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对甘肃省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 |||||
作者:佚名 人气:61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为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名牌战略,振兴甘肃经济”的战略部署,本文就如何更有成效地实施名牌战略,提出了四个具体建议 (三)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随着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国内社会不断变革,封闭状态下自我发展的局面已为开放的现代化技术经济发展的格局所代替。必须改变我省存在科学研究与生产脱节,以及科技成果外流的状况,切实走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开发名牌产品的道路。要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名优产品的源泉。回顾历史,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如半导体、核能、计算机、激光、光纤通讯等,如果没有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重大创新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一是高校与科研单位可向企业提供已达到实施或原形产品状态,使企业能够进而转为产品生产。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以及企业进行实践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三是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科研、技术、市场、消费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既丰富了创新的构想,也便于及时做出反应的对策。可见产学研相结合是把企业技术创新和名牌战略植入丰厚的活土中的组织保证。 (四)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把握好开发创新的方向。首先要调整好投资结构,在增量配置、存量重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下功夫,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能促进产品创新和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的技术改造项目上。其次要调整好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本省资源优势、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以及产业结构、产业政策要求,确定重点发展产品。发展品种不宜过多,确保在一年阶段里形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切忌全面出击,劳而无获。 (五)有效地筹集技术开发创名牌的资金。首先,企业要克服“短期行为”,注重自我积累。第二,通过实行股份制筹集资金,国家和地方要大力支持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第三,由于本省投资环境较差,因此应采取比沿海更优惠的政策,才能吸引外资。应运用政策、资源、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扩大开放,争取引进更好的外资。第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对西部经济一系列扶植政策,对西部的国有大中企业的技术改造应予以重点支持。第五,由于东部沿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机会与市场受到很大限制。而西部地区有潜在的丰富资源、低价劳动力及广阔的市场,东部沿海企业有向西扩张的愿望。我省应抓住机会主动联系,并制定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吸引和激励东部沿海企业来此投资或联合办厂。国家政府要为双方提供必要的合作信息、提供洽谈机会,进行组织协调。第六,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探索从机制上实现企业增资和减轻历史债务的途径与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第七,组建企业技术发展投资基金组织,从社会广泛吸纳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的投资。第八,按照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对无发展前途的小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拍卖、破产等办法加以处置,可集中财力大力支持急需通过技改和产品开发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企业集团。 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优质取胜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没有优质就没有名牌。要突出质量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真正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必须抓好设计、制造、辅助、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推行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C)。重点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建立企业质量领导委员会,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主任。质量管理部门为其办事机构。检验科室、计量科、理化实验中心、标准化室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从体制上保证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权限及职能。 (二)狠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的分解与落实,明确要求各级干部、尤其是第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质量。对各单位及其领导人的考核,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三)狠抓全体人员的质量教育,经常开展质量专题活动。如广泛深入地开展“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科室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公司为用户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四)狠抓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完善。集中力量大力宣传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严格按该标准的体系结构,对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质量责任、质量考核等作出明确严格的要求与规定,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信息反馈手段。对质量目标的确定,应主要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与爱好,并考虑技术的超前性及经济合理性来加以制订。管理中对全过程各个环节实行跟踪追溯,使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发挥作用,并达到规范化高效化的要求。 (五)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除保证工艺文件统一、正确、完整,以及严格工艺纪律外,对重点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点,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运用现代数理统计作图法(如控制图、直方图等),进行加工质量控制。此外,定期将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用户建议,分类分项目制定出质量改进与质量攻关计划,组成三结合的专业工作组,加以实施。同时,发动群众开展QC小组活动,对其成果进行采纳和表彰奖励。 四、发挥争创名牌与扩大规模的联动效应 本省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已创造中的名优产品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不足,生产产品不多而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有限,产品的知名度难以扩大与提高。显然,优质产品能否成为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知名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规划紧密相关的。不管是创名牌、还是保名牌,都要有一定的规模作基础。而且,规模生产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使名牌产品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而名牌产品的畅销优势使企业收益增加,又为企业扩大规模创造条件。可见,创名牌与扩大企业规模,可以互相联动、相互促进。因此,应使两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真联动的倍加效应。为此: (一)组建名牌企业集团。当前,一方面名牌企业限于人力财力物力而难以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资源大量闲置。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要抓住改革机遇,充分利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重组,以及“抓大放小”的战略要求与优惠政策,以名牌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购买、联合、租赁、股份制等形式,组建名牌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后,不仅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为创更多的名牌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尤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人才引进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为进一步进行技术开发和创名牌产品提供了重要条件。名牌战略与扩大规模联动,组建名牌企业集团,便可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应当注意,借规模创名牌也要量力而行,要根据企业规模和条件来决定创名牌的分量。只有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而且形成了创名牌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基础,适量开发和创造名牌产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搞好名牌延伸。名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要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的增值,就要充分利用用户和消费者对名牌企业的信任感和偏好,推出名牌系列产品,扩大名牌群体。企业也可把已成功的名牌挂在其他类产品上,通过搭乘名牌快车的策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当注意,搭乘名牌快车扩大规模,有较大的风险性,必须坚持质量为本,保证产品质量优良,否则会危及已成名的名牌,损害企业形象而得不偿失。 五、实行人本管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名牌产品是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企业信誉、企业精神、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凝结和集中体现。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是由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的精心策划和勤奋工作取得的。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和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名牌企业和名优产品。因此,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培养和使用人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的中心,认真制定与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应彻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纠正企业人才即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狭隘观念。一方面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目前最紧缺的管理与营销人才。特别重视造就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与择优选聘的人才竞争机制,运用行为科学理论,采取有效的物质与精神激励措施。并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企业领导及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和研究院所进修,有条件的可送往国外考察学习,使之适应技术与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为实现名牌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 社科纵横 吕元琮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