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营销方法和手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陶瓷工业应如何面对现实,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摆在每个陶瓷企业面前的新课题。 营销作为一门学科,早已得到人们的共识,在本世纪初,营销学问世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对营销的内容及策略进行研究。国内对营销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一些营销举措,例如:有奖销售、包退包换、以旧换新等等,但究其实质,这只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营销策略。真正的营销策略是指“构思、货物和劳务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策划与实施过程,即为了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交换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营销方法和手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陶瓷工业应如何面对现实,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摆在每个陶瓷企业面前的新课题。陶瓷产品的营销策略是以陶瓷产品的技术经济特点为依据的,不同的产品由于技术结构和用途不同,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有所不同。但就整个陶瓷行业来说,其营销策略亦有共同点,就目前而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企业形象策略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它是企业潜在销售额,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产品的同质性大于异质性的今天,它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已变得比产品本身和价格更为重要。卖产品先“卖企业”,其涵义是指卖产品前,先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企业的生命力,其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我国一些陶瓷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企业形象即CI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早几年,广东佛山陶瓷集团率先邀请台湾CI策划专家在佛山作了一场“真正体现智慧魅力”的企业形象报告后,紧接着重庆市科季CI专家赴四川陶瓷厂,与川陶约定导入CI战略,使CI在陶瓷界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大多数企业由于对CI的涵义缺乏正确理解,抱着将信将疑或者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模仿,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CI策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企业(或公司)的外观形象;经营者形象;社会信誉形象;技术形象;市场形象;未来形象等。实施CI策略需要较大的物质和智力投入,而且这种投入不能马上见效,即使见效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但它毕竟是一种投资行为,根据CI理论,它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277。 “创造”第一的策略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潜在意识里,往往只有第一,无视第二。因此有胆识的企业家就是善于“创造”第一的企业家。 目前,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第一”层出不穷,例如,企业规模全球,全行业第一,企业的技术全国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第一个合资企业,最先采用国外某项先进技术等。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成功推广。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国家鼓励兼并,实施亏损(严重亏损)企业破产的政策,企业集团迅速形成,出现不同层次规模第一的厂家。如果能借助广告和媒体宣传,消费者显然会对这些“第一”转化为对公司的技术、经营者形象和产品的质量“第一”的印象,从而有力地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 值得注意是,这里所指的“第一”是指某种意义上的第一,也就是说,如果有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自然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则应创造。不是全国最大,就应是某地区最大;只要某一种产品质量第一,就应大力宣传。“第一”本身就是效益,据国外统计,第一品牌产品能创造出高于第二品牌4~6倍的利润,而且当第一品牌一旦拥有广大消费者,产生的效应是经久不衰的。 当然,“创造”第一必须注意质量,不能有名无实,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否则会给消费者虚假宣传的印象,失去“第一”的效果。 质量认证策略 所谓质量认证,就是陶瓷企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权威机构通过ISO9000或GB-TI9000认证。以解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心理顾虑。特别是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例如高压电瓷、电器、建筑卫生瓷、建筑瓷尤为重要。八五以来,我国陶瓷企业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获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整体看,由于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企业的设备、人力和资金等内部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企业老牌子产品质量下降,新产品开发不出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在国有中小型企业上,电瓷、日用瓷生产企业尤为突出,过去生产的某些很受用户欢迎的产品,由于技术断层现象严重,现在无法生产,企业形象大损。 近年来,我国虽有少数陶瓷企业获得了ISO9000或SB-TI9000认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就多数陶瓷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难以上去,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基础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正反经验表明,质量是销售的前提,抓住了质量就等于抓住了企业命脉,质量认证为企业产品销售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条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创名牌产品、名牌商标策略名牌产品首先具有高的质量内涵。因为质量和品牌是紧密相连的,任何名牌都是以上乘的质量作保证,丧失了质量也就丧失了名牌。其次在于特色鲜明,这是名牌区别于其他一般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志。产品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及造型方面的特色,都是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因素,企业一旦某种牌子出了名,就可惠及其他,产生连锁效应。也只有名牌才有可观的高附加值。 过去,我国陶瓷有过一些相当不错的产品,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玲珑碗,群力的釉下彩,山东的滑石瓷等,但很少作为名牌加以宣传、巩固和发展,失去了有利时机。名牌可以是地区名牌、全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世界名牌有多个层次,层次越高,市场占有率越大,商品的附加值也越高。创名牌就是创全国名牌、世界名牌。 创名牌的同时,要注意提高一般产品的档次,因为名牌产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产品不是名牌,就是高档产品也不等于名牌,但高档产品的售价远远高于中低档产品,如表所示。从表上可见,高档瓷的售价为中低档瓷的3~5倍。 名牌产品还必须有名牌商标,以利于对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加以区别。同时,名牌商标可以是某种产品,也可以是该企业的系列商品。企业只要牌子出了名,就可以产生轰动效应,这无凝对企业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激发消费者兴趣的策略陶瓷是一种耐用消费品,由于长期品种单调,许多餐馆、家庭仍是一些低档陶瓷产品占领着。在城镇居民家庭中,似乎难以发现几件高档产品,即使有几件,也是几十年前生产的,而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早已消声匿迹了。说明陶瓷产品的开发进展甚微,或没有引起公众的认同。 陶瓷工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加大力度整顿老产品,开发新品种,推出陶瓷精品。 首先对过去包括现在生产的产品应认真分析研究,公众喜爱的产品应加以重点扶植,推陈出新,把精品推向市场,同时新款式、新品种、新花样要尽快开发,以取代旧的低档产品。 其次应赋予产品浓厚的文化色彩,把使用与欣赏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文化韵味,使人们在对产品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物质与文化的享受。这一魅力主要通过外观设计、颜色、花纹、图案来营造。 第三要加大宣传,注意宣传效果。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电视广告,还可采取用产品赞助某项活动,街头标语、新闻报道、上门宣传、产品展销等。深入调查研究,做好产品销售定位和促销工作。不同的产品,其销售定位不同,开发新产品首先要做好销售定位。中低档产品当然针对普通大众,普通公司、小餐馆,其宣传要给人得体、实惠的感觉;而高档产品无疑是突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品质和形象,借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和星级酒家的青睐;注意产品包装,开发礼品和旅游产品。一旦认准了某种定位,就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在某一地区乃至全国展开“地毯式轰炸”宣传,形成轰动效应,使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同时,宣传还要有持续性,保持持续不断的影响宣传方式。 中国建材 胡智荣,胡鹏,冯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