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塑造浅论           ★★★ 【字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塑造浅论

作者:佚名     人气:47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以实现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素质提高的基本目标则是把人塑造成经济人和道德人。本文还就道德人塑造的主要方面及经济人塑造与道德人塑造并重方面有所论述
  一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它无可争辩地居于自然界、历史和社会的主体地位。人在客观世界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中,从远古至当代,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大作用。因此,在人类社会中,必须以人为本,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以实现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当代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现代化建设在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人的现代化。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即社会的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它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现代化建设都是靠人去实现的。可以这么说,社会发展的状态,决定于人的发展状态,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人的问题。因此,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搞现代化建设,仅仅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且,没有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曾深刻而尖锐地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和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技术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及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型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张。”从根本上讲,人的现代化如何,对社会的现代化的成败盛衰起着决定作用。
  我们所谓的人的现代化,其实质是要求人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由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传统人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代人的转变。它一般包括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不难看出,人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或者说是人格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个转变或转型,就是人的塑造的过程,是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二
  人的塑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基本目标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把市场经济主体塑造成经济主体,按照经济法则行事;二是把市场经济主体塑造成道德主体,按照道德规范行事。这两个基本目标的实现,无疑要造就两种人(或两种人格):经济人和道德人。所谓经济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按照经济法则行事的人;所谓道德人,则是指以追求道德完美为主要价值取向,按照道德法则行事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种人,不容置疑都是需要的。人们如果没有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民主法制观念,不懂得价值规律,市场就不活,经济就难繁荣,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但同时,人们如果没有诚实守信观念、公平竞争观念、社会效益观念,对社会及他人负责的意识等,市场经济也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可以融为一体的,例如,有些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精于经营、勇于竞争,而且不越道德与法律雷池一步,致富后捐助社会,造福人民。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这样不能忽视也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们在市场观念日渐增强,大踏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管理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等都有很大程度地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双脚涉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头脑却还冥顽不化停留在小农意识的框架中,思想道德滞后的问题相当严重,表现出与市场经济观念的极不适应。例如,有的人只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有的人见利忘义,物欲横流,只求利己不管他人;有的人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提高以后,追求腐朽、落后、愚昧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缺乏起码的责任心、仁爱心、同情心、羞耻心,见伤不扶、见难不帮、见死不救;有的人法制观念淡薄,偷漏抗税、坑蒙拐骗现象严重,等等。总之,随着人们不断地走向市场,成为经济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却表现出严重滞后、面临着亟待提高的问题。如此严峻的现实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的塑造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

  三
  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塑造怎样的道德人,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深入探讨的问题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我们设计道德人形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当前现实,我们认为,道德人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道德人应当具备爱国主义思想。《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五爱”的核心是爱祖国。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作为道德人,首先就应该有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有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争取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
  其次,道德人应当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观念。《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道德人应当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当具有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应当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第三,道德人应当具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具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第四、道德人应当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养成热情正直、纯朴厚道、和善宽容、谦敬礼让、自强自立、节用爱物、崇德重义等良好的品德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最后,道德人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这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中,道德人应当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在学会运用价值规律支配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和习惯。
  四
  中国传统历来重精神、重和谐、重道德、重义轻利、重理轻欲,即如古训所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贫”。在这样的传统下,经济和道德被看作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方面,好象从事经济活动就必然道德沦丧。按照这一逻辑,如果要做道德人就不可做经济人,反之亦然,二者仅能取其一。在我国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也有不少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经济杠杆起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法制调节和约束人的行为,思想道德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可有可无。因而,利益的强化和道德的弱化,经济人的健康成长和道德人的渐趋萎缩,是正常的。这种看法显然不适应当前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社会现实,有失偏颇。一方面,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既体现着社会主义阶段高尚的精神风貌,也体现着市场经济的共有规律。况且,在现实中无视经济利益不要物质依托的“纯君子”也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文明的商品经济,诸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究信誉等,都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从现实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讲物质利益,不讲道德规范,听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整个社会风气肯定极为糟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要受到很大影响。我们讲,经济人和道德人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而且,不仅可以而且应当,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经济人塑造和道德人塑造并重,而且更为重视道德人塑造。应该说,把人塑造成“全面人”,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殷都学刊   桑希君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