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浅论名牌战略           ★★★ 【字体:
浅论名牌战略

作者:佚名     人气:42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论述了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创立名牌企业集团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名牌企业更多的支持。名牌企业也要利用技术优势,瞄准市场,加快开发新产品的步伐
  名牌产品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一大批名优产品强有力地支持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推动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但在日益开放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也面临着蜂拥而至的外国产品的严重挑战。
  在今后若干年内,如果我国的一批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就很难摆脱被动的局面。因此,采取有效战略,造就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全局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中国名牌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开始走上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逐步从满足温饱生活的必需性消费向提高生活质量的小康性消费发展。追求名牌商品、讲究质量稳定的消费心理十分突出。许多省市把创造名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但从我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来看,真正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性名牌还很少。
  近年来,随着外资的涌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外商在进入中国时,为了减少其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把合资的目标瞄准了国产名牌。有的采取了明显的垄断、收买、排斥、挤压的政策,出现了哪一个行业的外国品牌在中国迅速壮大,这个行业的中国名牌就迅速消失的现象。如汽车行业,1994年我国轿车的产量为229万辆,其品牌有桑塔纳、奥迪、夏利、标致、捷达、切诺基、富康等10几种,除了富康是我们自己独立的品牌外,其它全是外国的牌子。就连历史悠久的服饰也遇到国外名牌的严峻挑战,皮尔·卡丹等众多海外名牌纷纷打入中国。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服装进口额递增572倍。目前在国内设专营店或专营柜的国外名牌达50多家,高档服装市场几乎被进口服装和三资企业产品垄断。
  中国名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反映的不仅仅是在市场竞争中几个名牌产品的消失,而是国内市场逐渐被国外名牌产品所占领和垄断的大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批名牌产品为支撑的先导产业迅速成长起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一批名牌产品能占领市场,获得发展。
 2. 靠名牌产品创企业集团
  名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发展名牌、创造名牌首先是企业行为,它依赖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积极进取,争创名牌的精神与行动。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名前50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都是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在国内涌现出来的一批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团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的。如青岛海尔集团、双星集团、北京联想集团、同仁堂药业集团、深圳三九集团、春兰集团、一汽集团等。这些企业集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规模经营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获得稳固的市场占有率。
  从世界上一些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发展历程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产品是企业分化、组合的主导因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拥有名牌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就将迅速提高,企业可以凭借名牌引来社会各方的投资和银行信贷,获得长期发展和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的世界著名企业以名牌为主的无形资产远大于有形资产。早在1967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就曾夸口,即使公司被大火烧为一片废墟,世界上任何银行都会愿意为它贷款,原因是可口可乐商标就代表着滚滚而来的财源。名牌企业具有商业信誉、融资能力、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容易通过企业兼并、合并、联营、控股等形式组成大型企业集团,并成为大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的龙头。因此,鼓励和扶植生产名牌的企业实行扩张,推动产权结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保证名牌的长盛不衰和创造新的名牌,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该把发展中国名牌与进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选择一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基础较好,潜力较大,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组建中国的名牌企业集团。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发展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另一方面,搞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以名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促使名牌企业对那些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进行兼并,使其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成长为国际上著名的中国大型企业集团。
  3.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在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中,创立中国名牌是一项非常艰难的系统工程。可口可乐公司仅广告费平均每年高达1. 84亿美元。1992年1月,可口可乐公司在100个国家的电视台主要频道上同时播出电视广告节目,且根据各国国情有不同的制片,仅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播出的广告片,从策划到完成历时9个月,同时在中国18个电视台播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创出一个名牌要比发达国家艰难的多。因此,创造中国名牌产品,既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在政策上,把发展中国名牌纳入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计划。创立一个名牌产品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带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把发展中国名牌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培育民族工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和龙头产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名牌产品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对有市场、有效益的名牌企业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其次,要以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为纽带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布局,推动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资金上,开拓多种融资方式,促使有限资金向名牌企业流动。资金是名牌企业持续发展的“血液”。在银行信贷方面,对名牌企业应该优先支持。完善和开拓多种融资方式,发挥多种融资渠道的作用。一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建立投资基金等,为集团企业及名牌产品的快速发展提供长期和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建设,给予一批名牌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自主权,增强名牌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开发名牌产品的激励机制  
  争创名牌的根本动力是利益。因此,推动名牌生成的着眼点应放在利益激励上,即构建一个名牌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部激励。前者的关键是使企业转换机制,促使企业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出发,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来创出自己的名牌,实现名牌优势、名牌效益。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中,这是最关键的。其次,还要有一个真正科学的外部激励机制,这包括政策上的激励,宣传上的激励,物质上的激励,精神上的激励。要建立和维护一个公平、开放、竞争、有序、可控的市场体系,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创名牌。
  争创名牌,还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基础,这一基础不仅能使争创名牌的竞争保持公平的状态,还会起到抵御和惩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名牌的作用。近些年来,假冒产品大量出现,给名牌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协。根据国际反伪造委员会的一次估计,伪造品约占世界贸易额的3%~5%,每年价值700多亿美元。创建名牌,必须打假,要尽快建立一批规范市场秩序的法规,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应该建立保护名牌的专项法规,对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应从重处罚。当然,法制建设的关键还是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法规才能体现其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假冒伪劣产品才能真正得到遏制。 

  5.坚持技术创新,加快名牌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名牌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农业化时代,生产力落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不发达,创造一个名牌要上百年的时间。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10几年就能创立一个世界名牌。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已经不是以年为计算单位,而是以月、天来计算。钟表王国瑞士的跨国公司平均每20天就向市场推出一个新的品种。企业要保持名牌,或从一种名牌发展到系列名牌,关键是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1994年美国《金融世界》对世界名牌商标的评估看,名牌产品的市场价值变化很大:富士在世界商标价值中比1993年下降6%,万宝路下降36%,佳能下降50%,先锋下降72%,苹果下降80%。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只有率先应用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提高名牌商标的价值。否则,名牌是保不住的。因此,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才能使名牌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德国西门子公司提高产品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每年可获取10亿美元的纯利润。
  (1)产品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才能加快技术成果向名牌产品转化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经济和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相对滞后。我国每年在省部级登记的技术成果有23万项,其中有一部分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真正能够批量生产、取得一定市场占有率,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新产品却不超过20%。相当大的一部分技术成果并不是我国支柱产业或名牌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因此,新技术要和市场衔接起来,开发优于其他国家的拳头产品,是我国的名牌产品稳定地占领海内外市场的关键。战后日本产品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占领国际市场,关键是遵循了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原则。
  (2)建立名牌产品迅速生长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能否发展,归根到底要看企业能不能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优质而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而这正需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法规,帮助名牌企业和引导支柱产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是促进中国名牌产品迅速生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3)帮助名牌企业和支柱产业研究和制定近期和中期的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新形势,都在调整产业结构,把技术创新、扶植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战略。美国1980年通过了《史蒂文森—威德勒创新法》和《小企业创新发展法》。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就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对电子、汽车、机床等7个产业进行了全国性的调研,提出了技术创新的计划。一些大企业为了分担研究与开发的昂贵费用,分散高技术投资的风险,制定了合作研究开发的规划,组成了共同开发新产品的战略联盟。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产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有些产品仍然处于低价竞销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创出的一些名牌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还很低,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合实际的战略,在大力提高重点产业和名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那些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或者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逐步开发出一大批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质而价格合理的产品,使我国重点产业和名牌产品走向以高技术为支撑的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航天工业管理   周林祖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