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我国国内的商业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具体论述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不久前国务院宣布,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省会城市,并且还将在商业批发和物流配送方面进行合资试点。这些新规定的出台,引起了众多商家的关注,也标志着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又将迈出新步伐,我国国内的商业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外资进入对商品流通企业的挑战 1. 凭借雄厚资金,抢占市场份额。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零售企业以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已达200余家,其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以上海市为例,至1998年8月底,82家中外合资合作商业企业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比例从1993年的1. 9%直线上升为1997年的7%。从投资主体来看,投资商规模大、势力强,如国际零售业巨头美国的“沃尔玛”、世界第二大零售公司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仓储式商店纷纷在全国各地登场。 2. 营销策略先进,品牌意识强。外资进入中国的商业企业可以说是有备而来,他们事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调研,掌握了详实的资料,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即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不仅在商场装修、营业设施、购物环境、商品档次等硬件上属一流,而且在营销方式、服务文化等软件上也不断花样翻新,处处体现着对消费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消费者充分体会到当“上帝”的满足。外资企业大多品牌意识强,注重商业信誉,商品质量过硬,品种花色齐全且价格尽可能便宜,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据悉,美国沃尔玛公司在深圳的合资商场开业以来,已使周边商场的营业额下降5%~10%。 3. 经营管理科学,效益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大多都具有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广泛地网络优秀人才。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的实施,从根本上杜绝了商品购、销、存各环节的浪费现象。如配合连锁经营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供货等统一调配,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 更新经营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随着商业企业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优良的服务是赢得顾客的前提,但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官商观念还在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进步。因此,商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必须狠抓服务质量。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以顾客为本,体现真实待客、为顾客利益着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装修店面、统一服装、美化购物环境、增加服务项目等方面。 2. 借鉴外商的成功经验,改进经营管理模式。上海市商委在引进“麦德龙”等外资商业时就明确指出,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真正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是以市场换经验的方式加速上海商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外资刚进入中国时,是以其灵活先进的经营模式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仓储式经营方式,以其新颖体现了顾客的上帝意识而独领风骚,专卖店、超市等无处不有,遍地开花,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我国商业零售企业也应一改过去那种单一百货商场的形式,采用仓储式、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民店等新型商业店铺形式,加快商业零售企业现代化的步伐,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加强联合或连锁经营,建立集团公司,统购分销,形成“联合舰队”壮大企业实力,来抵御外资的竞争。 3. 树立市场观念,强化企业管理。应当看到,当前外资大多选用较高档次的商品,商品定位于中、高收入阶层,而我国仍有80%的消费者还是工薪阶层,我国零售企业应在认真研究市场的前提下,采用不同营销方式,满足工薪阶层的需求,找准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纷争的市场上站稳脚根。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首先要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盘活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尽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采用商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电脑订货、账务票证处理,提高劳动效率。 4. 增强发展后劲,培养后备人才。面对外资进入的压力,我们在资金、技术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差距,而我们最为短缺的就是善于经营管理的综合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其他要素的运用、配置都需要人来完成。因此,当前我们要做的是一方面建立起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有效地使用好现有人才,另一方面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军,以适应外资进入的竞争和国际大市场的要求。 经济论坛 徐恒敏 刘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