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社会再生产的主动权已由生产企业转向流动行业的特点,提出物流信息系统应以产品销售信息系统为核心的连接产品生产信息系统、产品消费信息系统和调控信息系统的Internet网络。并对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传递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 1 引 言 物流是指物资实体(物资及其载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即物资场所(位置)的转移及时间的占用。商品化经济越发达,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物流系统的发展和支持。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并与其他系统实时联机,发送和接受信息,使物流系统和生产制造、销售有机联系,可以显著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益。 2 物流过程 物流的基本任务是完成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半成品、零配件、成品等)的储存和运输。围绕这一基本任务,物流还应包括物资的计划、管理,即检验、包装、装卸等。最终要根据物资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在最合适的时刻,以最低的成本,将其输送到正确的地点。同时,及时完成物料信息的传输和修改,以及输送工具(载体)的回收的全过程。 根据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可分为社会宏观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宏观物流贯穿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包含了由原材料到成品;由产品到商品;再经过流通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即物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顾客服务、定单处理、信息沟通等过程。见图1所示。
社会宏观物流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凡有物资所经过的地方,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无论是民用商品还是军用产品;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间贸易;其物流过程都被包括在内。企业物流则是企业内部各工序间、各车间内、仓库内、厂内以及它们之间的物流过程。它主要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组成。 主要研究宏观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把物流系统分为相互联系的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消费物流系统,调控物流系统四大部分。 3 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物流信息系统从总体上看应该是实现国内统一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信息系统,并且它还应与国际市场进行很好的连接,从而为国内、国际贸易和为正确引导商品生产和消费服务。 3.1 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图2所示
(1)销售物流子网 销售物流子网应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这是因为我国社会再生产的主动权已由生产行业转向流通行业,所以销售活动成为了商品经济的中心。销售物流子网将现货信息、库存信息、未来需求信息集于一身,组织起产品的合理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 销售物流子网通过网络化信息将生产企业连接起来,高效率地传递生产信息(生产合同、协议、取向)给生产企业,正确引导生产,向生产企业进行网上采购、电子付款。 销售物流子网通过网络与消费子网相连,主动(定期或不定期)给消费者发布产品信息,协助消费者选择产品,进行网上销售和售后服务。 (2)生产物流子网 生产物流子网通过网络实现对现货市场的了解,以销定产,签定电子合同,制定生产计划。通过网络了解原材料市场,“货比三家”,权衡利弊,制定原材料、能源、技术等的采购方案。产品生产出以后,通知销售物流子网进行提货,电子付款和结算。 (3)消费物流子网 通过网络方便进行产品查询、比较、购买。通过网络获得售后服务,并提出对未来产品的需求建议。 (4)调控物流子网 调控物流子网通过对销售子网的直接作用,在传递给消费物流子网,能对消费物流子网起保证作用。在这里,调控对消费的作用是指调控通过销售实施监测、控制、调节,最终使消费物流畅通。 3.2 物流各子网间的信息传递 (1)销售物流子网与生产物流子网间的信息传递
(2)销售物流子网与消费物流子网间的信息传递
(3)销售物流子网与调控物流子网间的信息传递 (4)销售物流子网与犐狀狋犲狉狀犲狋网间的信息传递 4 物流信息系统的传递关系 通过销售物流子网可以实现调控物流子网对子网的调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已进入买方市场,销售决定了生产,生产依赖于销售。即销售→生产。所以销售物流决定了生产物流。
消费物流子网通过销售物流子网最后可以实现对生产物流子网的决定和控制作用。这是因为消费→销售。也就是消费物流决定了销售物流。 我们不难发现生产对消费存在着传递依赖,生产最终取决于消费。即消费→生产。消费物流最终决定了生产物流。 5 结 论 通过剖析当今社会再生产主动权的变化,提出物流信息系统应以产品销售信息系统为核心的连接产品生产信息系统、产品消费信息系统和调控信息系统的internet网络结构。并对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传递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强调了消费物流通过销售物流最终决定生产物流的关系。 机电工程 沈金军,傅建中,王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