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基本特性决定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从哲学的角度概括出来的系统方法的这些基本原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将这些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和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可把“系统”规定为由若干要素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结构成的有机整体,把“系统方法”规定为把对象作为系统并根据其系统本性加以考察、研究的门径或手段。系统的基本特性决定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结构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历时性。系统的这些基本特性反映到研究方法上便相应地形成了系统方法的“整体性———综合性”原则、“相关性———结构性”原则、“层次性———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历时性”原则。从哲学的角度概括出来的系统方法的这些基本原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将这些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整体性———综合性”原则的运用 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但整体的属性、功能、规律只能存在于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作为整体中与其他部分有机联系着的一个环节,具有它作为单个的存在物所没有的新质。系统在整体上具有它的各个部分处于孤立状态下的机械总和所没有的整体性能,这种整体性能是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我们只有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在各部分的综合统一中把握各个部分,才能真正把握到部分的规定,认识其属性、功能和地位。这些都表明系统具有整体性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可谓之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按照系统的这种整体性———综合性去研究系统对象,便形成了系统方法的“整体性———综合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于任何对象都要按其本身所固有的系统整体性———综合性去研究和处理:注意从整体着眼,把整体中的各部分当作整体的必要环节加以综合考察,在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分析,把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系统方法的“整体性———综合性”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就要求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如实地看作是由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道德规范体系建设、道德活动方式或调控方式体系建设等多种要素相互联系而组成的系统整体,进而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整体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更大的整体的必要环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各个部分的建设,我们都应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整体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出发去加以综合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各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层次系统整体中的地位、意义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各个方面的建设,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相关性———结构性”原则的运用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之间、外部与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此便形成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我们要认识或改造一个对象,如果离开了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研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系统的这种紧密联系着的相关联系性质和结构特性,就是系统的相关性———结构性。系统方法的“相关性———结构性”原则,要求我们用相互联系的观点、根据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去研究、处理对象,不能撇开对象的各种复杂联系和内部结构去作孤立的、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方法的“相关性———结构性”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道德建设的各种问题时,都要注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使道德建设的各个部分以及道德建设与其他方面的建设互相配合,协调发展。例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个系统工程内的道德理论建设、道德规范体系建设、道德活动方式或调控方式体系建设等各个部分,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着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工作时就要考虑到该部分与其他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要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各部分的建设工作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同时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等多方面的关系,依靠各级各类组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抓好道德建设。 (三)“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的运用 从系统到子系统再到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就形成一个多级的阶梯。这种由系统内部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要素在一定的隶属关系中所形成的等级阶梯,就是系统的层次。系统的这种层次性是系统有序性的重要表现。系统的有序性就是指系统结构的层次之间形成的由低层到高层的秩序性、规律性,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必然反映。一个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种联系,其中系统的本质联系决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系统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多层次发展序列,从而形成系统的层次性———有序性。 系统方法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就要求我们根据人们道德觉悟水平的不同层次和社会主义道德由低到高发展的规律性,探讨社会主义道德系统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间的有序联系,从而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注意区分不同的层次并使各个层次之间互相衔接,形成有序联系。例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时,就要根据人们的不同觉悟层次、不同生活领域和道德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规律,区分出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一般的道德原则、起码的道德规范与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高的道德规范以及一般的道德规范与特殊的道德规范等不同的层次,对它们向人们提出的不同道德要求作出科学的规定,并使这些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按照低与高、普遍与特殊之间的逻辑联系相互衔接,从而形成有序的结构,把先进性和广泛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以连接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不同生活领域中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运用系统方法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才能避免道德建设中千篇一律或一刀切的失误,从而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功。 (四)“动态性———历时性”原则的运用 系统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则系统就必然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总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运动变化,而决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和超时间的。系统的这种本性就是所谓动态性———历时性。据此而研究和处理对象,就形成了系统的“动态性———历时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考察和处理一个系统对象时,要有时间观念,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动态地考察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其运动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并据此采取与对象的运动变化相应的行动措施,以达到改造或完善对象的目的。 系统方法的“动态性———历时性”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就要求我们了解社会主义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其发展规律,明确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或必然趋势,既要看到社会主义道德不同于它所由发展而来的无产阶级道德的最初形态,又要看到它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道德的差距,还要懂得社会主义道德必然要发展为共产主义道德。这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便既要注意社会主义道德应比无产阶级道德的最初形态具有更高的要求,又不能在现阶段要求大家必须普遍践行只有在未来社会才能普遍实行的共产主义道德,而要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现阶段的社会实际特别是人们现实的道德觉悟层次相适应,做到既有现实性又有理想性、既有广泛性又有先进性;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条件,使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向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直至在未来社会普遍实行共产主义道德。此外,系统方法的“动态性———历时性”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运用,还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发展为共产主义道德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反对因循保守、思想僵化,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向前发展,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 理论前沿 舒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