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浅析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的影响         ★★★ 【字体:
浅析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的影响

作者:佚名     人气:56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多元趁向中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既重视理想追求,又注重实际,厌恶空头政治;二是既重视精神生活的高雅充实,又注重舒适丰富的物质生活;三是既注重对金钱的追求,又痛恨一夜之间的暴富和腐败现实;四是渴望成才,注重真才实学。市场经济的负效应警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不能有丝毫的削弱。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导向,应成为我们实现现化目标的战略基点
  一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严竣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一方面,人们追求效益,竞争进取,推动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另一方面,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因此,道德建设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我们对青年人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分析评价,不能脱离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我们观察青年思想道德行为的视角和标准,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
  唯物史观认为,归根到底,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中吸取道德观念的。市场经济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以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从总体上带动着道德的进步。近年来,青年的思想道德变化,也从不同侧面直接、间接地反映出这种道德进步的趋向。总的来看,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道德观念,在多元趋向中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其中进步趋向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二重性的表现,一是既重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又注重实际、实惠,淡化空头政治,厌恶形式主义,呈现出明显的务实倾向;二是既注重精神生活的高雅充实,又注重尽可能舒适丰富的物质生活,崇向知识,而苦恼于知识界低收入的窘境;三是既注重对金钱的追求,又信守“劳动致富”,“取之有道”,对那些一夜之间暴富现象不服气,痛恨腐败现象;四是渴望成才,注重对真才实学的渴求。总之,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更多地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受利益调整的支配,受市场经济原则的导向,在矛盾冲突中发展前进。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牵动着当代青年的思想情绪、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具体地分析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的变化,准确地把握哪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进步的变化趋势,哪些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悖于我们培养目标的变化,清醒地认识这些变化同市场经济的双面效应有什么本质的联系,就成为当前思想教育中迫切需要搞清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分析在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效应中,哪些是对青年思想道德长期起作用的影响,哪些是不属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或不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目标和内容,而且直接关系着我们培养的人才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正在成为促进青年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进步的主导因素和驱动力。
  首先,市场经济成为构建道德价值原则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市场经济关系为基础,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而作为某一社会的道德价值原则,必须能够反映该社会的社会关系实质,反映当时社会道德生活的现实。作为社会道德价值的原则,必须能够表明该社会道德与以往道德的联系,又能体现该社会道德与以往道德的本质区别。作为社会道德价值的原则应当能为说明其他原则和规范提供依据。因此,在考虑道德价值原则时,就要围绕着道德的基本问题这一线索去展开,把握和界定道德的基本问题,而且能够表明特有道德价值体系的基本性质的道德范畴,才能担当原则这一角色。总之,社会道德价值原则要能够直接为其所归属的特定的道德价值体系所认同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定性。构建社会道德价值原则的出发点,自然也是构建当代青年道德价值原则的出发点。

  其次,市场经济强化着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使国家、集体的利益同个人利益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企业,经济人主体地位的确立,成为市场交换的基础。这就把人们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锅饭、铁饭碗等社会依附中解放出来。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具有了空前的价值。关心经济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兴衰,真正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种变化趋向,在青年人身上有着明显的反映。表现在当代青年观察形势的视角,以经济建设为轴心,围绕经济变革而展开。他们观察政治局势的稳定,更多地着眼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分析影响政局稳定的因素,更多地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从而对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出现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热潮,普遍感到振奋和欣喜;对中央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举措,普遍表示信赖和肯定;而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如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物价涨幅过大,一切向钱看及腐败现象蔓延等,也成为当代青年困惑所在。根据1994年上半年对大学生进行的滚动调查的答卷,对关于影响政局稳定的主要因素所作的三项选择中,比例最高的是“党风不正,腐败现象蔓延”,占84.3%;其次是“经济失控”,占45.7%;第三是“农业问题未解决好”,占34.7%。他们普遍担心大中型企业步履艰难,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担心分配差距拉大“富了东南,亏了西北”,等。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改革和现代化的建设前景,当代青年还是更多地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生产力发展的视角考虑,对建立市场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这都表明,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青年心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对经济发展的热切关注,表面看似乎青年人的政治热情不如过去浓烈,好象轻淡了政治,实际上是青年的政治思考力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真正转移,政治热情向支持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的转移。表明他们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已从过去高谈阔论,感情冲动式的忧国忧民,转向更多的冷静思考实践,实事求是地思考中国的事情,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是青年人社会责任感的真正强化。
  再次,市场经济激励着当代青年竞争进取、完善自己的紧迫感。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的杠杆。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通行的原则。它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渴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人们从竞争的成败中,体验到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性。经济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交流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的频繁,拓宽着人们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增强着人们的参与意识、整体观念和决策选择能力。市场机制的这种驱动力,激励着当代青年。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选择,以德识、才学各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面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开拓,青年有可能从依赖性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同时,市场经济突破了民域地域的局限,使青年的视野扩大了,在人类文明中吐故纳新,充实自己的内在素质。归结以上变化,显示了一个基本事实:作为青年的内在含量增加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尊严和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得到了发扬光大。这些变化既和现行的道德律令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也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问题,同青年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理解紧密联系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理解,认同比例最高的观点是“竞争是无情的,适者生存”,占88%;“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占69%;“应破除‘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观念”占64.4%。

  综观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上述变化,鲜明地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总体上促进着青年人思想道德的进步。然而,在我们的思想教育中,能不能旗帜鲜明地肯定这些进步,能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改革开放的大变动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因势利导地引导青年前进,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课题,也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真正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问题在于我们过去很长时期,把思想道德同经济割裂开来,把思想道德同利益、效益及金钱对立起来。用这种观念和标准进行价值评价和道德评价,就不能把个人的利益意向与利已主义加以区别,就不能把追求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同拜金主义,道德沦丧加以区别,从而就看不清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思想道德的进步。应当看到,在社会生活中,谋利,获利赚钱,具有同人类一样长的历史,并不是资本主义市场所独有,并非都具有资产阶级道德的属性。中国传统道德中并不否定谋利,而是要取之有道。从宏观上讲,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效的经济行为本身就具有伦理性,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借助竞争的杠杆繁荣企业和经济,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使更多的人充分发挥才能和积极性,活得更有价值,这本身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一种伦理的目的,也是道义之所在。从个体说,个人利益意向,市场行为的利益追求,是市场机制运行所不可缺少的动因,也是人们成才成德、成就事业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志向和追求,或对自己的利益关系失去了取舍的自由,或失去了根据自己的良心安排自己的生活,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那又有什么道德可言呢?这不正是十年动乱及“左”的统治时期伦理道德的悲剧所在吗?
  三
  我们考察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的进步,不能离开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同样,研究青年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取向上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脱离开市场经济及其负面效应。当前青年思想道德方面的迷误和困惑,分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与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对改革的理解,特别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更应该看到,它们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思想实质上说,这是更根本的将长期起作用的原因。
  第一,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益,个人利益更加得到肯定和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规范导向和政策引导,就会产生只看到个人和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倾向,导致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泛滥。
  第二,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是对伦理上公平原则的否定,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价值观,不考虑各人在能力和境遇条件上的差异。这种价值观,在本质上同适应公有制为主体的集体主义原则及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冲突的,它的自发作用也必然助长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和单纯对利益的追求。
  第三,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造成市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把等价交换原则扩展到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非经济领域,必然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侵蚀我们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追求。

  这些负面效应,必然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切入青年人的生活,直接间接地影响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影响我们对青年的教育导向。比如,当代青年趋向求实、实惠、务实的追求,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也有可能走向相对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由于市场经济创造的万花筒式的世界,以使人应接不暇的节奏,给青年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和物质享受,就有可能使他们与外在世界只保持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接触,缺乏持久性的价值体验,无从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容易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产生迷茫,产生不稳定和相对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的选择机会伴随着对风险的担忧,常规与交易同存共生,敦促青年人要有一种突破传统和理性的应变能力;与此同时,利益与趋向和囿于眼前现实行动方案,使他们容易产生实用主义,而淡化了远大理想。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不能有丝毫的削弱。高扬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坚持正确导向,应该成为我们长期的战略基点。
  青年思想道德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它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变革的脉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是长期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因此,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对社会意识及其核心——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和负而效应,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依据,应该成为我们进行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改进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重要课题。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韩占良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