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产品的危机           ★★★ 【字体:
名牌产品的危机

作者:佚名     人气:46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笔者认为,中国名牌产品已经受到了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护原有品牌,发展新兴名牌,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及企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警醒起来,理清思路,制订政策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发展我们民族工业和国家名牌产品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就必须打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因此发展名牌产品,出口名牌产品,是我们振兴民族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但是,目前我国名牌产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冲击,生存发展陷于相当困难的境地。
  (一)国内市场上,外国名牌趁机而入,国产名牌经受生死考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外国商品随之涌进我国市场,外商介入我国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外资进入到一些领域,或者直接投资设厂生产外国名牌产品,或者同我国企业合资,用外国品牌换掉我国品牌。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我国的名牌产品一时陷于岌岌可危之境。
  在饮料行业中,几乎所有的碳酸饮料纷纷与外商合资。目前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占领我国饮料市场19%的份额。我国八大饮料,只有“健力宝”一家用国产牌子同“诸位列强”苦苦相斗。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进口照相机和大量“水货”的涌入,国产照相机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在胶卷行业中,我国市场几乎全被外国名牌所占领,只有“乐凯”一家强撑大局。据统计,1994年全国销售照相胶卷1.5亿卷,其中日本富士占1亿卷,美国柯达1500万卷,德国爱克发750万卷,还有从瑞士等国进口的胶卷。而我国的胶卷厂除乐凯一家外,则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洗涤品市场被外国四大公司蚕食近半。我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都已与外商合资,并在合资中失掉我国品牌。无线电市场已经为外国公司占领,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电通讯产品占据市场份额的70——80%。
  为什么会造成以上行业中我国品牌的产品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呢?无须讳言,国货的质量尚有不尽人意之处,相当一部分国货不能与洋货相媲美,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这是其一。其二,国人的一味崇洋心理作怪,洋货备受青睐。如早在前几年国产名牌彩电质量已经超过外国产品,但许多国人仍死死抱定“松下”、“索尼”、“飞力浦”等不放。其三,国内厂商为蝇头小利而忽略了外国的商标战略。外商出一个诱人的价格,使中国产品改头换面。而当外资撤出之时却措手不及,陷入困境。如云南省一家企业与美国爱法公司创立合资企业——云南省爱法焊料有限公司,生产“爱尔法”焊条,市场销售良好。后来美方又在深圳建立独资焊料厂,不让云南省企业用“爱尔法”商标,厂长望着数百万元的设备生产出来的相同产品无人认可,叹息不已。这位厂长的叹息很可能将成为数百个、数千个厂长不久未来的叹息!
  (二)在国际市场上,“外国军团”无孔不入,名牌商标“挑战”日趋明显,损失难以弥补。
  商标是名牌产品的根本标志和主要资本。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著名商标的价值尽管不能同国际著名商标相比,但经过多年努力,一些产品的品牌也是驰名中外,成为世界公认“名牌”。象云南的“红塔山”、贵州的“茅台”、广东的“健力宝”等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的厚爱。正因为如此,我国许多名牌产品的商标成为外国一些商人掠夺的目标。
  外国商人之所以能够掠夺我国商标,原因在于商标需要注册才受到保护。而我国的许多名牌产品却恰恰没有到国外注册,以至让外国商人钻了空子。尽管这是一种非正当的竞争,但按照国际惯例,外国商人的这种做法却是合法的,我们的商标在国外却成了“非法”的。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改换商标,要么花重金买下本属于自己的商标。如杭州的龙井茶,在日本打开市场,后被日商抢先注册该商标,结果痛失日本市场,销售跌入低谷。天津“鹦鹉”牌手风琴驰名中外,在日本很有市场,但日商抢先注册该商标。我方被迫将“鹦鹉”牌易名为“蜻蜓”牌,结果销售额大降。江苏的“芭蕾”牌珍珠霜,1980年在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被人抢注。为了维护产品的出口市场,中方不得不以29万美元的重金向外方购回注册商标。在1993年,享誉全球的具有300年历史的“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西安的“标准”牌缝纫机在泰国被抢注。我国名牌商标已在国际市场上频频易主。

  (三)国内外市场上假冒名牌现象日益突出。
  据统计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已经从过去的名酒名烟发展到大型、高新技术产品如冰箱、彩电、空调、汽车等。北京有关部门在1993年对市场上的“茅台”酒进行抽查,结果令人震惊:94%的“茅台”酒系假冒伪劣产品。与此同时,假冒伪劣的名牌产品招摇过境,出口国外。特别在最近几年,出口到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的产品有相当部分是假冒伪劣。这些产品使国外消费者深受其害。在有些国家“中国货”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这样既影响到国家声誉,又影响了我国产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
  不但国内厂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招摇撞骗,而且国际上也有不少不法之徒假冒我国名牌产品。国际市场上,假冒我国名牌产品的数量甚至超过“正宗产品”的出口量。巨额的利润流进不法之徒的腰包,而国外进口商进口到劣质产品后却返过头找我国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算帐。
  中国名牌产品已经受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护原有品牌,发展新兴名牌,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及企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警醒起来,理清思路,制订政策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发展我们民族工业和国家名牌产品。
发展论坛   张红凤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