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扩展策略误区及其矫正         ★★★ 【字体:
名牌扩展策略误区及其矫正

作者:佚名     人气:51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拟就两种特殊的品牌策略——品牌扩展策略和多品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品牌扩展策略为什么是个陷阱,而应实行多品牌发展策略
  营销企业要使自己的商品品牌成为名牌,最终不是通过广告宣传,而是通过消费者接触到商品,即通过顾客购买和使用附有品牌的商品,才能建立起品牌的市场声誉,树立起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所以,品牌声誉的建立和品牌的市场推广,不是由品牌本身,而是由品牌的“载体”——商品完成的。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正确地使用品牌要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选择相适应的品牌策略。一般说来,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以下六种品牌使用策略:个别品牌名称策略;整体品牌名称策略;系列品牌名称策略;企业名称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品牌扩展策略;多品牌策略。本文拟就两种特殊的品牌策略——品牌扩展策略和多品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品牌扩展策略为什么是个陷阱,而应实行多品牌发展策略。
  品牌扩展策略为知名企业所乐于使用的营销策略之一:企业利用已成功的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使新产品易于被消费者接受,还可大大节省宣传介绍新产品的费用,使新产品能顺利、迅速地进入市场,而且品牌扩展往往也可满足老板们好大喜功的心态。然而,事实表明,品牌扩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品牌扩展是个走不通的死胡同,也许短期内可显示出效果,但长期看来必败无疑。因为品牌扩展会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混淆。门南公司的经营失败就是很好一例。
  门南是美国一家洗涤化妆品公司。许多年前,它生产了一种洗发调理合一产品,称为蛋白质21。产品一问世,很快就占领了13%的洗发剂市场。自然,门南公司受到了品牌扩展策略的诱惑,在短期内接连推出了蛋白质21喷发雾液、蛋白质21护发剂和蛋白质21浓缩液等。公司老板对此信心十足:“我确信对我们有利的一个办法是,把一个已经出名的产品的名字转移到一个需要有同样特征的新产品上去。”然而事与愿违,蛋白质21的市场占有率迅速由13%降到2%,在排除了产品质量、价格、营销渠道等因素后,无疑,门南公司走进了品牌扩展策略的误区。
  心理学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完全是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来看同一问题的。生产者多采用“由里及外”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品牌扩展策略表面看来似乎合理的主要原因。仍以门南公司为例,它的思路无怪乎基于以下两点:“我们制造了蛋白蛋21洗发剂名牌产品,当我们的顾客在市场上看到了蛋白质21喷发雾液就会马上想到两种产品出自同一厂家,因而也就同样优秀。”或者,“门南公司生产出了蛋白质21洗发剂,我们的顾客总希望门南再生产出另一种高质量的喷发雾液。”总之,生产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一厢情愿地站在自己立场上,由己推人,破坏了市场营销中的“定位”原理。因为一旦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定位置,要想改变其原有看法,既使不是不可能,也是越来越困难了。
  这是因为,消费者的思维方式是“由外及里”的。首先,在顾客心目中,一个名牌商标很可能就是一种产品名称的代用词。比如,提到雀巢,多数人马上会认为是指雀巢咖啡,而非雀巢其它。同样,“蛋白质21”在顾客看来就是特指“蛋白质21洗发剂”。品牌扩展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混淆,它模糊了顾客心里原来很清楚的名牌地位。它其实是在提醒顾客“蛋白质21”充其量仅是一个普通牌子,他们再也不能用“蛋白质21”代表洗发剂了。其次,在顾客的心目中,名牌商标中的特定称谓已失去了它原有内涵。比如,众所周知,可口可乐是一种饮料,有多少人知道或者在乎可口可乐其实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呢?对厂家来说,可口可乐是一个牌子、一个组织;但对于消费者,可口可乐就是一种有甜味的黑色的含碳酸的饮料。同样,顾客心目中的“蛋白质21”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产品名称,绝少有人会把它逐字分解为“一家叫门南的公司命名生产的‘蛋白质21’的产品”。既然这样,也就谈不上顾客们正殷切期望“门南”能再生产更多的品种,公司品牌扩展策略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我们知道,名牌是指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它包括质量、知名度、信誉、市场占有率等几个要素。名牌作为无形资产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排它性。在收入和需求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获得名牌商品带来经济效益,另一部分同类企业的目标利益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连起码的利润也难以维持。二是具有不等性。名牌商品的经济效益的形成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政策、信息、价格、供求、竞争、技术、管理和生产力要素质的规定性等。蛋白质21洗发剂具备了这些主客观因素,成为了名牌,但并不意味着门南新研制生产的其他产品就具备了这些主客观因素。三是具有不定性。名牌商品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的价值边界不能根据生产者的主观意识进行赏赐和划分,而只能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消费者是名牌产品形成的主裁判,是名牌经济效应的支柱。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是名牌的选票,选票相对集中的产品就是名牌商品,众多的单个消费者对某产品形成共识,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成为该产品的铁杆品牌忠诚者。就是这种产品成为名牌的开始,任何名牌的形成都离不开消费者的裁决,但消费者认可了蛋白质21洗发剂,并不意味着也会成为蛋白质21喷发雾液、蛋白质21护发剂和蛋白质21浓缩液的铁杆品牌忠诚者。门南一厢情愿地将名牌——蛋白质21用在了新开发的产品之上,结果不但没有带动新产品的销售,反而自己砸了自己辛苦创建的名牌。
  与品牌扩展决策相对应的另一特殊的品牌决策——多品牌策略:即企业决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这种策略是美国的P&G(宝洁)公司首创的。
  宝洁公司150年前成立时只不过是由一个年轻的售货员普鲁克特和他的表弟甘布尔创办的一家制造肥皂的小公司,如今的宝洁已被誉为“日用消费品大王”的大跨国公司。80年代末的营业额就已达到216亿美元,在世界大公司排名中位于第41位。辉煌的经营成就来源于非凡的营销策略。
  宝洁认为,单一品牌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一种品牌树立后,容易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固定的印象,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尤其是像宝洁这样的横跨多种行业,拥有多种产品的企业更是这样。假如宝洁的洗发精只用“海飞丝”一个品牌,就会在消费者中造成海飞丝就是洗发精的印象,如果再用海飞丝去开发其他种类的产品,就不易被顾客所接受。多品牌营销则会使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产品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要,从而使各个品牌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获得自己应有的市场定位,使之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可使企业相同的产品项目在多个细分市场获得顾客。在中国市场上,仅洗发精宝洁就推出了飘柔、潘婷、海飞丝三种品牌。当然,他们的多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追求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海飞丝”洗发精,海兰色的包装,首先让人联想到蔚蓝色的大海,带来清新凉爽的视觉效果,“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干净”的广告语,更进一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海飞丝”去头屑的信念。“飘柔”,从牌名上就让人明白了该产品使头发柔顺的特性,草绿色的包装给人以青春美的感受,“含丝质润发素,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的广告语,配以少女甩动如丝般头发的画面,更深化了消费者对“飘柔”的飘逸柔顺效果的印象。“潘婷”用了杏黄色的包装,首先给人以营养丰富的视觉效果,“瑞士维他命研究院认可,含丰富的维他命原B5,能由发根渗透至发梢,补充养分,使头发健康、亮泽”的广告语,从各个角度突出了“潘婷”的营养型个性。宝洁的多子多福的品牌策略是顺应了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的顾客的不同需求,从而牢牢占领了市场,并能不断扩大新的市场。

  宝洁认为,多品牌策略能为本企业的产品在经销商处争取到更多的“商品展示面积”。经销商在经销不同的制造商的产品时,一般是按不同的品牌为单位而不是按制造商为单位来分配各种产品所占用的“展示面积”。因此,当生产制造企业对自己的一个产品项目采用多品牌策略时,经销商就会把其看作是不同的品牌单位,相应地都会分配给这些品牌一定的“展示面积”。这对企业的同一个产品来说,在经销商处所得到的总的展示面积就增大了。一种产品在经销商处能得到的“展示面积”越大,该产品在市场上得到的销售机率也就越大。
  最后,企业如果以品牌划分营销的作业单位时,实行多品牌策略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因为多品牌策略的实行,为营销企业在其内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供了管理上的方便和可行性。由于品牌多,造成对竞争对手的包围势,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延长每个产品的寿命,也有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企业的形象,造成公司实力雄厚的感觉。许多人认为多品牌策略会引起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局面。宝洁则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己不断攻击自己。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与其让对手开发出新产品去瓜分自己的市场,不如自己向自己挑战,让本企业各种品牌的产品分别占领市场,以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这或许就是中国“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训在西方的翻版。
  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赖兹和屈特在其《定位》一书中强调的:“品牌扩展不是错误,而是陷阱。”那么,企业应该注意什么,才能成功地将品牌扩展,而不致于误入陷阱?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在市场上没有强势的专业品牌竞争的情况下,且品牌名称也没有狭隘到变成某一产品的代名词。即使符合这一原则,最好也只延伸到品牌的“直系亲属”。如IBM使人联想到电脑,它可延伸至主机电脑、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而非IBM影印机等。“娃哈哈”原是儿童系列饮品的著名品牌,它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定位,其中蕴含着“娃娃喝了乐哈哈”之意。但该企业却将“娃哈哈”品牌用于“银耳燕窝”和“纯净水”等商品之上,其收效不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影响了娃哈哈系列儿童饮品的销售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原有定位。
  综合以上讨论,品牌扩展策略固然能使企业节约部分广告费用,使各产品达到相互声援的目的。但是,这种相互声援也同时削弱了原有名牌产品的地位,实在得不偿失。而美国宝洁公司多子多福的多品牌策略的成功,对目前日益重视名牌战略的我国企业来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品牌扩展策略的陷阱,设法避开陷阱,或走多品牌策略的成功之路,是我国目前一味采取品牌扩展策略的众多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时的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田莉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