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市场正在受国外名牌产品强烈冲击,企业别无选择,只有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国优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刻不容缓的要务 对企业来说,市场意味着一切。然而,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市场正在受国外名牌产品强烈冲击。中国别无选择: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国优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刻不容缓的要务。 一、实施名牌战略的必然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形式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从降低成本为中心的规模竞争到以体现个性为特点的差别竞争,从价格竞争到质量竞争,从款式竞争到服务竞争等等,无不体现了企业经营思想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其中,品牌的作用愈发明朗,它成了贯穿竞争始终的线索。品牌竞争正是我国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积极反应,它的突起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条件 名牌战略攀登的顶峰是达到世界级名牌。在国内市场上,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牌产品正在脱颖而出,如熊猫、李宁、中华、长城、健力宝、小霸王等,虽然它们目前的影响力还没有波及世界,但是应该看到,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企业实践,我国在创造世界级名牌方面已具备了非常充分的条件: 1.我国拥有12亿人口,存在潜力巨大的市场。名牌产品的发展依赖大量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国内企业可利用国内市场人口众多的优势,积极培养国内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为创造世界名牌积累经验和实力。 2.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改革至今,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以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开始具备消费名牌产品的经济实力,这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3.在我国的消费意识领域,已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名牌,消费名牌的氛围。人们已经把消费名牌作为高质量生活的象征,这种新型消费意识正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强大动力。 三、中国名牌,危机四伏 1.商品包装质量不过关。国际市场上,我国许多产品被挤出超级市场,放在地摊上抛售,不仅价格极低,而且成了中国企业不发达的注脚。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不差,但为什么会有上述不公待遇呢?关键在于商品包装不合标准,不上档次。 2.名牌战略不能贯彻始终。中国市场上常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先前知名品牌渐渐会自行销声匿迹,不见踪影。许多企业对名牌认识高度不够,不瞄准国际,不考虑长远,在国内搞一阵热火朝天的营销宣传之后,看到产品有了销路,就以为大功告成,削减宣传攻势和力度。然而错误恰恰就出在这里。国外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再出名的品牌,也需要不断营销宣传,不断巩固加深名牌在顾客心中的位置,给顾客以常新的感觉。 3.国内企业名牌保护意识不强。国际竞争中,我国众多知名品牌由于保护意识不强,制定战略疏漏,白白错过了无数次发展机遇。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所以古人留下了许多独特工艺给我们。这些都成了现代企业的巨大财富,但是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不善于保护技术,让别人乘虚而入。 4.中外合资,吞噬名牌。引进外资,与外商合资办厂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仅追求眼前利益,或一味崇洋,认为国外名牌优于自己的牌子而隐没自己,实为得不偿失,不为远见之举。四、走出名牌低谷的对策我国名牌向世界冲击的目标屡屡受挫,不仅没能占领国际市场,常常连国内市场也损失殆尽。因而有识之士发出了“民族品牌,危及生死”的呼吁。 针对出现的种种国货名牌危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保护,树我名牌。创建名牌的过程,是不断强化保护措施的过程。这需要国家与企业双管齐下。国家方面,应加快立法速度,完善市场机制,使名牌企业的自我保护能有法可依。再者,从消费引导角度出发,国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扶持国货名牌发展。国家每年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多达上千亿元,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名牌国货,既对广大国内消费者是一个牵引,又不会因此增加财政支出,一举两得。企业方面,应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保护名牌,运用法律武器为名牌构筑防护网,让对手无懈可击。 2.注重设计,以新见长。开发高科技新产品是名牌战略持久的关键。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曾说过,后起的小企业无法在现有成熟的工业技术方面同其它企业竞争,只有开发别人没有的产品才能有出路。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它开发的“Walkman”随身听等微电子技术产品已行销全球。 3.协同运作,积极宣传。当前,外贸企业在创汇不创利的思想支配下,竞相削价,结果两败俱伤,国家受损的严酷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企业间只有协作,才有出路。我国名牌企业还势单力薄,想立足国际市场,就必须加强内部协作。在开放的今天,企业应导入企业识别系统,进行国货宣传,品牌宣传。宣传中应注重意识引导,不排外,旨在创造一个与洋货公平竞争的条件。 辽宁经济 高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