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分析了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和它的物流特征,提出了项目型生产系统实施物资集中化采购和招标采购、供应商质量体系认证、建立物资配送中心的物流管理对策。 1 引言 在生产管理理论中,一般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物流连续程度和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特性来划分生产类型。按生产过程的物流连续程度可把生产过程分为连续性生产、离散性生产和凝固性生产三类;按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特性可把生产系统分为备货性生产和订货性生产两类。备货性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个用户对产品特殊功能或个性的要求,订货性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整体对产品的基本功能或共性的要求。 把用户对产品需求特性(即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物流连续特性(即工艺特性)综合考虑,得出如图1的产品—工艺矩阵(product-process matrix,简称PPM),并可将生产类型划分为6种经典的生产系统:
2 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 2.1 项目及项目管理 项目通常是指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周期和预算资金内,为达到某个最终目标的一系列相关工作。项目应具备五个特点:有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严格定义的最终目标、有成本和时间计划、能够产生具体结果、只发生一次。其中“只发生一次”是项目与一般的任务、工作、活动的最主要区别。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人力、设备、材料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确保项目按预定的期限、成本和技术标准完成。 由于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尤其是项目的“一次性”特点,使得项目管理有很大的难度。而在现实的生产系统中有一类是具备项目特征的生产系统(本文称项目型生产系统),对它的管理与对一般生产系统的管理有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对项目型生产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要难于一般生产系统,尤其是对其物流的管理更是如此。所以,研究项目型生产系统的物流管理有重要意义。 2.2 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 项目型生产系统是指具有项目特征的生产系统,根据实际生产活动,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的项目型生产系统:一种是只有物资流入,几乎无物资流出的“纯项目型”生产系统,其典型的生产活动如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典型企业如建筑企业,典型产品如住宅、厂房、公路、铁路、机场、大坝等;另一种是在物资流入生产场地后,“滞留”时间很长再流出的“准项目型”生产系统,其典型的生产活动如大型专用设备、大型高价值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典型企业如重型机械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等,典型产品如大型的水电设备、冶金设备、轮船、飞机等。 以上两种项目型生产系统均具有如下特点: (1)凝固物流。即当生产系统需要的物资进入生产场地后,物资几乎处于停止的“凝固”状态,在生产过程物资流动性不强。在“纯项目型”的生产系统中,物资进入生产场地后就被凝固在场地中和生产场地一起形成最终产品;在“准项目型”的生产系统中,物资进入生产场地后被凝固在场地中的时间也很长。 (2)订货生产。项目型生产系统与用户接触好,一般都是用户直接订货,用户对最终产品要求具体,对生产产品所用物资和产品质量十分关心,企业的生产由用户拉动。 (3)物资投入大,产品造价高。由于项目型生产系统产品的“大型化”,所需物资种类多、吨位大、储运过程复杂且费用高。因此,产品的造价高。 (4)产品生产周期长。从设计、准备到物资采购、储运、施工或生产,直至交付用户使用,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很难象大批量、流程型生产系统那样,通过计算生产节拍、节奏来按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 (5)一次性生产。对于任何一件产品来说,由于造价高并且用户要求具体,只能是在接到用户订货后,组织一次性生产。 由于以上的特点,项目型生产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应用通用设备和工艺生产,生产的适应性强;由于加工场地、加工路线变化极大,物流方向不确定、工序之间的物流联系不规律,加上项目“一次性”的特点,使生产过程的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较难,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因此,对项目型生产系统的物流进行分析、优化物流流程、采用相应的管理对策,是提高项目型生产系统的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项目型生产系统的物流特征 根据上述对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的分析,无论是“纯项目型”的生产系统还是“准项目型”的生产系统,从物资采购、储运,到施工或生产,直至交付用户使用,其物流特点基本是一致的,具体可归纳为: (1)物资采购量大,供应商多变,外部物流较难控制。 (2)生产过程原材料、在制品占用大,几乎无产成品占用。 (3)物流在加工场地的方向不确定,在工序之间的联系不规律。 (4)物资需求与具体产品存在一一对应的相关需求。 3 项目型生产系统的物流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超预算的现象十分普遍,工程项目重大质量问题屡屡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和人民生活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因素很多,从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和物流特征来分析其物流管理的对策,将会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 3.1 集中化采购与招标采购 从项目型生产企业来看,尤其是对具有多个项目产品同时生产的较大的项目型生产企业来说,物资的集中化采购与招标采购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较大规模的项目型生产企业和较大型的工程项目物资需求量大、品种多,集中采购有利于货源选择和物资储运;招标采购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使采购的物资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均达到项目生产的需要,以降低项目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质量。 3.2 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 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认证在机械产品(如汽车制造厂)、电子电器及通讯产品的生产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其供应商质量体系实施的QS9000标准认证、摩托罗拉公司对其供应商质量体系实施的QSR(质量体系评审),有效地保证了这些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目前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的ISO9000标准对自身的质量体系进行认证,这给许多下游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了选择合格供应商的有利条件。但要看到,ISO9000标准只是一个一般要求的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对于项目型生产类型的企业来说,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对其产品的质量影响巨大,有必要建立和采用更严格的标准对这类企业的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认证。对我国来说,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对供应商的产品实物质量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并实施严格的监督,保证使用到工程项目的物资质量达到基本要求。 3.3 建立物资配送中心 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公司Wal-Mart公司在其商品供应管理中率先建立了具有订货、采购、储运、包装、发送等功能的配送中心,降低了商品供应的储存成本,缩短了运转周期,减少了商品缺货率,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和效益。此法在制造业企业中得到了借鉴,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目前的零部件配送中心就是向Wal-Mart公司学来的。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型生产企业,Wal-Mart公司的配送中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我国的情况,应从改革物资管理体制入手,根据项目型生产系统特征和物流特征,分三个层次考虑物资配送中心的建立: (1)企业层次的物资配送中心。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型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独自的物资配送中心,独自建立配送中心的好处是责权明确,利益统一,便于管理。 (2)地区层次的物资配送中心。对于一般中小规模的项目型生产企业,独自建立配送中心很难,可以考虑改革原有的地区物资流通体制,物资供应部门与若干项目型生产企业联营,建立区域内共享的物资配送中心。 (3)行业层次的物资配送中心。目前我国一些行业已经存在有行业特色的建筑企业(如铁路建设公司、冶金建筑公司等),可以按行业管理的一些特点,考虑建立有行业特色的物资配送中心。 具有物资配送中心的物流模型可用图2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