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信息化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促进金融服务业务不断向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从树立银行卡市场营销理念、改革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大服务”、“大市场”的市场营销格局、加快银行卡网点建设步伐,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等四个方面入手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金融事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未来的21世纪国民经济信息化将成为当今的发展目标。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00亿元左右;并预测到2003年,国内银行卡发卡量由现在的2千多万张增加到2亿多张,占全世界发卡量的1/5以上。随着我国所有制的深入改革,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我国商品零售网点、消费网点将达到几千万家。中国终将成为世界电子货币大国。这些历史发展机遇,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促进金融服务业务不断向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一)树立银行卡市场营销理念,勇于冲破传统金融意识的束缚,大力发展以银行卡业务为主体的金融零售业务。 银行卡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社会公众要转变陈旧的金融意识,首先是银行业要树立新的营销理念,通过确立和贯彻银行卡市场营销理念,来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公众消费和支付观念的转变。 要树立银行卡业务“大市场”理念。所谓“大市场”,是指把银行卡作为一种金融商品来对待,通过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交易主体,按照同一服务规范、同一标准以及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平等的银行卡交易,以充分实现银行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大市场”的要求是,银行卡不仅是一个银行的产品,而是社会商品;特约商户不仅是一家银行的商户,而是所有银行卡的商户;银行卡的通存通兑不仅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和指定的银行中实现,而是能够在整个金融清算渠道中自由流通。因而,开发银行卡市场首先要做好本地市场,继而打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要树立银行卡业务“大服务”理念。所谓“大服务”就是发卡机构与发卡机构之间、银行卡业务与其它业务之间、各种不同从业人员相互之间、银行和社会之间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服务整体。它们都是这个“服务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大服务”的要求是,银行与银行、银行与社会、银行内部的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所从事的不同工作岗位,以及服务要素之间都要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相互提供完美的服务。那种在服务问题上部门所有、行业之别、业务种类之分,都是陈旧的服务观念和落后的产品意识。要树立银行卡业务“大业务”理念。所谓“大业务”,是指通过不断扩大发卡量,为持卡人向特约商户承诺持卡交易信用,通过持卡交易为社会节约现金使用和现金流通费用,通过为持卡人核定消费信贷额度提供循环信用。“大业务”要求银行卡要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则是一种良性循环。银行卡业务规模越大,对市场的冲击、对消费者支付观念的影响力以及为社会承诺的信用额也就越大,从而改善了社会受理环境,增大了银行卡交易量,减少了现金使用,并节约了流通费用,并由此促进了零售业务占比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和银行卡规模的扩大以及消费信用额度的增长。 要树立银行卡业务“大信用”理念。为持卡人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是“大信用”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大信用”的要求是,通过发展借记卡来培育银行卡市场,并为发展贷记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国际卡来逐步规范人民币银行卡,并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要树立银行业务“大网络”理念。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不同行业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地区之间、行际之间、银企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乃至国内国际之间要形成一个强大的电子化网络,这是受理银行卡环境的最高境界。 (二)改革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发挥银行整体优势,解放发展银行卡市场的生产力。 金融零售业务又称金融私人业务,其特点是交易金额小,产品繁多,网点覆盖面大,服务对象广泛,每个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现在的问题是,不同的金融零售产品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不能形成合力;不同的零售金融产品采用不同的载体,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化要求。从而,导致银行卡业务的诸多矛盾,致使其它零售业务的发展滞后。其症结在于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僵化,在客观上使银行卡业务受到无形的牵制。不仅如此,由于其它金融零售业务受到本身业务的局限性,未能有效地发挥新科技、新技术功能,这种状况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影响着中间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的发展。因而选择适当的时机,改革商业银行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快实施会计制度“三统一、四集中”的步伐,真正落实银行卡的统一管理,为改革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其次,改革零售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重新构造零售金融业务经营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第三,改革金融零售业务产品结构和高成本负债结构,大力开发中间业务新产品,以“一卡通”为载体,全面推进代收代付业务,形成对公负债和对私负债“此消彼长”的稳定机制。 (三)科学地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形成“大服务”、“大市场”的市场营销格局,提高银行卡的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 科学地制定和实施适合中国银行卡市场特点的营销战略,准确把握银行卡的市场定位。首先要确立大众化营销战略。突破口仍然放在代发工资、代收代付各种公共事业费用上,市场目标是培育广大工薪阶层的消费者和富裕起来的新时代农民。这个市场既是现成的市场,也是潜在的市场,更是未来中国银行卡市场发展的希望。其次是确立市场导向营销战略。在这个营销战略中,重点是高层次、高消费的群体;要千方百计让他们持卡、用卡,发挥市场导向的示范性作用,以拉动整个银行卡市场的发展。三是确立银行卡品牌营销战略。要把银行卡的市场营销溶合到商品交易的市场营销中,抓好银行卡业务的促销宣传。要像国际银行卡组织那样,敢于在品牌战略上投资,从而提高银行卡的知名度。四是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刺激消费;通过不断地扩大交易额来巩固和发展银行卡市场,并由此提高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 (四)加快银行卡网点建设步伐,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 统一银行卡技术标准,并向国际标准靠拢是银行卡发展的趋势。因为不同标准的数据接口、不同的业务管理和收费分成管理办法,不利于统一管理和银行卡联网。要加快金卡工程建设步伐,扩大覆盖面,完善网络工程功能,重点解决好资金的清算和交易授权的畅通无阻,继而开通信息服务。要按照银行卡业务运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各家专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功能。首先要做到本系统的联网,继而相互放开数据接口,实行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的浪费。要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全国银行卡网络建设,为银行卡网络提供技术援助。国家要对社会化清算网络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大力建设公共网络系统,确保社会化清算系统的配套实施,从而推进社会电子货币的建设。 中国城市金融 刘承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