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名牌“倒牌”的十大因素 | |||||
作者:佚名 人气:5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中外企业发展史上,不少名噪一时的品牌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却了往日的声誉,企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导致名牌败走“麦城”的原因,有些来自外部环境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自身因素。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5.缺乏创新。时代在不断前进,消费潮流在不断变化,某一时段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和先进性的名牌,如果不注重持续创新,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消费口味、习惯的变化,而变得不合潮流,从而被市场淘汰。有些名牌成名之后,丧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产品技术含量停滞不前。有些名牌企业坐拥老名牌而不思新品开发。中国虽然目前稳居茶叶大国地位,但很少有人想过利用传统茶叶开发新品。日本人则不同,他们把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制成茶叶饮料,装进易拉罐出口,目前已占世界茶叶贸易的30%,令国人为之汗颜。也有些名牌因循守旧,不注重包装、造型的改进,而遭市场的淘汰。曾经称雄世界的美国“胜家”牌缝纫机,到1985年仍是19世纪设计的老面孔,结果成为市场竞争的败家。 6.放弃特色。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都有其特定的品质、特定的形象、特定的市场定位。正是由于某些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名牌才有了立足之本。可口可乐的形象是“大众的情人”,一般人消费得起,富人饮用也不觉得寒酸;“派克”金笔的形象是精致、典雅,是高贵的象征;“李宁”牌服装总让人想起健康、活泼、有朝气。如果轻易放弃特色,名牌很可能就要倒牌。美国派克公司以生产高档金笔出了名,该公司一度改产中低档笔,结果在市场上大受冷落。时下一些企业时兴“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实行名牌延伸战略。历史上也确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但是,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由于精力分散,影响对名牌产品的培育,也可能由于派生产品的质量、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冲跨主导名牌。石家庄电视机厂的闻名是与生产“环宇”牌电视机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决策者们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压缩电视机这一主导产品的投入和更新改造,投资2亿元开发其它产品,结果没有上得去,“环宇”牌电视机也被迫从市场上消失。 7.价位太高。价格是牵动厂家和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合理的价格策略是名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常把名牌和高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名牌由于具有卓越的性能、良好的市场声誉,价格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也能为消费者接受。但是名牌的高价总得有个度,过高的价位虽可给厂家带来丰厚的利润率,却也阻止了它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有一家企业曾经推出数千元一件的“经典”衬衫,结果乏人问津。有些企业由于贷款量大、成本上升等原因,也导致价格过高,市场竞争力下降,结果很快便由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其它名牌取代。 8.合资卖牌。当前外商来华投资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外商以雄厚的经济实力,选择国内大企业大公司进行控股合资。中国名牌往往被作价或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随后即被打入冷宫,合资企业成了洋名牌的加工厂。名牌被外商收编的重灾区集中在日化、家电、饮料、酒等领域。据报道,我国年产洗衣粉5万吨以上的厂家已经基本被外商控股。大部分电视机厂与外商合了资。空调业正兴起外商收购热。国内60家年产5万吨啤酒的企业中,70%已经与外商合资。照相机业中,除“海鸥”等少数牌子还在生产外,其余都换上洋名牌。中国碳酸型饮料中,如今只剩下“健力宝”一枝独秀。 9.外力抢牌。商标实行“注册在先”的原则。有些企业虽然创造了知名度很高的名牌,但是由于商标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商标在国内外被抢注的现象屡见不鲜,多年努力创造的名牌就这样被迫拱手让人。北京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维尔康”饮料,并在传媒大作广告宣传。然而,商标注册却使用“大白熊”名称,结果外地一家小企业抢注了“维乐康”,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名牌专用权。 10.规模太小。不少名牌虽然为广大消费者喜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产量上不去,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这已经成为我国名牌的通病,也是名牌更迭频繁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规模太小的情况下,势必造成以下三种后果:一是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导致质量虽优但价格高的现象,影响市场竞争力。二是由于规模小,产量上不去,影响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三是由于市场占有率小,也影响了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这种名牌充其量也只能是地方名牌。 企业活力 朱生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