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战略与企业家的结构思维           ★★★ 【字体:
名牌战略与企业家的结构思维

作者:佚名     人气:43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前国际竞争正在我国内市场激烈进行,面对危及民族经济的严峻挑战,只有实施名牌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迎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挑战。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结构思维是一种新观念。本文结合整体性、有序性和逆向性在名牌战略上的运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名牌战略是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和相关学科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消费趋向和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已从满足商品的一定数量,转到重视质量,进而追求名牌。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和要求。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在我国人口比1980年净增3亿左右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8~9%,到下个世纪中叶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是实现具有全面意义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科技进步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此外,还应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局部利益问题,而且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战略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总体企业实力提高、实现集约化生产投资少效益高的必由之路,因而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商品的质量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和价格竞争,还包括信誉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人心的竞争。只有加强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提高组织及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才能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因此,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确定名牌战略,而结构思维则是企业家应有的新观念。
  任何事物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并通过结构来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或排列顺序。结构思维就是强调从系统的结构中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取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
  1.整体性。事物的结构是由各个要素或部分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它虽然离不开部分,但决不可简单地还原于部分。巴掌打出去没有力量,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但这种力量是不可以还原于5个手指头的,也就是说,事物能够通过结构产生孤立部分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
  2.有序性。事物的要素或部分是按照特定的秩序组成结构的,并非任意和人为的凑合。这种有序性,是由事物内在规律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是一个井然有序、环环相扣的链条。
  3.逆向性。逆向意味着思考问题打破常规,虽有很大的风险性,但就合理的逆向性来说,承担的风险越大,取得成功的机遇也就越大。企业家应敢于想别人所未想、善于做别人所未做。
  结构思维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结构能够比较正确地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功能。企业家在进行策划时必然进行理论思维,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如果能够重视结构思维的研究和运用,肯定能够改变一些观念,提高策划的科学性。观念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好,加起来的整体就一定很好”的观念,多少年来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当今时代科技的竞争,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要加一个“组合件”。这种科技发展趋势要求今天的企业家更多地关注结构研究,占领结构竞争的制高点,取得结构效益的主动权。

  当今的企业家内心深处大都充满矛盾,思维里没有习惯存量,许多东西还没有认真接受,新的东西又接踵而至,在互相批判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既有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世的功利,还有对未来的文化企盼。所以,企业家在重视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教育,要警惕凌驾于整个文化之上的“科技沙文主义”。看似与温饱无关的人文知识,实际上关系到人的精神生活和灵魂的塑造。它要探讨和解释的,往往不是一般的物质实利问题,而是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进而建设一种“艺术的人生”,使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对话,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和升华思想的目的。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办不成名牌企业,就出不了品牌产品。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将名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依托和原则。可以预料,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名牌战略的实施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诸葛亮打败仗。”前者组合带来的是正效应,后者组合带来的是负效应。这是因为:优化组合使力量互相抵消,而择优组合使力量互相补充。《水浒》中的宝贵道理是:不求完人,但求能人,每人都有一套特殊本领,合起来就能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所以,企业家的用人艺术要通过前者体现出来。一个好的人才集团应该具有年龄、知识、能力、性格等结构的互补。人才集团的组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性在于要通过择优的结构形成新的人才能量。如果能力单一,人才集团的总能量就会降低;如果年龄无差距,人才集团就会“同步老化”;如果性格雷同,就会增加磨擦和内耗。心理学上的一条原理是:在完成简单的任务时,同质结构的群体效率较高;而在完成复杂的任务时,异质结构的群体有较高的效率。企业家只有学会结构思维,才能够组建领导班子的异质结构,提高领导效率。
  现阶段企业家的行为特征是追求最大利润、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发展。企业家的结构思维就应定位在启动名牌战略,这既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又是企业产品由粗糙向精细、由低层次向高档次转变的必经之路。用结构思维来探讨名牌战略也涉及三个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逆向性。
  先说整体性。市场体系是统一的、开放的,所以企业家的结构思维必然要全局考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家不能受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要将名牌作为一项建设工程。名牌意味着“四高”:高质量,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在“四高”背后又以高技术和人文精神作为后盾。企业家的思路应定位在:创立名牌产品,创立名牌企业,创立名牌行业,从而达到名牌兴企。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树立国产名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商战已无国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护、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唯一选择就是要树立名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振兴我国的民族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创立、发展、扶持和保护国产名牌产品。要扩大国产名牌的知名度,树立国产名牌的整体形象和群体优势,大力弘扬“创中国名牌、认中国名牌、爱中国名牌、用中国名牌”的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2.品质是名牌的灵魂。品质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气质的集中体现。创立和发展名牌产品的主体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名牌产品的基础和核心是质量。企业要切实树立以质量求生存、创名牌求发展的方针,面向市场,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不断改进质量,大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满意度。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知名度,全方位确定产品的名牌地位。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坚持“质量第一”,产品才能成为名牌,并永远保持名牌。当然,名牌产品不宜限于单一,要以市场信息为依据,不断确定新产品开发定位方向。如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就要向新产品要效益,靠新产品求发展,把产品的优势变为名牌优势。强化基础管理和质量管理,使质量意识发展成为名牌意识。

  3.重视企业形象设计的心理标准。如果说产品质量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那么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培养名牌产品的土壤。从企业形象设计标准看,不能光考虑视觉标准,而忽视心理标准。在设计企业形象时,心中要装有消费者,要把自己放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想消费者所想。衡量企业形象的高低要考虑三方面:首先,从认知的角度看,各种形象要素必须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次,从情感的角度看,各种形象要素必须能引起公众的某种情感体验,使之在心理上肯定或否定某一要素;再次,从定势角度看,企业形象设计要有价值感,公众一旦从各种形象要素中发现了其中的价值,便会把企业形象溶入到自己的记忆系统中。
  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形象的树立和培养,立足消费者和市场,竭诚为公众服务,才能使企业的形象真正成为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催化剂。企业要为消费者所有,为消费者所治,为消费者所享,争取做到设施现代化、产品优质化、行为规范化和服务友情化。
  次说有序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秩序是靠法规办事,不要误认为市场经济是“乱世出英雄”,如违背市场法规,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应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企业家在策划时要把握住以下三点:
  1.实施“名牌”变“民牌”。名牌不是行政行为,它要由消费者来评判。名牌本身代表一种机制、一种观点。名牌变成民牌,要让企业与社会公众建立一种感情,实实在在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定价上,名牌价越高,离普通消费者越远。名牌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财富,应该为人民大众所享用,不应高高在上,使老百姓不敢问津。让“名牌”变“民牌”,不追求产品单一的利润率,而追求市场最大的占有率、利润率。但变“名牌”为“民牌”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价格定低就行了,实际上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向消费者转嫁涨价因素很可能无利可图,这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来消化涨价因素。企业要努力寻找产品的价格与消费者可接受和认可的性能价格比的最佳结合点,防止走入名牌就是高价、高档的误区。也就是说,关键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的度的范围的大小。变“名牌”为“民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问题会层出不穷,但一定要坚持这个方针。
  2.创名牌和发展民族工业。我国工业的落后,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名牌产品太少,水平偏低。我们企业只有不断争创名牌产品,在国人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真正地发展。但在现实中,有些企业对创名牌产品观念淡薄。有的追求短期效益,不从长远考虑,产品质量不保证;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碰到这种那种困难,就求助于外商企业,轻易地让出品牌,放弃了市场,这是很可惜的,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国家的工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只能成为外国的附庸。
  3.创名牌产品与企业管理。加强管理是创名牌产品永不枯竭的源泉。高新技术创出名牌战略的主攻方向是:一靠技术创新;二靠机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对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而降低成本。企业构建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高技术发展相适应,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后说逆向性。运用逆向性从事经营活动,实际上是站在市场经济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觉,开拓别人尚未涉足的经营途径和领域。在产品开发、生产中,试试逆向性,说不定就会发现“真理”。有的人甚至就以“创造错误”的奇特思维方式开发新产品。企业家在开发产品、开发市场中难免会犯错误,正确的作法是,想想能否将错误变成一种财富。
  1.迎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大批跨国公司瞄准中国市场,抢滩登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外国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战略、策略同过去有很大不同,除了产品、资本输入外,更多的是使用合资、合营的方式,并吞、控制中国的明星企业,收购中国的名牌并“冷冻”起来,然后用他们的无形资产———品牌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占领中国的市场,挤跨中国的竞争对手。可悲可叹的是我们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人对跨国公司老谋深算的战略浑然不觉,缺乏研究,更提不出应战策略,而更多的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狭隘利益和企业短期效益出发,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名义下,在羊圈的牢栅还未牢靠的情况下,却把“狼”放进“羊圈”。结果技术未换到,市场却被蚕食鲸吞。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以名牌战略带动企业的发展;以创自己的品牌同跨国公司争高层、比高下。企业家应深刻认识: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人才可以引进,唯独品牌不可引进。凭借这一信念,企业家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博采众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按国际标准规范组织生产,确立有自己特色的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用人制度,更重要的是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
  2.名牌热中的冷思考。决定名牌的首要条件是名牌的品质,但名牌商品不等于高档商品,它不是高档商品的同义词。那种认为只有高价位才能与名牌匹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产品的价位首先取决于定位,而定位的基础是公道合理。
  名牌为企业拓展了市场生存空间,有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扩展了产品的价值内涵,增加了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它还是品牌的生命象征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名牌不仅维系一个品牌的信誉和生存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更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攸关的“命牌”。因此,企业家要看到,真正的名牌不是靠宣传广告喊出来的,而是精雕细琢“磨”出来的钻石,也正是因为名牌是钻石而不是钢,所以又要求企业悉心呵护。否则,一着不慎就容易摔破。创造一个名牌要经历千辛万苦,但要毁掉一个牌子却是弹指间的事。基于这种认识,企业家应时刻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企业命系产品,产品魂系质量”的经营理念。
  《中国质量万里行》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举办了中国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企业家们提出了中国发展名牌的口号: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中国名牌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把名牌战略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推动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形成和完备,并促进中国国民精神的现代化。中国名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创造有利于名牌发展的各种条件,为促一批名牌崛起、走向世界,力争在5至10年内或者20年内有一批中国名牌跨入世界名牌的行列。这些都是名牌战略中企业家的结构思维的具体体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谭昆智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