立异 ,“重塑型 车辆”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本田公司很快把它们 推向市场———从设计到制造不到一年半时间———而 且还能随时跟随着不断变化的时尚。
本田最初的目标是迅速摆脱本田在日本市场的 被动局面。以往本田公司重视国外市场 ,轻视本国市 场的一贯做法 ,实际上使自己吃了大亏。原来本田把 70 %的精力放在去为日本设计的轿车上。而现在本 田对工程预算作了重大调整 ,只把35 %花在“世界通 用”骄车上 ,把30 %的预算放在面向日本市场的车型 上。新的举措产生了巨大效果 ,本田60 %的新车销售 额都来自“重塑型车辆” ,本田公司的全体面貌也发 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新车型销售兴旺 ,而且本 田的股票在东京证交所里十分红火 ,在1996年6月 30日前的一年中 ,上涨了157 %。作为日本最年轻的 汽车制造商 ,本田名列《幸福》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 强企业的第46位 ;它以44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跃居 民办级汽车制造巨人之列。在日本汽车公司中 ,本田 现在已超过了势头强劲的三菱公司而排名第三。 1995年上半年 ,其轿车销售份额为10 %(本田为 38 % ,日产公司为22 %)。本田的成功还表现在国际 市场上 :在本田最大的市场———美国 ,轿车的销售量 已从1995年上半年的295113辆上升到1996年上 半年的350028辆。而且 ,作为第一家在美国建立汽 车厂的日本汽车公司 ,它1996年在日本本土之外制 造的轿车数量为996100辆 ,已超过了它在本土制造 的975000辆轿车的数量。
对以上三个名牌企业的成功经验 ,可以作如下 归纳 ,那就是不论是高质量的西门子 ,还是“技术的 本田” ,乃至汽车研究生活方式的夏普 ,它们都有两 个不同特征 ,即 : 
一、技术领先 ,争做第一。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的今天 ,只有开发和掌握先进的技术 ,才能保 证产品的高质量 ,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立于不 败之地。
二、将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 ,既注重技术开发和 技术创新 ,也注重研究顾客研究市场 ,将技术应用于 生产过程 ,使之商品化、产业化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 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 ,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 合 ,是这些名牌企业致胜的法宝。
统计与决策   肖丹桂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