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 【字体:
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作者:佚名     人气:43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今世界的竞争是名牌的竞争。名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树立创名牌的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力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名牌战略是指企业力争创出名牌产品 ,树立 名牌企业形象 ,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 ,拓展市场 , 使企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不断增强实力的发展 战略。目前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名牌的作 用。名牌作为著名商标 ,是企业立足市场 ,长盛 不衰的关键 ,名牌企业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链的 核心 ,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带动作用。企业如 何实施名牌战略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重要课题。
自 80年代以来 ,我国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 而出 ,其产品品质卓著 ,适应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 济中不断发展与壮大。我们的一些行业从无到 有 ,并可与世界强者相抗衡 ,如计算机领域 ,我们 拥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 ,电子电器行业 打破了外国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的局面 ,形成了以 民族品牌为主导的新格局 ,并且一些名牌企业开 始进军国际市场。   但是 ,我们不得不承认 ,我们还存在严重的 不足 ,与世界名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人曾这 样形容我国目前的消费现象 :用着日本电器 ,带 着瑞士表 ,开着德国车子去喝法国酒。这样一个 泱泱大国为什么都去帮撑外国人 ?难道没有一 点爱国主义思想 ?不是 ,说到底 ,我们的民族企 业产品牌子不够人家响 ,名气不够人家大。的确 如此 ,据国际著名杂志对世界前 50 0名著名大企 业的排名 ,里面没有中国企业。历史上 ,我们曾 经有过不少被人推崇的东西 ,比如陶瓷、丝绸、制 茶、酿酒。然而我们的陶瓷技术被日本人继承并 发扬光大了 ,全世界喜爱陶瓷的人不再来找中国 而是向日本人购买。还有我们的丝绸在国际市 场上的售价仅为意大利的 30 % ,日本的 40 % ,韩 国的 50 %。现代高科技与尖端技术赶不上人 家 ,而原来颇具优势的传统产品又落于人后。中 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不至处于被动 ,中国要走向 世界 ,必须走出目前名牌战略的误区 ,力创与国 际名牌齐名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我国企业在实施名牌 战略中存在的误区
(一 )强劲的宣传就是创名牌。创名牌就是 让广大的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认知认可 ,要让消 费者认知认可 ,首要任务是引导其购买 ,显然只 有通过有力的广告宣传让消费者在好奇心趋使 下抱着一试的态度选择自己的产品。我们的企 业过分依赖广告的力量 ,不太注意产品的内在品 质 ,将其视为提高知名度 ,创出牌子的唯一手段 , 因而国内企业不乏勇当电视广告标王者。这无 疑是一种勇气和胆识 ,然而在广告效应下迅速提 高知名度 ,迅速提高产品销量 ,迅速扩大生产规 模而忽视产品质量的一时红火带给企业的是更 大的困境 ,形成的只是泡沫名牌。
(二 )只注意创产品牌子 ,不注重创企业牌 子。我们的观念是企业产品质量过硬消费者就 认知认可。因而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 ,潜心研究 市场 ,大搞技术革新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使产品 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而成为知名产品 , 然而这一举措没有与提高企业知名度联系起来 , 没有创企业的牌子 ,甚至有的企业有不良的公众 形象诸如被环保部门处罚 ,拖欠债款 ,其员工有 不文明行为等 ,淡化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喜爱 , 失去了其产品应有的地位。
(三 )迷信品牌忠诚 ,忽视产品创新。品牌忠 诚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偏向某种他所认 同的品牌 ,表现出重复购买这种品牌。因为消费 者这种忠诚 ,所以名牌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 们的企业非常迷信品牌忠诚 ,一旦创出一个牌 子 ,认为自己的产品天下无敌 ,认为大功告成 ,开 始享受胜利的果实而不再创新。这也是一些企 业生产的曾经风靡一时独领风骚的产品 ,渐渐销 声匿迹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外国企业象挤 牙膏一样不断向市场奉献他的产品。英特尔公 司的CPU从 80 86、80 2 86。 80 386、80 686不断推出 改进型。微软公司的操作软件从DOS系统、 Win3.1、Win95,人们已经非常满意 ,认为非常完 善 ,然而之后Win97、win98不断问世。因而人家 的企业不断前进、不断壮大。

(四 )要么固守一种品牌 ,要么急于扩张。我 国企业容易犯两个极端的错误。一种是满足于 甚至陶醉于现有的一种牌子。另一种是创出一 个牌子获得了丰厚利润 ,积累了资本 ,就想再做 大 ,于是借助现有的牌子 ,四面出击 ,什么领域都 想涉足 ,结果 ,精力过于分散 ,新品牌不被市场推 崇 ,反而动摇了消费者对原品牌的热衷 ,等于是 把“大厦建在沙滩上”。
(五 )一味强调企业创名牌中政府的扶持。 有人呼吁政府要关心并扶持企业创名牌 ,提出诸 多建议 ,诸如政府按其规划的本地支柱产业 ,加 强指导、组织、协调 ,让一群支柱产业的企业创出 自己的“拳头产品”来 ,担当起支柱的重任。的 确 ,没有名牌支撑的支柱产业难当“支柱”重任。 也有人提出政府部门牵头让权威机构进行评估 著名品牌。也有人建议政府对上规模、有名望的 企业给予所需信贷资金的支持 ,让这些企业更上 一层楼 ,把事业做大做好。还有人提出政府采购 措施。有人认为IBM公司起初生产销售财务用 打孔机后转向计算机领域 ,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美 国政府对其产品的大量采购对它日后的发展起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从 本质上讲 ,美国政府所以用IBM的产品 ,关键在 于IBM生产了适销对路的产品 ,并且这种产品 在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是最先进的。而IBM生 产的产品也不是美国政府指定的。这与我国更 不相同。我国的一些企业本来就惯于依赖政府 , 向政府要资金、要政策。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扶持 和政府的采购会使我们的企业重新躺在政府的 怀抱中睡大觉或者给企业一个错误的信息 ,企业 以为自己已经很优秀 ,不再创新 ,甚至抛弃正确 的战略方针。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并不断评出一 些全国驰名商标 ,本地名牌 ,本地优秀企业 ,然 而 ,事隔不久 ,不少名牌变冷牌。真正的名牌是 用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选出来的 ,而不是政府 任命或决定的 ,政府所做的只有为企业创名牌 , 保护名牌创造环境诸如制定实施产权保护法规 , 严励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不可能参与企业具 体的运作过程。
对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建议
(一 )树立名牌意识 ,争创名牌产品。意识是 行为的原动力。没有意识不可能有行动。我们 很多企业尚未有真正的名牌意识和创新意识。 名牌的推出离不开围绕市场的技术开发与科学 严谨的企业管理。以广州为例 ,据《广州日报》 1 999年 4月 2 3日载 :“广州市五百家大中型企业 中 ,设立技术开发机构的不到一半”。“另外 ,在 企业设立的技术开发机构中 ,平均每家的科研人 员也不足 50人。”这样的状况怎样适应市场竞争 的需要 ?创名牌、创效益只停留在口号上 ,这样 最终的结果是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 要扎扎实实围绕创名牌做好战略布署 ,不要再停留在苦苦为自己产品找市场的这种“产品营销 观”中 ,要立足于市场 ,投入技术力量 ,研制开发 性能、服务一流的产品 ,做好市场策划 ,力争一举 赢得市场。这样的举措可能需要较大的投资 ,但 企业要步入不断壮大的良性循环 ,必须这样。国 外早就提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发展思想即开发 设计投入大 ,组织推销投入大 ,中间的加工生产 投入小 ,中间的生产可采用在专业加工厂定做的 办法 ,节省投资。这不失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模 式。

(二 )塑造企业形象 ,力创名牌企业。名牌产 品与名牌企业是相辅相承的。创出一个名牌产 品 ,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反过来 ,企业知名度 提高 ,也会为企业创名牌产品 ,促进产销起到不 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历经千辛万苦 ,创出名牌产 品 ,必须使企业知名 ,达到人们见到名牌产品就 会联想到名牌企业 ,见到名牌企业又会联系到它 的名牌产品的这种效果 ,这样才有品牌扩张的坚 实基础。我们不少企业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 , 不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海尔电器为例 ,熟 悉海尔电器的人都夸赞并信任海尔电器 ,因为它 不仅提供有品质保证的优秀产品 ,而且还是第一 个向消费者承诺实现 2 4小时上门维修服务的企 业 ,并且也是第一个向社会奉献全无氟冰箱 (我 们称之为绿色冰箱 )的企业 ,成为保护环境 ,爱护 民众健康的先驱和典范 ,有这样的公众形象 ,海 尔集团在同行中效益年年领先 ,也就不足为奇 了。但是也有一些通过广告或其他手段快速提 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产品缺乏名牌条件 ,轰轰烈烈 一时后陷入泥潭的企业。所以一定要使两者紧 密结合 ,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一定要提高企业知名 度 ,力成名牌企业。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 ,一定 要有产品品质的保证 ,使两者协调一致。企业名 牌形象的塑造 ,可根据企业不同的特点展开。
1 .创造或倡导迎合大众心理的 ,体现企业甚 至民族精神的文化氛围。
2 .积极公关 ,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并尽 可能与政府部门沟通 ,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 在去年召开的受世人关注的人大和政协两会期 间 ,投资生产历史并不久的广州五羊汽车厂特向 大会献上 40辆本田雅阁牌轿车专门做为接送两 会代表之用。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所有电脑全 部为联想集团提供 ,并打出“联想集团祝两会取 得圆满成功”的横幅标语。有人戏称联想集团把 广告打进了人民大会堂。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 企业的公关力度。一个企业要繁荣昌盛就必须 有这种脚踏实地并有创新思想的工作风格。不 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到这一程度 ,但我们完全 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公关风格。
另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向慈善机构捐款、捐 物、义卖等义举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
3.从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我们知 道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一 定要有优良的业绩 ,也就是说企业能够发行股票 债券说明企业有良好的资信。所以企业争取发 行股票或债券 ,这样不但可筹措资金 ,而且扩大 了企业的知名度 ,并且持股人或持券人会购买本 公司的产品而促进产品销售。
(三 )壮大名牌实力 ,实现品牌扩张。扩张是 资本的本质。一个企业不进行扩张就可能要承 担其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的产品侵占的风险。 但处于买方市场的今天 ,若不借助名牌优势进行 扩张很有可能有规模无效益 ,还有可能原有产销 优势被冲跨。相反 ,借助品牌扩张 ,可以以较低 成本实现扩张的目的。因此 ,企业应在保护产品 品质 ,提高名牌地位上下功夫 ,并努力塑造名牌 企业形象 ,不断巩固和壮大名牌实力 ,并在此基 础上不断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 品牌扩张的方式与途径

(一 )品牌本位扩张。即产品的品种花色基 本保持不变 ,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向新的地域扩 张 ,或不断推出改进型的产品保持或提高市场占 有率。在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麦当劳快 餐店以较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扩张 ,并且成功率 达 97%以上 ,可口可乐以其不变的口味进军各 市场获得成功等等。
(二 )细分市场 ,实现品牌延伸。因为需求的 差异性 ,可将原品种发展成为系列产品增加选择 余地 ,增强使用配套性或方便选购而促进销售。 如护肤品可分为冬季用和夏季用系列。冬季护 肤品进一步分为嫩肤霜、保湿养颜霜、祛斑霜、抗 皱美容霜等等。再如宝洁公司根据消费的差异性推出去头屑海飞丝、让头发更飘更柔的飘柔、 光泽亮丽的潘婷 ,使品种多样化 ,增加了选择余 地 ,形成了自己的顾客群而实现了好的经营效 果。
(三 )向关联行业扩张。如生产化妆品的企 业可生产洗涤用品 ,生产电冰箱的企业可向空 调、洗衣机的生产延伸。借助原著名品牌向关联 行业扩张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 ,由于人们对其 新产品有信心 ,认为它有能力生产这类产品 ,从 而有利于赢得市场。
(四 )向其他领域扩张。即完全依赖其名牌 形象跨行业经营。这种方式适合于名气十足并 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集团公司。 品牌扩张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品牌扩张的方式因企业的特点或情况而不 拘一格 ,但不论走哪一条路 ,都必须注意如下几 个方面 : 
(一 )高度重视产品的品质 ,永保名牌地位。 企业在扩张中若新产品质量一般化 ,不具备优 良、特殊的品质 ,其结果是新的局面难以打开 ,反 而影响消费者对原有品牌的信任 ,淡化对企业产 品的热衷 ,动摇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 ,后患无穷。 质量是品牌的核心 ,是企业的生命 ,就像珍惜生 命一样珍惜产品质量 ,才能巩固原有牌子 ,形成 新的优秀品牌。
(二 )把握品牌扩张的速度。企业在品牌扩 张中应注意速度适宜。盲目快速推进难以保证 产品品质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短时间内推 出多种产品 ,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 ,并且 消费者容易对企业产品的品质产生怀疑而放弃 选择。因此 ,企业应研究制定适合本企业产品扩 张的时间规划 ,避免急功近利 ,避免发生市场占 领快、失去也快的结局。很多人在分析曾辉煌一 时后迅速走向消亡的企业如巨人集团等时 ,认为 “多元化”造成的 ,这是片面的。我们曾一致接受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观念 ,后又一 致批判“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观点。这些企业的 失误不是“多元化”或“扩张”造成的 ,扩张本身没 有错 ,没有扩张就没有发展 ,最重要的是扩张速 度过快留下了隐患。
(三 )力找市场的空档、冷点、缺点 ,作为扩张 的方向。企业在扩张中应避免盲目追求市场热 点、避免正面竞争。应从市场的空点、冷点、缺点 出击。
我们经常看到市场上兴起新的消费 ,出现新 的行业 ,这说明市场是有空隙的 ,而且空点可以 转化为市场的热点 ,就象 80年代初可口可乐刚 刚引进中国的时候 ,人们不认识这种类似糖浆的 饮料 ,对其并不感兴趣 ,后来竞成为我国最有名 饮料健力宝的劲敌。市场没有不等于人们不消 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会产生新的 消费 ,新的消费又会派生出广阔的行业 ,在我国 迅速发展起来的搬屋、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就 是如此。企业应有极高的敏感性发掘市场空隙。
从市场的冷点出击 ,极早动手 ,等市场培育 起来时便有优质、大量的产品输向市场。

从攻克他人产品的弱点出发 ,开发出比市场 现有产品品质高出一筹的产品更容易占领市场。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彩虹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