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论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         ★★★ 【字体:
论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

作者:佚名     人气:117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求证,并在管理活动和伦理道德的结合上作出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理论上、宣传上,管理和道德的相容与实际操作中管理和道德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职工对管理者的不信任而导致的主人翁精神的失落和对他人、企业乃至社会的随意性更使许多人担心和忧虑。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使它们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以促成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完美。
  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求证,并在管理活动和伦理道德的结合上作出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理论上、宣传上,管理和道德的相容与实际操作中管理和道德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职工对管理者的不信任而导致的主人翁精神的失落和对他人、企业乃至社会的随意性更使许多人担心和忧虑。他们一再呼吁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希望找回失落的道德情感以振往日雄风。然而一切都是枉然,利己依然滋生,损人照样存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心、道德感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出现滑坡。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使它们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以促成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完美。
  我们正在开创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新时代。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企业要面向市场获取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要运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式、方法建立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实现规模的扩大和长远发展;要加强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面对企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必然要求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和实施水平,以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也要求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变革思想观念、认识能力、精神状态,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素质,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形成团结一致办企业的风气。而这一切则都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持。
  人们在寻求这种合理的关系,试图用一种有机的、合理的结构架设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之间的“桥梁”。然而,许多人还是沿用老一套方法,将设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与企业管理进行简单的相加,甚至搬出日本人涩泽荣一的“伦语+算盘”理论,以证明其充分的合理。结果是道德观念流于隔靴搔痒式的泛泛而谈,道德与管理互不沾边,各自独立,各行其是。管理者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职工也由开始的“偏听偏信”带来的热情转入“静观势态发展”的冷静思考,最后陷入或者口心不一,或者只顾利益,不顾义理的所谓“大环境如此,小环境无法改变”的随波逐流之中。伦理道德与企业管理似乎陷入了康德的“二律背反”。于是,一方面宣传、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创业,另一方面则是挥霍浪费,大手大脚,慷国家、企业之慨,敛财挥金之风日盛;一方面要求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彼此拆台,损人利己;一方面宣传立足本职,忠于职守,不计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爱业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只顾眼前,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权钱交易。进而演变为只要市场调节,不要宏观调控,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利益,不考虑国家、民族等整体利益。一时间,不正当竞争此起彼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大街小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高一低,一明一暗,如此相悖,如此鲜明,好像不可思议,却是客观事实,不容置辨。

  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人不顾实际情况,要么拿自己幻想中的古代道德状况与现实道德状况相比,要么拿历史上某一阶段所能达到的道德状况与现实社会最不如人意的道德状况相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所带来的新的道德的萌芽。甚至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水平认定道德教条的万古不变来衡量今天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念。发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哀叹,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这些想法固然有荒谬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人的错误而否认存在上述情况的事实。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必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实际上分离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于:其一,片面强调企业管理一方,而忽视思想伦理道德及其建设。认为只有强化企业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看不到伦理道德,特别是职工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变化对于企业管理、发展企业经济的巨大作用。因而在工作中方法简单、片面,往往用固定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其二,片面认为思想道德工作是政治工作者、党务工作者的事情,厂长、经理及其他工作人员则要全力抓生产、抓效益,因为前者是“软”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后者才是“硬”的,看得见摸得着。在工作中重视所谓的“硬”,轻视甚至忽视了“软”,实际上造成了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分离。其三,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认为法律法规,厂纪厂规可以代替思想道德。在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处分、罚款、炒鱿鱼,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甚至用自己的好恶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和评价职工行为好坏的标准,丝毫不关心职工的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人为造成企业职工的心灰意懒。其四,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素质不高,他们缺乏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对他人、社会的道德责任心,随心所欲,凭藉极有限的知识水平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最后只能是主观性、片面性,导致工作中的顾此失彼,模糊混乱,失去了广大企业职工的信赖和支持。其五,有的企业在抓思想伦理道德工作时似乎也很认真,大张旗鼓地宣传,花花绿绿的招贴,实际上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上级布置了就抓一下,检查来了就抓一下,写标语,挂横幅,文件材料,数据表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敷衍了事。瞒过了上级领导,瞒不过广大职工群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特别是明确伦理道德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解决企业管理和伦理道德分离的关键问题。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特殊的社会活动,但就其实质来说是对人的管理。伦理道德要求人们的活动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二者虽然有所区别,但更重要的则是它们的统一、一致。它们共处于一个体系之中,聚焦在一个共同点上。因此,实现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求伦理道德必须随之进入生产经营的深层管理领域,为推动企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
  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企业管理,因此,我们的企业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企业管理都不能仅仅以是否适应市场经济为尺度,而是要与我们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这是企业的根本性质问题。企业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要求管理具有高效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要求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的,进而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效益观念,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到企业管理和伦理道德的相互融通。

  当前在我国的企业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领导干部与职工之间,职工内部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变动较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并直接触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就会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当然,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组织纪律,运用物质手段调整分配方式等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的有效的方法。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强大的压力造成思想的一致及由此带来的行动的一致只能是暂时的、苍白的,甚至是畸形的。要实现企业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把企业管理和伦理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但结合点在哪里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曾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我们搞好企业管理的关键,实际上也就是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最佳的结合点。
  首先,建设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是企业管理和伦理道德有机结合的前提。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有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重要的是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要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改革创新意识强,既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又懂经济管理,既廉洁务实,又作风民主的深受群众拥护的人选拔出来,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同时还要求领导班子整体结构优化合理。要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在坚持思想政治条件的前提下,配备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共融的、稳定的、团结合作的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规范,把伦理道德有机地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使企业在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其次,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是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有机结合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要求。牢牢把握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首先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改革开放,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合法经营,力争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确保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在企业中的正确执行。还要认真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依法参与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抓好行政业务人员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倡导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遵循先进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保证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促进企业的不断完善。

  再次,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有机结合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用工制度、经营机制等已经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没有变,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在企业中,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在政治上要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制度上要保证职工群众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生活上要保证职工群众物质生活的满意,精神生活的充足。同时还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总之,要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全体职工有家可当,有财可理,有利可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遵循的准则。只有依靠职工办企业,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才有坚实的基础。相反,脱离职工群众,把职工视为雇佣工人,即使运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也无法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最终必然导致企业的衰败。
  综上所述,只有把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使伦理道德真正支持企业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继承和发扬优秀道德传统,创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促进企业管理更加实用、有效、科学。

华东经济管理   束学康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