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试论将发展名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字体:
试论将发展名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佚名     人气:43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笔者认为,名牌产品作为质量好、信誉高、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中具有高市场占有率、高联动发展力和高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名牌产品的这些优势和特征不仅符合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涵要求,而且也是所有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所以,创立名牌、发展名牌、推选名牌发展战略应该成为我国经济面向21世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集约型经济增长注重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中要求既能够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又必须保持合理的经济结构,并做到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了全面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目标,必须努力培育和扶持真正具有现代特征以及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并形成发展后劲的客观需要。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现代化目标的总体要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竞争能力强、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好、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和产品。名牌产品作为质量好、信誉高、能够不断满足用户要求,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中具有高市场占有率、高联动发展力和高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名牌产品的这些优势和特征不仅符合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涵要求,而且也是所有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所以,创立名牌、发展名牌、推选名牌发展战略应该成为我国经济面向21世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一、发展名牌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一)名牌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基本条件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份额。由于名牌产品自身的特殊优势,因而具有较强的开拓市场、抢占市场的能力以及不断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加市场容量。名牌产品的销路通畅,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也为社会经济增长创造了增加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来,已经出现了少数名牌占领市场较大份额的态势,市场明显向名牌集中,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显著增加。春兰空调在260多个空调厂中占据市场份额的30%;“长虹”、“康佳”两个品牌占有彩电市场的40%多;“嘉陵”、“轻骑”、“建设”摩托三巨头占据了市场的半边天下。在近100个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中,1993—1994年度增长指数分别高出全国增长速度的271%和849%,并且仍在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名牌产品在大众的消费心理中和价值取向上显得日趋重要;许多地方和企业都确立了名牌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无可讳言,21世纪将是名牌的世界,21世纪的经济将是名牌主宰的经济。
  (二)名牌产品的规模经营是经济总量增长的物质保证
  规模经济是高投入、高产出经济,而规模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必须得到市场的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名牌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扩大生产和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市场保证。在现代技术装备条件下,只要产品具有市场,企业的规模经营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就具备了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从名牌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规模经营是名牌产品的必由之路。通过规模经营,不仅可以满足名牌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下对市场覆盖的要求,又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并形成规模效益。“长虹”彩电利用名牌效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年产量从1992年过百万发展到1996年一举突破400万台,而且也是因为规模效益使它能够在全国率先降价,使市场占有率从降价前的18%提高到26%。“容声”冰箱也是因为有近20%的市场占有率,使1996年的产销量达到了150万台。名牌产品越多和经营规模越大,社会生产规模也就相应增大,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就更加稳固。

  (三)名牌产品的扩张和联动是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保障
  名牌产品对市场占有增加的客观趋势和名牌与规模的相互推动,必然促进名牌产品的发展和名牌企业的扩张,从而形成以名牌产品或名牌企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以名牌为旗帜,走名牌扩张之路,实现名牌产品的规模化和名牌企业的集团化已成趋势。在1995年的品牌中,已有50%以上以商标为纽带组建起了名牌企业集团,以增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这既是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成功实践,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竞争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通过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名牌优势,采用联合、兼并或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存量资产的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不仅为名牌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也减少了部分困难企业对整个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名牌的扩张和联动不仅支撑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与市场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名牌的扩张和联动,可以把名牌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行业以及区域的经济优势,从而带动一个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从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名牌对企业经营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力日益突出。表现为企业有了名牌,就有市场,就有效益,在竞争中就有优势;一个地区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越多,经济带动力就越大,经济实力就越强,整个经济增长的集约型特征就越明显。
  二、发展名牌是改善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特别提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并把它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困难,实现宏观调控引导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由此看出,改善和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已经从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良性化”为主转向以实现产业内在质量的优化为主。通过不断地创立名牌产品和发展名牌企业,可以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产品技术含量,在促进技术的产业化和结构的合理化,在改善企业组织机构和克服地区产业趋同化等方面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名牌产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结构中,在那些最能够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直接面向最终产品市场的加工制造业方面为薄弱的环节,许多产品仍处于初加工、技术落后、质量不高的粗放型经营状态。这不仅导致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下降,而且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按照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与产业重心不断后移、产品加工层次不断延伸、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的过程密切相关。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增强产品竞争力,真正实现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名牌产品以其高品质和创新性的质量特点,满足了市场对产品优质化和创新性的要求。同时,通过名牌产品的技术先导开发和技术扩散以及对落后产品形成的竞争压力,必然引导、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创新开发意识的增强。所以说,发展名牌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二)名牌产品有利于改善产业技术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核心,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我国目前整个产业和产品的技术状况来看,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全社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并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引进进行企业改造、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名牌产品是以高新技术作为立足支柱,并依靠技术进步主导着自身的市场地位。名牌产品必须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强化职工的科技观念和职工技能,把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名牌的优势地位。从名牌的发展来看,高新技术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名牌产品必然成为创新技术的最先“载体”,名牌企业必然是先进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快速“转换器”。

  (三)发展名牌根治“大而全、小而全”的顽症
  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经济结构,一直被认为是“老大难”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表现为地区经济结构相似,主导产业严重雷同;企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行业间相互封闭,自成体系,使有限的资源处于低效率分割状态,导致整体性的高投入、低产出。为了克服这一顽症,国家提出通过加大投资体制和企业产权改革力度,完善产业政策,制定国家重点行业的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开工项目以及改进投资管理等相应手段加以治理。但是,要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或者说要真正形成克服这一顽症的机制,就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价值规律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功能;同时,充分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生产要素顺畅地向先进企业和优势建设项目聚集,迫使落后企业和建设项目自然淘汰或重组。
  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具有先进产品和先进企业的基本素质,它们能够在治理“大而全、小而全”经济结构中发挥特殊的效用。
  第一,以生产要素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经过滚动发展和规模扩张后,必然向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方向发展;由于它们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对市场的覆盖,势必导致那些条件不够,经营无方的企业在竞争中走向消亡。也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功能和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在调节经济结构中的特殊效用,必然使地区产业趋同化现象减少,产业布局和企业规模相对合理。
  第二,在企业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下,由于名牌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经营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那些规模小和技术落后的全能型企业根本无法与名牌企业相抗衡,迫使它们只有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靠拢,靠联合或专业化协作求得生存之路。这样就促进了“大而全、小而全”向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合理分工、专业化协作生产组织方式转变。
  第三,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利用名牌产品的优势所形成的市场优势将打破行业间的相互封闭状态,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社会生产部门相互割裂的自我服务、自我配套、自我体系的粗放型经营状态。
  三、发展名牌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条件
  在迈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中,一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大程度地取决于国际竞争能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由于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涵义从争取扩大出口,以更多的国内产品进入国外市场发展到必须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同国外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可以说,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时期进入国际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名牌、实施名牌竞争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一)发展名牌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80年代,我国的竞争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资源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开放引资使国外企业同样可以利用我国要素市场的廉价资源,加上要素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其它开放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与我国形成了竞争态势,造成我国的资源竞争优势逐步减弱。所以,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依靠企业和产品在质量、价格、技术、创新、品牌、服务等竞争要素上的实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是这些竞争要素优势的集中体现,应该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西方经济强国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和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集团。现代市场竞争就是名牌对世界市场的瓜分。近几年来,为了达到垄断中国市场和追求在中国的长远利益,外国资本、特别是一些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采用了资本与品牌相结合的输出方式和合资、购买、挤压、围剿的手段造成了我国众多品牌的相继流失。由此可见,品牌竞争和名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动向和新特点。我国只有建立起一大批能与世界品牌相抗衡的名牌,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市场,才能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二)发展名牌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
  对外开放的真正涵义是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主动参与,进而获得对世界市场的稳步分享,并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国际比较利益。为此,我国一方面需要通过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等,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缩小我国企业和产品与国外先进企业和产品的距离,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实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产品出口实现外汇收支平衡,并在国际市场上接受考验、增加经验、提高竞争能力。9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口改变了80年代以原材料、能源、初加工产品等为主的资源性产品结构,但是,出口主力仍然是轻工、纺织等以消费品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中低档产品。目前,这些产品的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规模不经济,更缺少名牌产品,整个产业出口处于难以为继的局面。要保持出口增长和拓宽国际市场,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发展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走数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几年来的实践说明,我国的一些名牌产品在稳定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据了解,1995年的品牌中已有50%以上企业开始在国外注册商标,立志在国际市场打响中国品牌。
  发展名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关系优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向数量效益型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是利国利民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应该得到全国上下、各个方面的培育和扶持,让名牌这个高品位的现代经济增长“热点”,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国宝”和“法宝”。
经济问题   李道芳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