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地区货运需求、货运市场以及铁路运输生产的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货运信息中心的构想,并就其结构、作用、任务等进行了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完善,运输市场的运输需求、市场管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它运输方式,特别是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已经形成了与铁路运输竞争的局面,这使得铁路运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营销机制已势在必行,它已成为中国铁路摆脱困境、求得发展的客观要求。 1.建立货运信息中心是完善货运市场营销的基础 所谓货运信息中心,就是以货运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收集、整理地区货运需求信息,制定运输组织方案,组织装车,扩大市场,提高货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中心机构。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运需求的特点 (1)运输需求者——货主,成分多样、数量大。运输需求者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经济单位,已是多元化结构,有国营、民营、私营,有大单位、也有小单位;相对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货运需求的源点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源——货主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泛,其对运输量的要求也有很强的离散性,表现为有的发生次数多,有的发生次数少,有的量大、有的量小,有的规律性强、有的无规律性。货运信息就是我们的市场,通过建立货运信息网络,将货运信息有效地收集和利用,才能掌握运输市场的主动权。 (2)货运时间性要求较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千变万化,物流的产—储—运—销这一过程反映到运输环节上,就表现为从货运需求产生到实际装车的时间越来越短,货运的时间性要求也就越来越强。零散的物资受市场影响大,相对于受市场影响小的物资以及大宗稳定物资的到货期限要求更为严格。这就使我们现行的货运计划显得十分呆板,各个铁路局货运计划兑现率在50%左右成为必然结果。只有建立货运信息中心,并适时分析、整理所收集到的货运信息,才能合理制定货运方案,及时安排装车,真正达到安全、快速的运输要求。 1.2市场竞争迫切要求铁路运输建立货运信息中心 货运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的竞争。交通部1996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其中第8条提出“培育和发展货运市场要以中心城市和运输主要枢纽为龙头,以重点港站、商品主要集散地和大型厂矿所在地为依托,以各种形式的货运站点为载体,联结城镇、辐射乡村,配置、吸引相应的设施和服务功能,达到相互联系、信息灵敏、工作有效的要求,在总体上满足货畅其流的要求。”其目的是建立多功能货运信息服务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就是资源,就是效益,公路的货运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大大提高其竞争的实力。这一点警示我们,如果我们不利用铁路的整体性、协作性优势,加快建立货运信息中心,就会使其信息匮乏,在竞争中处于新的被动之中,最终失去生存基础。通过建立地区货运信息中心,及时掌握货运信息,适时制定运输组织方案,充分发挥铁路的自身优势,才能巩固和扩大铁路现有的市场领域,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能力。 1.3货运信息中心是建立铁路大市场营销机制的基础 以1997年4月实行新图为契机,我国铁路正在建立和完善货运营销机制,改革货运计划,推行合同运输,提高服务质量,并积极进行促销宣传等。专家们已提出了加快建设运输计划信息系统的构想,以便实现货运订单、货运计划、管理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电脑化,托运人便可随时随地提报任何时间的运输请求,铁路部门可据此随时处理、及时形成以货运信息中心为基础的运输生产计划,调度车辆,按时装车。逐步建成具有采集、分析信息和监测市场功能的货运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货运计划、技术计划、运输方案、实际装车和市场信息一体化管理。这实际上是对建立货运信息中心提出了初步设想。 建立铁路货运信息中心,可实现将铁路的信息“触角”伸入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网络体系,将网络终端伸入到大型厂矿、重点港站、商贸基地、仓储基地等,广泛及时地采集到各种货运信息。 建立铁路货运信息中心,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才能真正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营销队伍。现行营销机制,主要是以车站为中心,以车站为单位,各自为战,开展营销活动,靠的是职工走出去宣传、“拉货”等,货运信息沟通慢,营销过程人为因素造成间断,而且营销活动仅限于车站争取货源,没有体现出铁路部门的整体性,也就很难保证整体的效益。例如,同在一个城市的两个车站共抢一个“货主”,有车无货、有货无车的现象时常发生。建立铁路分局和枢纽地区的铁路货运信息中心,使货运信息由零散走向集中、由独立作战变成分工合作,建立一支独立的、反应快速的营销队伍,才能充分发挥铁路的整体优势,扩大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换句话说,就是实现“采集信息,争取货源”和装车的相互独立,形成以争取货源来扩大整体装车数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而具体在哪个站装车只是货运信息中心的一个优化组织问题。这样就会使分散的营销网点组成规模化、整体化的营销网络,实现铁路运输系统的大市场营销。 1.4货运信息中心是优化运输生产组织的基础 我国铁路现行货运生产是以计划经济模式为主的,枢纽内货运站人为地划片分工,运输组织以货运站为起点,根据货运站上的货物种类及其多少来调配空车、组织取送或开行小运转列车,这种组织方式造成了货车运行效率低、装车过程中停滞时间长、集中化程度低。通过建立货运信息中心,就可以全面采集货运信息,及时加以分析、整理,使货源→货流→车流的运输生产过程实现系统优化,尽可能地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根据铁路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和目标,以货运信息为基础,通过货运信息中心来合理安排货物的装车地点、实现集中化运输,提高运输质量与效率,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市场营销环境。 2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建立 2.1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任务和目标 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任务,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及时、准确、广泛地将营销人员采集到的货运信息汇集到货运信息中心,货运信息中心再根据地区运输生产系统的状况(如空车状况、技术设备能力状况等)实现货源→货流→车流的系统化再组织,同时提供其它信息服务、组织管理等功能。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目标,就是适应市场,通过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来优化运输生产组织,扩大货物的装车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铁路运输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铁路的综合竞争能力。 2.2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组织机构与信息网络体系 (1)组织机构。信息中心的任务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以便实现高效能的生产管理。该中心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严密的原则。组织机构基本设置如下:①铁路货运信息中心领导机构:该机构是铁路货运信息中心的核心,负责中心的决策、组织管理与工作协调;②信息处理部:负责日常货运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编制货运信息表报;③生产调度部:根据货运信息表报,制定、优化运输生产组织方案,并调度组织实施;④技术管理部:负责运输业务、规章、安全保价、统计分析等技术保障。货运信息中心组织机构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