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具有兼容功利性、多层涵盖性、普遍相关性的特点,使其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有极大的普遍性影响和明显的现实有效性,可以成为道德的新生长点而带动道德建设的全面发展。 职业道德具有兼容功利性、多层涵盖性、普遍相关性的特点,使其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有极大的普遍性影响和明显的现实有效性,可以成为道德的新生长点而带动道德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兼容功利性 在职业活动中,职业道德要求与人们的功利性取向不是截然两立、相互排斥,而是相容、相通的。职业道德中兼容着从业者的功利性取向,体现着世俗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职业道德兼容功利性这一特性,源于职业活动的二重性。一方面,职业活动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为维持其生命存在,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所必须从事的一项基本活动。无论怎样脱俗高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首先要解决自己基本物质生活需求问题。而职业活动几乎是人们在社会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这一世俗目的甚至是很多人职业活动中的主要目的。因而职业活动具有不可免俗的逐利目的性。另一方面,职业活动是人们所从事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而非私人性活动。职业活动源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分工,是人们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基本媒介,是人们独有的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活动中,人们产生着高层的社会性、精神性需求,也在这一过程中满足着高层的社会性、精神性需求。归根到底,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的发展,都要通过各自的职业活动来实现。这两个方面,在职业活动中是统一的、相容相通的。人们在满足自己的世俗功利性需求的同时,也实现着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后一方面并不排斥前一方面。这两方面的统一,构成了职业道德兼容功利性的基础。职业活动中虽不排除世俗功利性,但又必须对其加以限制、规范。因为职业活动作为社会性活动,既具有职业效应,又具有社会性效应。而好的、正向的职业和社会效应不可能自然产生,它是以对人的世俗取向的限制、规范为必要条件的。无限膨胀的世俗目的性,只会破坏职业活动运行中的有序、和谐性。而职业道德无疑是限制、规范人们的世俗性取向的基本方式之一。 职业道德兼容功利性特征表现在职业活动的结果中。从其客观性来看,反映了职业活动运行中的规范性、有序性、协调性的内在要求,其目的是达到群体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从其主观性来看,职业道德有助于从业者良好的工作心态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付出着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引导下,力求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要求从业者牺牲个人应得的利益。一般而言,恪守职业道德有助于从业者完美地完成本职工作,取得好的业绩。而好的工作业绩一方面可以给人以成就感,自我的能力与价值实现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薪酬和职位方面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职业道德与功利性是兼容的。 兼容功利性这一特点,使职业道德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正是职业道德之所以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突破点的现实基础所在。在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规则中都内在地包含对人的谋利动机的肯定。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竞争机制、价值规律,归根到底都依赖于市场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化、利益差别和利益的激励作用。不论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还是城市企业中的经营承包、股份合作制,其实质都是通过利益关系去调动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市场经济强化着人们的功利化取向,这种取向是不可避免的;就现实而言,其存在又具有合理性,即它能激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活力,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效益,从而在总体上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这正是我们在道德建设中不能完全排斥功利性取向的原因所在。职业道德兼容功利性的特点,使其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既可以兼容功利性,同时又可以限制、疏导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功利性取向。 二、多层涵盖性 职业道德能容纳多层次的、不同水准的道德内容,它包含多层次道德要求和标准。职业道德一般体现在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章程、条例、守则、纪律、公约等形式中,而较少以纯粹道德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这些不同职业规范中却包含着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较低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中层次的职业道德则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成就意识,较好地或出色地履行职业。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则蕴含着把职业活动升华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的道德意境。在这个层面上,职业活动成为个人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基本途径。这些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水准不同,对人的道德觉悟的要求不同,实现中的难易程度不同,能够达到的普遍程度也不同。就现实而言,我们不可能要求、期望多数人都能达到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倒是低、中层次的道德要求能为多数人认同和做到。我们应从这一现实条件出发,去完善多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 此外,职业道德的多层涵盖性还表现在它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基本道德要求是融汇贯通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人们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无疑成为培育、实现、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而职业活动、日常工作正是人们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自己力量的基本的途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职业道德的灵魂,而职业道德的实践反过来有助于强化、巩固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有益于职业活动的良性运转,而且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作用。 三、普遍相关性 职业道德的规范引导作用遍及每一个行业及其每个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最为直接、广泛的社会影响。 首先,职业角色是社会中每个成年人都拥有的社会身份,不论是国有、集体企业中的职工,不论是私营、个体企业的经营者,亦不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都是不同的职业角色。并且职业活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经常的活动,它占据着人的大部分生活时间和空间。因此职业道德不仅与每个人相关,而且与每个人发生最经常、直接的关系。其次,职业道德普及各行各业。职业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不同行业间的道德规范也不尽相同,但都必有道德要求,这却是共同的。因此职业道德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行为规范,其状态和水平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效应。再次,职业道德属于社会公德,它是人们感知社会风气、精神面貌、道德状态最经常、最广泛的媒介。像人们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感叹,对“路霸、水霸、电霸”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些行业不正之风的不满,而诸类问题的存在都与其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有关。因此,职业道德状态的改善将会直接而迅速地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善和人们道德心态的好转。 哲学动态 程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