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崛起:中国名牌           ★★★ 【字体:
崛起:中国名牌

作者:佚名     人气:40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笔者认为,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名牌企业,甚至也没有国际公认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认为名牌战略事关民族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未来的命运,因此无论政府、企业、社会,各个层面都要共同努力,并落实到科学、扎实、有效的操作上来
  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纵观当代世界经济强国,无不凭借其众多的名牌称雄于世。1994年,世界价值最高的商标是“可口可乐”,其品牌价值高达359. 5亿美元,高于当年的营业利润30. 7亿美元,也高于当年的销售额96. 87亿美元。该公司有人说:即使公司被大火烧为一片废墟,世界上任何银行都会愿意为它贷款。难怪有人说:“名牌是企业的最大资产。”据国外某权威机构的市场预测:即将到来的21世纪实为名牌一统天下的世纪。谁拥有最多的名牌,谁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我国拥有12亿消费者的大市场,但全球500家最大的工商企业,没有一家是中国的,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名牌企业,甚至也没有国际公认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长此下去,中国民族工业必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外国厂商必将“一劳永逸”地占领中国市场。
  为何我国的名牌事业发展如此之艰难?原因种种:
  假冒伪劣泛滥,名牌颇受株连。据1992年统计,全国查处假冒侵权的商标案达2.3万起。全国假茅台酒的市场拥有量超过2万吨,是茅台酒厂当年产量的20倍。一种仿名牌现象也恣意盛行,你有“红塔山”、“石林”、“双沟”,我就搞“红塔”、“五林”、“双汤”,其商标图案、色彩、包装与名牌都十分接近,几乎以仿乱真。
  名牌意识淡薄,创新意识较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大约有70%多没有注册商标。许多企业先做产品广告,后注册商标,结果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在国外注册自己商标的企业就更少。而且,我国每年数以万计的企业商标到了续展期却没有办理续展手续,使国外企业大肆抢注中国名牌商标有了可剩之机。“蝴蝶”缝纫机商标在泰国被抢注;“同仁堂”和“杜康”在日本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等等。
  缺乏知识产权观念,不重视牌子竞争。人们普遍对什么是无形资产,什么是牌子竞争了解甚少,往往吃了亏还认为占了便宜。比如,许多彩扩点都为“柯达”、“富士”无偿地做广告,还认为是外商大方,白送我们招牌。还有一些企业合资时,原来的商标不作价,或者改用外国的牌子,使我们本来就不多的中国名牌被人家以合资的形式无偿占有,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
  鉴定评优泛滥,名优难符其实。我国各地每年召开的鉴定会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从名目来看,有科研成果鉴定会、技术鉴定会、发明鉴定会、新产品鉴定会……。鉴定后通常是评优评奖,大多数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水平”。倘若果真如此,那么我国全面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就不应该是下世纪中叶的事了,而是指日可待。这种滥评驰名商标、金奖产品之风,已成一大公害,不但损害了名牌的美誉度,而且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秩序。
  “洋军”策略隐蔽,大举压境。外商的名牌战略,是通过有形资产控股和无形资产树牌这两把软硬结合的“钳子”,在合资中,把我国企业紧紧地钳住。一是以牺牲眼前利益,来换取长远利益。他们往往以无偿赠送设备,帮助改造和扩建厂,建立培训中心等较小的代价,换取在我国建厂树牌。二是打着“外国品牌和当地品牌同时发展”的旗号,蚕食最后吞并我国名牌。三是利用我国企业之间,地方之间的矛盾,占领我国市场。
  面对国外名牌的兵临城下,大兵压境之势,中国举起了“名牌战略”的旗帜:1994年4月14日至4月17日,来自全国62家著名企业的代表和10多个部委、院校、研究机构的24位专家代表聚集海口,推出了《中国名牌发展战略建议书》,提出了我国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把名牌战略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推动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形成和完善,并促进中国国民精神的现代化。同时也提出了中国名牌战略的口号: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并明确了中国名牌战略的发展目标:在10至20年内有一批中国名牌进入世界名牌行列。中国终于拉开了塑造自己名牌的大幕。

  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公开探讨如何发展有上海特色的名牌产品。一汽、二汽、美菱、科龙、绿丹兰、玉溪等国内一大批著名企业纷纷制订了面向21世纪的名牌战略。1996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使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名牌战略事关民族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未来的命运,因此无论政府、企业、社会,各个层面都要共同努力,并落实到科学、扎实、有效的操作上来。
  第一,采取“反控股策略”。大企业,重要企业,赢利大的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合资的时候,一般应争取由我方控股。如资金不足,需更多地利用外资,可引进多家外资,造成外资总量虽然多于内资,但就单方来说,我方仍是最大的股东。为了自己的经济起步,在一定情况下,用市场换资金、换技术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有限度。“量化”在这里很重要。帐算清楚,心中才有数。
  第二,要把“创”字放在首位。无论是合资、合作,都应该以保住、发展或创造自己的名牌为首要考虑。实行“拿来主义”,引进资金、技术、设备,都要为创造我国自己的名牌服务。引进要努力消化,即使一时不能消化,也要先把自己的牌子树起来。
  第三,以“特色”对“分化”,“群体”对“统一”。同一竞争是在同一领域狭路相逢,在微观和宏观上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特色竞争不求代替他人,只求不被他人代替,既可造成较好的微观效益,也会产生较好的宏观效益。提倡特色竞争,抑制同一竞争,有助于形成企业之间互补的经济群体合力,把主要劲头对着国外市场,以回击外商的统一对外策略。为此,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加强统一和协调工作,加强我国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中,力求保持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平衡发展,巧妙地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主动出击,争夺市场。
  第四,加强名牌意识,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国民经济,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结合经济工作的两个转变,通过企业改造,行业改组,结构改变,重组和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中国名牌战略的实施纳入“质量——名牌——管理——集约——效益——质量”的良性循环轨道。形成企业争创名牌,职工重视名牌,政府保护名牌,国民珍惜名牌的氛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第五,利用已有的名牌商标,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商标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商标的延伸,即:将企业已有的著名商标延利到其它新产品中去。商标的延伸可以是在同一行业,也可以是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运用商标的延伸功能,这对我国已有的名牌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手段。当然,在企业应用商标的延伸时,必须十分注意新产品的品质,再施以巧妙的商标战略与策略,否则将会损害原来著名商标的声誉,降低其价值。
  第六,整顿商品流通秩序,加强对名牌商标的法律保护。一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办好国家名优商品专框和名牌商品批发市场,规范名牌评比活动,共同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二是简化《商标法》的注册程序,增加商标的保护内容并进行分类保护。三是给工商部门增加扣押、查封假货等权力,强化打击商标违法案件的力度。四是合理布局和增设商标事务所,充实代理人员,提高代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代理行为,提高代理效率。五是通过吸引国际客商,举办大型活动等多种方式,为中国名牌产品走向世界创造条件,以促进我国名牌市场早日建成。

地方政府管理   陈潮升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