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一个县范围内如何构造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体系,这是推进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种子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一个县范围内如何构造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体系,这是推进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种子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十年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靠改革推动,利益联动,初步构造了一个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现代种子产业的基本框架,促进了种子产业大发展。到目前为止,玉米、蔬菜制种已达5400公顷,基地遍及全县16个乡镇118个行政村13000多个农户,种子经销量达到2000余万公斤。其中,玉米制种已成为全县农村五大产业中最具实力的支柱产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规模的形成,是九年来种子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产物,它的构建成功是向现代种子产业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一、 不断开拓创新的改革三步曲 1. 改革领导体制。1988年初,为了扭转原种场的严重亏损局面,县主管局下决心改过去的场长任命制为场长任期目标承包责任制,在全县范围内招标选任场长,给承包场长班子组阁权、经营自主权、职工分配奖惩处置权。承包场长凭借这“三权”,在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的同时,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打破“三铁”,对外大规模发展种子商品经济。商品意识、市场观念贯穿于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使许多能人脱颖而出,结果一年发生巨变,两年盈利200多万元。原种场领导体制的变革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经济和管理基础。 2. 场司合并,繁销一体。经过两年的发展,种子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大步跨跃,但与县种子公司的矛盾日益激化。种子公司凭借管理权力对原种场的发展进行种种限制。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原种场与种子公司的不同历史分工,不利于市场开拓,不利于新品种的开发,不利于种子生产基地的统一规划,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实行场、司合并已势在必行。1989年山西省种子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不同类型、协调分布的专业种子公司格局的构想。1990年初,我们以此为契机,把两家合二为一,组建了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合并以后,不仅从体制上消除了两个同属种子行业和农业事业单位的互相扯皮、制约、对立的不利因素,而且把各自形成的资金、技术、土地、设施等方面优势汇合而成了综合优势,在种子生产、经营、品种试验、新品种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为构造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现代种子产业格局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 3. 创办玉米研究所,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跨越。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种子市场竞争,为了使我县的种子产业在国内种子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并在国外种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在聘请国内著名种子专家作高级技术顾问,与全国12个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品种,利用离退休农业科研人员办科研的基础上,于1996年投资260万元创办了山西屯留玉米科学研究所。研究所根据全国种子市场供求情况成立了三个课题组:一是稀植大穗中晚熟品种组;二是早熟复播品种组;三是特稀品种组。各课题分别由专业育种人员亲自主持研究,聘请15名大学生充实到各课题组中。从此,公司有了自己的科研育种机构,而且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按不同区域在北京昌平、河北深州、河南平顶山、陕西杨陵建立了4个品种试验站,完成了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现代种子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 创建育繁推销一体化种子产业体系的体会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增强科研育种实力,重视新品种的开发及其配套研究,是种子公司保 持强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这是创业九年来始终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下决心创办育繁推销一体化种子产业格局的初衷。对种子公司搞科研,开了增强广大农民对统一供种的吸引力,就要优化服务手段:一是做好良种良法的宣传,实现因种栽培,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二要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三要把统一供种与农资、农技服务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乡镇农技站的人才、技术、设施和地理优势。开发新品种,我们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由低级到高级,由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并存的过程。最初是1989年由农大60号转让开始的。当时,我们看到中单2号在我区已有十余年种植历史,各方面性状已开始退化,急需用一个新品种来代替它。通过考察鉴定,我们认定农大60号是代替它的理想品种,于是当机立断买断了农大60号的制种权。由于我们认识早,动手早,农大60号等新品种的开发为公司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注重增强科研实力。我们现在采取的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聘请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当我们的高级顾问进行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培训队伍、技术鉴定,公司付给报酬。二是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品种,联合方式是转让或者利润分成。三是利用离退休科研人员办科研,以老带新,方式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作价,育种成果分成,材料一次性买断。四是创办股份制研究所。这种多条途径并存的科研格局最大好处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广泛吸收国内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几年的开发,我们已育成了十多个屯玉系列新品种,其中屯玉1号、屯玉2号、屯玉3号新品种已在省内外通过审定或认定。 2. 实施精品战略,狠抓制种质量和商品质量。这是实施种子工程的突破口,也是使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体系巩固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制种质量上不去,或者外观商品质量没有吸引力,品种再优再新也会被市场淘汰,育繁推销的种子产业体系也会徒有虚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了“抓质量、创名牌、出精品、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实施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全方位管理。从1995年开始,我们连续狠抓了两年,种子质量(特别是种子纯度)已经有了明显改观。1996年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检,4个样品四项指标全部达标,屯玉1号、农大3138被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资质量万里行、《山西农民日报》联合评为“百万农民信得过产品”,农大60号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种子精加工设备,提高种子加工处理质量,从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种和联合开发的新品种抓起,实行精加工、精包装,外观商品质量上档次、出精品、创名牌,使我们创建的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在规模、效益上不断发展。 3. 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是维系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经济纽带。在种子生产上,建立“公司+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与制种农户签订繁制合同,明确公司与农户的经济责任,把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结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一方面,通过价格杠杆保护农民利益,在种子积压年份实行保护价,产量低的品种每公顷收入比大田玉米增收2250元以上,产量高的品种不低于收购期的市场玉米价的2.5倍。另一方面,公司为制种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都筹集800多万元资金由公司统一抵垫地膜、农药、化肥款,统一提供机耕服务和技术服务。在种子销售上建立产、销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成本价到市场批发价、利润比例分成的办法(按付款方式确定分成比例)。同时采取保质量、保供种时间、售后服务、质量跟踪、质量承诺等措施,建立销种网络,为以后搞联锁销售作准备。通过改革,我们已经实现了公司与原种场、公司与科研育种两个紧密型的一体化。通过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我们又实现了公司与基地农户、产与销两个一体化。这样,育繁推销诸环节通过改革措施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三、 今后的发展思路与打算 根据公司现有基础条件和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今后的发展思路是:继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在更高层次上开发新品种,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研究;继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实行精加工、精包装,树立公司产品形象,生产经营拳头产品;继续健全完善科学生产体系和推广销售网络,形成不同层次的更加紧密的育繁推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具体打算是: 1. 组建农业种子集团总公司,下设玉米种子专业公司、蔬菜种子公司、小麦等常规种子公司、饲料公司和发展第三产业。到本世纪末,玉米制种达到6600公顷,蔬菜制种200公顷,常规种子1400公顷;饲料公司年加工经营量达到1000吨,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发EM养殖新技术,其它第三产业项目经营额达到500万元,共计经营额达到1.62亿元,经营利润达到1600~2000万元,争取有部分玉米杂交种子和更多的蔬菜杂交种子销往国际市场。 2.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形成较强的技术和科研实力。新品种开发要继续采取自办科研和联合开发等多条途径,以最快的速度吸收国内最新育种成果。通过以上发展,到本世纪末,把我公司建设成为由各类子公司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多功能综合服务的农业产业集团,把种子产业真正发展成为龙头产业。 种子科技 侯爱民 199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