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伦理学园地又绽开了一朵新葩,这就是龙静云博士撰写的新作《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恰如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序言中所云,该著是一部非常适时的系统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力作。本文评述了其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最近,我国伦理学园地又绽开了一朵新葩,这就是龙静云博士撰写的新作《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恰如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序言中所云,该著是一部非常适时的系统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力作。其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 第一,直面现实,体现了强烈的学术创新精神。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是我国当前社会所面对的最大的现实。它既给我们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又给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这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要解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否相容的难题。作者既不是只从马列主义大道理出发,机械地认为两者必然相容;又不是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出发,武断地认为两者必不相容,而是独辟蹊径,从经济体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得出了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自利与利他相结合的互利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载体,决定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向个人主义一端倾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载体,其道德基础可以而且应当向集体主义一端倾斜的结论。这一论述,是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第二,兼收并蓄,将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伦理学的理论营养,从而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武器。例如,以90年代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和诺斯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新制度经济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说之一。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理论光有三大传统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是不够完备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要素。龙静云博士敏锐地认识到,制度建设同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保障。在该书中,作者专辟一章系统地论述了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当前亟待建设的若干制度体系。再如,该书还依据政治学的有关理论,专辟一章论述权力道德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把构建权力道德视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导工程。诚如陶德麟教授的评价,作者把权力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导工程着力加以探讨,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并有相当好的见解。这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而且也抓住了当前道德建设的关键。 第三,立论鲜明,既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探寻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又很好地坚持了邓小平理论。在该书中,既有对市场经济发端时期欧洲社会道德状况的历史回顾,又有对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十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沉重失误的反思。这不仅使该书立论鲜明、论据严实、素材丰富,所提出的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在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不抓道德建设,必然会使社会付出高昂的、不应有的代价;不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道德建设,同样会使人民蒙受不应有的灾难。作者明确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仅是我国从事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而且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最高标准。新时期我们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它应该既具有维系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调节功能,又具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拓进取的激励功能;它应该既具有满足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的道德追求,又适应一般社会大众的道德需要;它应该既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又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利益关系相一致。我以为,上述结论的确是我们经历了几十年摸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在世纪之交时,只要我们能真正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富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阻碍道德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道德与文明 吕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