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开发纺织名牌应注意的误区           ★★★ 【字体:
开发纺织名牌应注意的误区

作者:佚名     人气:37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分析了纺织服装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时常常进入一些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八个方面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近几年来,由于入世风波及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纺织行业陷入了异常严峻的危机,压锭重组、裁员下岗,纺织行业走入了一条深不可测的狭路。如何使纺织行业重振昔日雄风?各企业在扭转管理机制的同时,几乎无不采用了同一手段———名牌战略。名牌战略的研究,早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各企业在确立自身的名牌战略时,缺乏对战略理论的系统认识,不能够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状况及产品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常常走入一些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误区。本文分析了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希望纺织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引前人之鉴,遵循经济规律发展。
1 误区的表现其及产生的原因
1.1 片面追求高档原材料
  有不少企业认为:名牌产品因其价值高,附加值也高,首先要选用高档原材料。这种见解未免太过片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某些企业对于产品的价值认识不够,未能充分地使企业产品的无形资产在价值上反映出来。实际上,名牌产品并不只体现在原材料上,它是企业产品的综合体现,这里面有信誉、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单纯地使用高档原材料未必能取得好的效益,因为其产品的最终定价与服务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是密切相连的。
  此外,采用高档原材料意味着企业必须有大量资金来购买,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但这样的结果,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销售渠道紧缩。重要的是,不利于企业盘活资金,对于规模的再扩大、经济的再增长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1.2 定高价位,追求高附加值
  作为纺织的最终产品,服装的价位始终牵动着千家万户。尤其在名牌战略提出以后,一些服装飙升的价位确实让工薪阶层心里直“咯噔”:5000元一件的衬衫、16000元一件的羊皮大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人为抬起来的。这是由并不真正懂得经济规律的人干的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是行业内部哄抬物价的行为,是短视性的行为。真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过目前纺织服装业处境的人士都承认当前的困境,但都不会同意用“高价位战略”来替代“名牌战略”,因为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出好的产品来让消费者满意,才是纺织服装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也有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我的产品是名牌,所以,我可以任意提高价格,可以任意往上“附加”,就可以赚大钱。殊不知,企业任何利润的回报都是以其投入为基础的,不存在没有投入的回报也不存在没有基础的“附加”。某些企业创名牌获取了高额利润是因为其精智成本投入量大而取得的回报,而眼光短浅的企业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
1.3 追求精品极品
  一些企业在名牌上喜欢搞“精品”、“极品”,将衬衫的扣子换成纯金的、象牙的,领口用纯金丝绣上图案,一条裤子上万元,一个皮包上千元……其目的只有一个:要赚大钱。但这些“精品”、“极品”又有谁能买的起呢?最终结果往往是成了展品或古董,不仅资源浪费了,关键是在广大消费者心理上形成了对该种名牌的可望不可及,进而对该名牌疏远并逐渐陌生。企业销售此类产品的初衷已不复存在。
1.4 盲目扩张,目标市场不明确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扩大规模、拓宽经营渠道的企业也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积极的规模扩张或寻求新的销售渠道,以壮大自身产业经济。但有部分企业为了扩大广度,四方联营,没有考虑到规模扩张对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不仅质量保证不了,规模也上不去,牌子却砸了。这种教训是发人深省的。另外,无目标性的扩张更是阻碍产业发展的拌脚石。国外跨国大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是因为其每一种产品都有目标、有选择地盯住了大市场中的小市场。而国有企业几乎无不将全国各地作为其产品的大市场,产品没有了技术特色,缺乏针对性,又不可能适合每一种类型的市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了市场,企业的规模经济怎么可能实现?

1.5 不注重民族特色,随大流
  法国时装设计师索尼亚·里基尔说:“流行实际上如同季节的更迭,它周而复始却又不完全重复,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而实际上,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能够反映民族特色的东西似乎还不多。服装讲求艺术和现实的巧妙结合,美中求雅、雅而求精,庄重大方,华而不俗。设计上,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落俗套。但中国的时装一直缺乏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正是我国服装未能登上国际服装大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1.6 只重销售,不重服务,使企业的形象未能很好地树立起来
  销售并不是营销的最终目标,它只是与消费者建立持久有益关系的开始。客户在买产品的同时,也是在买服务,服务手段是产品价值的延续。也许有人会认为,纺织服装有什么服务可做的,把东西卖出去不就行了吗。但山东滨州印染集团在经营管理中却实现了“服务创新”。他们认为:损失经济利益是一种代价,而损失企业信誉则是一种更大的代价。正因为有了富有创造力的管理方式,才使滨印集团能在印染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产值超亿元。
1.7 重视创名牌,但未能充分发挥名牌的公关效应或策略有误
  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不在口头上提倡重视品牌,但我们又无力否认众多企业受困于竞争的压力,往往以促销策略来解决市场问题,削价促销,无形中引导消费者以价格为购买基准,急速削弱品牌忠诚度,品牌的价值在不断的促销下荡然无存。通常我们把品牌看作是资产,但实际上真正的资产是品牌忠诚。如果没有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品牌就会成为一个几乎没有价值的商标或用于识别的符号。
1.8 仅依靠原有品牌,产品未有更新
  原国家轻工总会会长于珍在全国轻工总会的一次会议上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没有疲软的消费,只有疲软的商品。不是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市场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多数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产品更新的重要性,但确有一部分企业,经年累月地使用原创品牌,不积极去更新换代,欲靠老本将企业一直维持下去。殊不知现今是竞争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消费者对新事物的需求。这就需要市场中能够及时出现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仅获得了可喜的利益,更是腾飞的开始。
2.如何走出误区
  第一,创纺织名牌并非一定采用高档原材料。有的企业采用的是普通原材料,但由于其价格适中、服务好,产品与大众较贴近,依然可以成为名牌。另外,有不少企业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在已创造了较高档次的名牌后,又生产了适合于普通大众消费的产品,利用原有品牌的知名度,新产品自然也成了名牌。有人称这种名牌为“附加名牌”。这是如今许多大型著名企业都采取的长久战略,对于希望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借鉴。
  第二,现代企业的产品需要产生高附加值,但并不意味可以不以经济规律为向导任意附加。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不断革新,在其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同时,要使生产线实现自动化,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已转向衣着的高标化、舒适化和个性化,而农村市场对品种全、款式新、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纺织品需求潜力仍然较大。同时,产业用、装饰用、家用纺织品以及功能性、保健性和高性能纺织品的需求比例不断提高。我国在压锭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纺织企业不断研制开发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第三,现在的纺织企业形势普遍不景气,要出好的面料、服装,必须跟上国际的流行趋势,这就要进行考察学习或参观博览会等。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企业只能在低谷里越陷越深。
  第四,“服务创新”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客户的意见。这与商界所说的“顾客是上帝”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众多企业都已实行或正在实行CI策划,这是好的现象,关键是执行,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3. 结 语
  随着“入世”的临近和国外品牌服装的“兵临城下”,现实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我们不能走出困境,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将无法生存。名牌是过去对今天和将来的投资。名牌不仅是一种知识产权,还可以量化成有形资产,产生出高附加值的“聚宝盆”。一场大火可以把企业化为灰烬,一次洪水能让工厂荡然无存,但只要有了响当当的品牌,企业便会很容易地再次拥有市场。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的一批优秀企业家,近几年已经开始注意到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如:雪驰集团、美尔姿集团、天歌集团等一批名牌企业,在抓设计和质量的同时,每年都不断加大对其品牌的宣传投入,使其无形资产不断增值。各企业应以这些著名企业为榜样,学习其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创名牌战略上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以引导本企业走上发展名牌产业的道路,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孙新卿 赵巧萍 李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