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图文]物流系统工作成果度量与物流效益分析         ★★★ 【字体:
物流系统工作成果度量与物流效益分析

作者:佚名     人气:71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在物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用物流周转向量来度量物流系统的工作成果,用物质实体四维向量上的效用增量表示物流效用,并将物流周转量向量同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用联系起来,构成物流效益分析模型。
  一、物流系统的界定
  物流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的概念。不同经济学家由于研究的目的和角度不同 ,对物流都有不同的解释。物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物流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 ,因此 ,物流概念应该应用于所有的经济领域。笔者认为不必把物流定义得过于狭窄。物流就是物质实体的转移。而物质实体就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物流活动主要是指人类的物质实体的转移活动 ,而不应该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流动现象 ,如风、雨、河流等。有了物流的概念 ,也就可以对物流系统概念加以定义。从系统的观点看 ,物流系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物流活动要素 (物质实体、物流设备、人员和物流设施等 )构成的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 ,物流系统是一个经济系统 ,它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
  物流系统有两项基本功能 :即物质实体的时间转移和空间 (或称地点 )转移 ,它们分别由储存和运输活动来完成。除此之外 ,物流系统还需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几项功能活动 ,配合储存运输以完成物质实体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物流活动几乎遍及整个经济领域 ,而物流系统也就必然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物流系统模型———网络系统
  物流活动是在一定的物流设施基础上进行的 ,物流系统的运行需要各种运输线路、港站码头、仓储设施等。物流转移过程是物质实体通过这些物流设施从供应者经过若干节点和连线到达需求者的过程。物流的网络系统就是这些转移路线的集合。对于一个企业物流系统来说也是一样 ,企业的储存点、加工点、车间、仓库等储存停放设施构成节点 ,这些节点之间的运输通道则是网络连线。它们构成企业物流网络系统。因此 ,也可以说物流网络就是物流系统的具体存在形式和基础。
  一个物流系统的情况可以用以下物流网络的参数进行描述。
  1 .物流网络节点的数目、节点之间的连线关系及连线的长度。
  2 .物流网络节点的储存能力、连线的通过能力 (如运输线路的货物运输能力 )。
  3 .物流网络上所进行的物流活动的参数 :物质实体的品种、数量、所处的状态等。如某一时刻各节点的库存量和储存时间以及某一时期内物质实体的流入流出量 (物流量 )、储存周转量和运输周转量等。网络中作为节点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 ,是物流系统周转的动力。物流活动就是在这个网络上进行的周而复始的物质实体的动态周转过程。
  三、物流规模、物流周转量、物流效益
  模型物流系统的问题是 :一定的劳动投入量能形成多大的物流能力 ,一定量的物流能力又能完成多大的物流工作量 ,而一定的工作量又能取得多大的物流效用或效益。笔者提出解释这些问题的一种物流规模—物流周转量—物流效益模型。
  1 .物流规模。物流规模是指物流系统的劳动投入量。物流系统的劳动投入既包括了物质资料投入、资金的投入、物流设备设施占用的代价 ,也包括了人力的投入和占用。这些劳动投入实际上构成了物流活动的成本 ,并在一定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 ,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而物流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物流系统所能完成的物质实体的转移量的最大值。物流能力的运用会产生一定的工作成果 ,这个工作成果就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实体的实际转移量 ,主要是指所转移物质实体的数量及其储存时间和运输距离 ,可以用储存周转量和运输周转量表示。储存周转量是仓库的平均库存量和储存时间的乘积 ,运输周转量是物流量 (即货物运输量、搬运量等 )和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 ,我们把它们合称为物流周转量。
  2 .物流周转量。物流周转量既反映了物流活动所处理的物质实体的数量 ,也反映了物流活动的工作量的大小。它不仅和物流活动投入的劳动消耗直接有关 ,也和物流效用直接有关。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物流周转量越大 ,所需耗费的劳动量越多 ,而所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效用也就越大。因此 ,可以用物流周转量作为物流系统的直接工作成果。
  但是在运用物流周转量指标考察物流的成本、效益的时候 ,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物流周转量不是一个单独的指标 ,它是储存周转量和运输周转量的组合。并且由于这两个量的量纲和单位不同 ,不能加和。而且 ,如果我们丢弃其中任一个指标 ,物流周转就是不完全的。另外 ,在满足一种需求的时候 ,如果我们减少储存周转量 ,相应地就需要更多的运输周转量 ,或者减少运输周转量的时候 ,必然要增加储存周转量。这就是物流功能的交替损益性(或称为二律背反) ,但是总的物流周转量并未见大的增减。
  有没有一个独立的指标可以用来考察物流周转量呢 ?笔者经过深入考察 ,认为物流周转量在本质上是一个二维向量 ,即 :物流周转量=(储存周转量 ,运输周转量 ),用符号来表示 :W=(W1,W2)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物质实体的时间和空间转移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又是密不可分的。物质实体空间上的转移必然伴随时间的消耗 ,具有时间转移量 ;时间上的转移也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并需要一定的空间转移。两者虽然不能加和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 ,具有一定的共性。作为一个向量 ,物流周转量有它的大小和方向 ,物流周转向量的大小就是向量的模 :W=│W│=(W12+W22)1/2,方向就是向量的方向角θ ,θ决定于W1 和W2 之间的关系。这样 ,用物流周转量W一个指标就可以度量物质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量的大小。
  比如有一项物流活动 ,其时间周转量是W1,空间周转量是W2,相应的成本分别为C1,C2 ,则总成本为 :C=C1+C2 ,物流周转量为 :W;单位时间周转量的成本为 :c1=C1/W1;单位空间周转量的成本为 :c2=C2/W2;则单位物流周转量的成本为 :c=C/W=(c1W1+c2W2)/W=c1sinθ+c2cosθ。
  θ是物流周转向量的方向角 ,当时间转移量为零时 ,θ=0 ;当空间转移量为零时 ,θ=π/2。至于物流周转的计量单位 ,可视时间周转和空间周转的单位而定 ,如吨米时、吨日公里 (笔者这一看法谨供大家研究 )。
  利用物流周转量W ,还可以衡量国民经济中物流系统周转量的大小 ,由于在经济活动中时间周转和空间周转有一定的替代关系 ,而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中有货物运输周转量 ,而没有储存周转量 ,这是不完整的 ,完整周转量应该把时间和空间周转综合起来形成物流周转量 ,其大小就是由物流周转向量 (W1,W2)的模W。笔者建议 ,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中 ,应增加储存周转量和物流周转量的指标。用以衡量流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和流通成果的大小 ,进而可以衡量流通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3 .物流效用。物流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于其所完成的物流周转量的效用值。而物流周转量的效用就是它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时间和空间效用 ,是它所转移的物质实体的效用的增量。物质实体的效用是由它的数量、质量、时间和地点来决定的 ,可表示为 :U=F(T,P,Q,V) ,其中F是物质实体效用函数关系 ,T是物质实体存在的时间 ,P是地点 ,Q是物质实体的质量 ,V是数量。(T,P,Q,V)称为物质实体向量。物质实体的效用价值是建立在这一向量上的 ,而实现某一物质实体的向量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大小就是它的价值。
  物流活动改变了物质实体向量的时间空间分量 ,即把实体向量(T0,P0,Q0,V0)转变成了(T1,P1,Q0,V0) ,相应物质实体效用分别为U0=F(T0,P0,Q0,V0) ,U1=F(T1,P1,Q0,V0)。所实现的物质实体效用增量ΔU=U1-U0=F(T1,P1,Q0,V0) -F(T0,P0,Q0,V0) ,这一增量就是物流活动的效用。若能分别求出时间效用ΔU'=U1'-U0=F(T1,P0,Q0,V0) -F(T0,P0,Q0,V0)和空间效用ΔU''=U1''-U0=F(T1,P1,Q0,V0) -F(T1,P0,Q0,V0) ,则ΔU=ΔU' +ΔU''=U1-U0,这表明物流效用是物流时间效用与物流空间效用之和。因此 ,笔者不同意参考文献3所持的物流效用是物流时间效用与物流空间效用的乘积的观点。
  4 .物流活动的效益分析。为分析简便 ,直接用效用的增量代替价值的增值 ,并称其为效用价值 ,则物流的效益就是这一增值与物流成本的比较。将物流周转量W和物流成本c与物流效用价值U联系起来就得到物流效益模型 ,即物流系统的绝对效益为E=ΔU -cW ,相对效益为e=ΔU/cW。由此可知 :
  (1)提高效益的首要因素是提高效用的增
量ΔU。这主要取决于实体效用函数F及其时间空间向量(T,P)的变化。这些因素虽然比较复杂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 ,就是关于实体效用函数的知识和时间空间向量变化的信息是提高物流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物流效益更依赖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管理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寻求能使物流效用U=F(T0,P0,Q0,V0)最大化的实体向量 ,从而提高物流效益。
  (2)在保持效用增量ΔU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物流周转量W和单位物流周转成本c同样可以显著地增加物流效益。
  (3)增加物流的劳动投入即增加物流规模只能在物流能力不足的时候才能起一定的作用 ,但是它在提升效用价值ΔU的同时 ,也提升了物流成本。
  四、总结
  概括起来 ,本文的观点总结如下 :
  1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的转移 ,包括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 ,分别由物流的储存和运输功能来实现。它消除了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同一物质实体上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从而创造了该物质实体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
  2 .物流网络是物流系统的具体存在形式和基础。物流活动就是由物流系统供求关系推动的在物流网络中进行的物质实体周转活动。物流系统的劳动投入量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 ,并构成物流的成本。
  3 .物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就体现在物质实体的效用增量上。物质实体的效用决定于四个要素T、P、Q、V ,其组合(T,P,Q,V)称为物质实体向量。物质实体的效用是建立在这一向量上的。

  4 .物流系统的工作量可以用物流周转向量的模W进行度量 ,把物流周转量W和物流成
本c与物流效用联系起来 ,构成物流效用价值模型。即E=ΔU -cW或者e=ΔU/cW ,用这一模型可以对物流活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流通经济   马谦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