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名牌战略与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创立名牌产品逐渐延伸到创建名牌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相融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名牌战略与技术创新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们对此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在相当程度上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造成不利影响。 为什么国有企业不重视名牌战略?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多数企业仍在计划经济的惯性下运行,经营者观念及实践的滞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对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由于承包制等机制问题,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倾向,大多采用一种随波逐流的发展模式,即使定有发展战略,也往往当作摆设,没有得到全面、认真执行: 三是国有企业现阶段普遍对市场不适应,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大多数都在为“吃饭”问题而苦脑,对此问题无暇顾及,以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往复之中。 企业为什么要实施名牌战略及如何制定名牌战略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仅拟从技术创新对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重要性的角度出发,谈点粗浅看法,供企业界的经营者们参考。 应该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深刻地注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之中,并且近年来国有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是,这方面的投入由于一则规模不大且目标不明确,二则大都用在对国外二代技术的消化、吸收上,因而致使国有企业并未形成自己以创新收技术为基础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支持,企业制定和实施所谓名牌战略都将是十分空洞、脆弱和不稳定的。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教训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在某一特点领域或品种上形成了自己的名牌产品,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名牌产品对市场的强大拓展力和长久竞争力。仔细分析其原因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往往是把名牌当作最高的领奖台,抱着“今日堂上有西施,不愁门外无女婿”的旧框框,再不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创新开发,几十年“一贯制”,到头来只能是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成为竞争的落伍者。而近几年来靠“狂轰滥炸”的广告效应产生的名牌,由于没有坚实的创新性技术为基础,也一一经过短暂的热闹之后沉寂下去了。这些教训都说明了一点,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是名牌壮大发展的金钥匙,科学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在现代经济中,一个没有领先技术,单纯依靠出售简单劳动和低技术、廉价产品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人才和技术优势相对集中的国有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在企业目前有限的资源和需要突破的技术领域间做出有效的安排,尽早形成自己以创新性技术为基础的、竞争力强大的名牌产品。 首先,还是要转变观念。这一口号虽提了多年,但始终没能富有成效地体现在实践中。为什么非要等到企业为生存问题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才能有所领悟?为什么不能把事后总结教训变为事前有效控制?企业决策者及员工陈旧的经营,管理意识和落后的品牌意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挑战。 其次,企业的决策者需认真分析和确认对企业发展有关键影响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要素,并要从加快优势与要素积累的角度出发,制定并认真实施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从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第三,要在消化产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市场未来需求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若干项技术进行根本性突破,以培育和壮大自己的品牌,形成本企业在一个或数个产品领域间的强大的竞争力。 总之,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名牌战略与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创立名牌产品逐渐延伸到创建名牌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相融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这对于品牌意识普遍淡漠的我省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山西科技 李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