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零售企业组织化程度,降低进货成本,提高经营水平,节约管理费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是解决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效益滑坡、中小型零售企业陷入困境问题的必要手段。至于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则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对中小企业进行经营体系的重组;(二)大型零售企业进行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和连锁企业;(三)股份制是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80年代以来,一场规模空前的企业兼并浪潮在全球涌起。这次兼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谋求长远发展的理智兼并和规模扩大。以规模化经营的种种优势来拓展市场,成为企业经营的一大利器,在金融、工业、服务业、商业都显示了巨大的能量。本文将从规模经营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效益滑坡、中小型零售企业陷入困境的问题。 一、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零售企业组织化程度,降低进货成本。当前,我国的零售业多为各自立户、独立经营、小而散的模式,组织化程度低,进货批量小,资金紧张,进货时没有优势难以取得低成本的货源,其中部分商品采用赊货代销或引厂进店的办法,虽缓解了资金压力,减小了风险,但商品价格上升,竞争力降低,同时引厂进店也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实行规模化经营,统一大批量从厂家进货,厂家不仅愿意以较低的价格供货,还可以按定单生产商家指定的品种和样式。同时,对库存商品统一管理、调配,减少库存,节约保管费用,减少资金占用,这是降低商品流通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提高经营水平,节约管理费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只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才能吸引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加盟,给予其施展才能的空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反过来,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员的精干、组织化程度和效率的提高将会大大降低管理费用。 (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零售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因素,由于我国零售企业多数门店小、分散经营,各自承担经营风险,因此既不利于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融资能力也很弱,资金短缺,企业不能进入良性循环。实行规模化经营,零售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有利于从银行和资本市场上取得经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由于资信的提高,可降低融资成本,使企业的发展有资金上的保证。 (四)有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到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如电脑系统、先进的通讯网络、高效率的配送中心等。例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80年代初与休斯公司合作,花费2400万美元建造了一颗通信卫星,于1983年发射升空,至1997年前后共花费7亿多美元,建立起全美最大规模的企业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商户管理及配送中心、财务、计划、价格、库存和员工管理等许多部分,管理人员通过电脑可以和全球任何一家分店、配送中心取得联系,准确掌握商品、销售、库存、订货、财务和员工等情况,商讨和决定各类事项。因此,虽然整个企业规模庞大,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很强,运转效率很高,这些都依赖于高技术的运用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五)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近几年来,投资大型零售商店就像栽“摇钱树”,老企业纷纷投资扩建改造,扩大营业面积;社会各部门也竞相投资零售业,豪华、高档的商厦到处拔地而起,商业网点的扩建速度空前加快。但是,由于购买力的增长抵不上商业网点的急剧膨胀,“僧多粥少”的格局致使大型零售商店销售回落,利润减少,费用增加,资金利润率大幅降低,有的亏损严重,关门停业。1995年以来,随着广州国丰、天津仟村、北京信特等几个营业面积超过万平方米的零售企业相继关门停业,中国零售业高利润、低风险的神话被打破了,零售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 从现实国内零售业竞争激烈、效益下滑的原因看,一是处于商业区的各大零售商店多方投资,各自为政,并多集中于一地,分散了购买力,形成“人人都吃,人人都吃不饱”的局面;二是定位趋同,经营无特色;三是建设投入大,成本大大超过预算,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以规模化经营避免恶性竞争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在建立销售网络前,要有远见,在选址、总体设计、经营特色上避免雷同和过于集中,回避过度竞争;二是在已形成的商业集中地,用以强并弱、强强联合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根据市场的需要、各门点的具体条件,统一谋划,使该商业区形成高中低档分流、商品销售、服务娱乐成龙配套的商业中心,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形成本地区合理的商业体系,避免恶性竞争。 (六)规模经营有利于实现零售业的跨国经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各国零售业提供了机会,在世界著名的零售商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零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创造了条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国际通讯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际金融业的发展,使全球空间相对缩小,它为各国贸易伙伴和跨国公司之间信息传递、货物运输、资金流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使跨国公司可以从全球寻求最优的货源和具有最高利润的市场。要做到既稳占国内市场,又能开拓海外市场,靠小企业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建立实力雄厚、拥有众多网点、有足够规模的零售企业才能掌握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与洋商一争高低。 二、零售企业实现规模经营的途径 (一)对中小企业进行经营体系的重组。在当今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中小型零售企业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必须加大对企业的改组、改革力度,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 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因势利导,以资产为纽带进行经营体系的重组,使原独立经营互不联系的门店,组成偏重某类商品经营的连锁企业,实现经营和组织的规模化、标准化、单纯化,实行统一进货、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建立配送中心,发挥规模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2. 对分属于不同单位、不同经济成分的中小型零售企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优势互补、平等互利为原则,用特许连锁的形式,组成销售网。 (二)大型零售企业进行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和连锁企业。采取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使企业上规模、经营管理上水平。我国的商业企业要在“抓大”上做文章,通过存量资产的重组、并购,发展企业集团,提高规模经营效益,这已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对于现有的属于多个投资主体的大型零售企业,不搞个体规模扩张,而是从盘活资产存量、发挥现有设施作用出发,联合起来走集团化经营之路,扩大整体规模。根据各网点的具体情况,在集团内统一谋划,使各门店各具特色,分开档次,避免相互竞争。能够共同使用的资产,如仓储设施、运输车辆、电脑中心、流动资金等实行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各企业之所长,不强调单纯的商品销售额,要在经济效益、提高效率、降低费用、资产增值、科技进步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骨干企业市场知名度高、有丰富经验、信誉好等优势,创立服务品牌和商品品牌,探索某些商品集销售、生产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获取高附加值的效益。 2. 国有大型零售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百货连锁企业。如在一个省将属于商业系统、分布于各大中城市的大型商店组成连锁店,引入连锁经营的管理方法,势必能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节约管理费用,提高服务水平,避免相互竞争,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对国有零售企业的这种重组、构建将会提高国有商业的实力,突出经营特色,增强融资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扩张能力,建立起我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构建全国性大企业乃至跨国企业。 (三)股份制是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进入90年代以来,股份制以其特有的优势和魅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零售企业中也同样作用巨大,销售额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多为股份制企业,股份制已成为企业扩张的强大武器。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股份制可以从两种途径来实现企业的扩张: 1. 以原有企业为基础,将其改组为股份制企业,通过上市筹集到巨额资金,发挥原有品牌、管理、货源等优势,通过新建、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实现扩张。如上海华联商厦自改制上市以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场地、设备、人才、信息和商誉等要素,开拓资产经营,发展商品经营,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吸纳社会资源、优化资产配置的功能,使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经营管理化。作为重点开发的新项目,华联超市在全国市场已迅速崛起,至1997年底门店总数达到了248家,辐射到6个省市、60多个城镇。1997年华联超市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实现利润3137万元,超市业务已构成其主营业务的半壁江山。资产经营和商品经营的有机结合,给华联商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2.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股东,发起设立股份制企业。运用募集的资金引进先进的商业经营形式。如商业中心、连锁经营、仓储销售、定牌生产等,从建立企业开始就采取高起点、大规模的形式,在公司上市后,通过发行新股、配股融通资金,加大投入,建立更多的网点,来实现规模经营,占领市场。 通过以上的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实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是十分必要的;其发展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也已具备。笔者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必将建立起一批规模巨大的零售企业,对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会起到推动作用;对外可抗衡洋商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并能走出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零售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商业经济研究 孔微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