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信息对养蜂人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及时、准确的获取信息,要把自己的蜂产品推销出去,就要学会搜集、利用好各方面的信息。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谁能捕捉利用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我们养蜂人也不例外。这几年来,由于我比较重视信息,所以不存在卖蜜难的问题。 信息从哪里搜集并加以利用呢?现介绍出来,也许对某些有困惑的蜂友们有借鉴作用。 1.从每天看到的报纸中来。报纸是当今反映和传播信息的媒体之一,几乎每天都登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每天都要看10多种报纸,看后从中搜集对我有启迪、有用的信息。这些报纸,虽然每天不能大登特登有关蜂产品方面的消息,但也时常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踪迹。仅以1991年秋为例,我饲养的几群蜂头,一次产蜜六七百斤,当时物价极其混乱,1kg蜂蜜竟卖不到1kg白糖的价,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辽宁老年报》、《晚晴报》先后登出了出售蜂蜜的广告及介绍蜂蜜如何食用及医疗保健的文章。虽然没谈到具体价格,却在某些句子里提到了北方好多地区每kg蜂蜜都在7.00元左右。我估计这个价格我地消费者也能接受,便带头让家人去出售,并与周围的蜂友统一口径,都以这个价格出售。这一价格稳定了两年多。 2.从养蜂专业刊物中来。养蜂专业刊物,虽不能定期发布各种蜂产品价格的消息,但能把有关专业会议和权威人士掌握到的信息报道出来。特别是近两年多来,这些刊物不仅介绍国内情况,而且还介绍国外情况,从而为自己了解、分析、确定其价格提供了依据。 1994年秋后,我们出售蜂产品时又一度茫然起来:当时各种物价居高不下,而每kg蜂蜜价只相当于1.5kg白糖价,许多蜂农又感到养蜂划不来了,有的甚至因买不起蜂具蜂药而弃蜂改行。就在这时,我从这些蜂刊中看到有关京、沪、沈三大城市出现花粉热的消息,深感其价格都高于我们这里两倍(偏僻山区3倍),经过综合分析,似乎也找到了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的合理价格。我还把蜂刊上登的有关资料复印出来让提出异议的消费者看,外地的价格确实比我地高得多,对我们出售蜂产品的价格也就认可了。 3.从各地蜂友互通情报中来。我养蜂10多年来,曾先后结识了南北方上百名蜂友,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少蜂产品价格方面的情况。1996年,我地蜂农又陷入了卖蜜难的境地,10元/kg都卖不到。于是,我便给大连、浙东南、黑龙江等地的蜂友去信,不久他们来信介绍:大连、浙东南两地蜂蜜价格仍在16~20元/kg,只有黑龙江是6.00元/kg多。这里虽有地区差别,但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各地都没有统一标价,于是除极少数信息不灵、存货颇多、手头较拮据的蜂友以7.00~9.00元/kg出售蜂蜜外,大多数蜂友仍然以10元/kg卖。结果,很多顾客只要看中货,都乐意接受。 4.从人们消费观念改变中观察出来。近年来,由于生产的蜂蜜多于往年,我就大力宣传,甚至不惜花钱在当地报纸上登广告,以吸引更多买者主动上门来。此外,对一些新的消费现象留心观察不放过。比如时下有些人去医院探视病人,过去都是提着一兜兜糕点、水果或水果罐头,结果病人床头柜上放得满满的,病人吃不了,还造成了浪费。现在,不少人却买着蜂蜜送去了,并主动对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说:“它既能帮助治病,又能养身,比糕点、水果好”。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就与附近几家医院的领导取得联系,说:“这很值得提倡。过去人们买一般化的东西探视病人总觉得拿不出手,花上百元钱买更高档的东西又负担不起,还真不如送蜂蜜之类来得实惠”,他们很赞同和支持。有时医生开偏方还主动介绍病人来我处买蜂蜜。他人见探视病人者和医生们都这样做了,颇觉时髦,来我这里买蜂产品的人也就多了。还有一些高级餐厅,也在利用蜂蜜上大作文章。有一回,有两位服务小姐主动上门说:“用蜂蜜在主菜上着色调味真不赖,我们说啥是啥,连吃的人都不知道是咋回事”。我就说:“蜂蜜在制作美味佳肴方面的用途可大可广哩!我这里的几期蜂刊上就登了不少”。接着我拿给他们看,他俩好象见到了新天地,说啥也要借回去给“老总”看。以后,她们常来买了,其它餐厅、饭馆也跟着效仿。 综上所述,蜂友们要把自己的蜂产品推销出去,就要学会搜集、利用好各方面的信息。但重要的是要真诚,保证蜂产品质量,守信誉,绝不可欺骗坑害消费者。时下有极少数蜂友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在掺杂使假方面动脑筋,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这实在不可取。 蜜蜂杂志 叶俊 199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