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银行将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化,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在当前各家银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公共关系成为银行组织和吸收存款的有效手段,将这一手段在银行业务开展中恰当的使用,对银行吸收存款的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 吸存工作中公共关系运用的意义 (一) 开展公关工作是银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只有人民银行独此一家,客户别无选择,存款只能放在一家银行,企业也始终有求于一家银行。因此,公关工作也就没有被放在重要地位上。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人民银行转而成为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的职能。相应的,各专业银行间形成了包括从储蓄存款到企业存款,从流动资金贷款到固定资产贷款,从传统业务到新兴业务等多方位的竞争,且势头愈演愈烈,而竞争的焦点仍是存款。此外,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也对商业银行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发动公共关系攻势已刻不容缓。 (二)开展公关工作是调动银行内部广大职工吸存积极性的需要 吸存工作最终要靠每个职工,他们是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存款工作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内部职工的聪明才智是否被充分发挥。因而,内部公关工作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它是银行内部维护团结、激励士气和增强凝聚力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条件。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公共关系搞好了,大家才能心情舒畅、士气高涨,合力自觉地做到“言必吸存、行必及存”,为吸收存款作出积极的贡献,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三) 开展公关工作是分析、预测存款,扩大存款来源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利用其与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广泛接触的有利条件,通过公关手段深入调查研究,可以随时分析预测存款的升降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存款动态;通过调查研究还可以捕捉新的存款信息,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来稳定老存款,开辟新存源。 二、 吸存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 (一) 重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公共关系 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肩负着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领导责任,对本地区所辖的工商企业、经济组织实施具体的领导、管理和监督职能。搞好与他们的关系,是保证银行吸收存款,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没有他们的支持,银行存款工作的开展就会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公关工作,及时沟通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征求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要求,主动提供金融信息,通报银行业务开拓和发展的设想,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主动争取他们的合作。 (二) 重视与工商企业的公共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银企关系已由过去的银行凌驾于企业之上转变为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工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银行。企业要通过银行办理各种结算业务以保证其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企业又要依靠银行提供生产和流通中所需的资金以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银行的对公存款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从这点意义上讲,企业是银行的“上帝”,没有企业就没有银行的对公存款,也就失去了银行业务的原动力。因而,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必须利用其优势开展对工商企业的公关工作,吸引更多的工商企业在银行开设帐户,以增强银行的资金实力,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重视与新闻单位的公共关系 搞好与新闻界的关系,不仅能使这些新闻单位把本身大量的资金(如数量可观的广告宣传费等收入)存到银行,更重要的是,开展对新闻单位的公关工作,可将银行的整个公关工作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银行工作成效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因而电视、广播、杂志、报纸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也是银行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沟通工具。这四大媒体所涉及的听众、观众和读者范围广、数量大,通过这些传播工具,可以为宣传银行的各种优势,树立银行的良好形象大造社会舆论,从而取得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好感和支持,达到把社会上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各种闲置资金吸收到银行来的目的。 (四) 重视与社区及公用事业部门的公共关系 社区关系是银行各种外部关系的基础,银行的吸存工作一定程度上还须依赖于社区。银行只有搞好与所在区域内的机关、学校、医院、社会团体以及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站稳脚跟,更有效地开展吸存工作。为最大限度地组织和扩大存款,银行还必须加速电子计算机业务的发展,而这又须依赖于公用事业部门。如电脑专线、电话设施的申请使用和故障的排除,要靠邮电通讯部门解决;由于业务发展带来用电量的增加,要靠供电部门解决……因此,运用公关手段搞好与公用事业部门的关系,也是当务之急。 三、 吸存工作中公共关系运用的具体形式 公共关系运用的具体形式,应根据公共关系的几大职能来确定。一般来说,公共关系有采集信息的职能,即采集对组织有用的信息,包括组织形象信息和产品形象信息;咨询建议的职能,即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选择、分类和归纳,向决策层提供可靠的情况和意见;参与决策的职能,包括站在公众立场上发现决策问题,使公众利益进入决策的视野和在决策中确立公共关系目标;协调沟通的职能,即在社会组织同现实环境的各种因素发生矛盾时进行协调,包括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和组织外部的协调沟通;渗透组织日常事务的职能,即把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要求渗透落实到社会运行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阶段中去,使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化、礼貌化;策划专题活动的职能,即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安排的某种非日常事务类的专门活动所起的重要的策划作用。根据公共关系的以上职能,银行公共关系运用的具体形式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一) 恳谈会。 这是开展公关工作比较常用的形式。银行可根据业务需要不定期地召开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恳谈会。邀请对象可以是地方党政领导、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工商企业的厂长、经理、财务科长等。会上主要可以商讨如何加强银行与这些部门的协作,及时将银行的资金形势、存款工作情况及一定时期的金融方针、政策与这些部门沟通,并主动搜集他们的信息,征求他们对银行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期达到互通情况、融洽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目的。 (二) 信息发布和咨询活动 银行可利用新开营业网点,银企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和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召开信息发布会等有利时机举行信息发布;利用一些纪念日和节假日举办存款、服务等社会咨询活动,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银行整体形象和提高银行美誉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银行,以达到吸收更多存款的目的。如上海银行上财支行曾开展关于人民币假钞鉴别的宣传咨询活动,社会反响相当不错。 (三) 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攻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如今的银行应当重视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利用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攻势。一方面,可以特邀新闻记者对诸如提供特色服务的先进经验,为储户挽回损失的好人好事,数十年如一日上门服务的感人事迹等进行专题报道。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电视、报纸上对银行举办的庆典活动、协办的竞赛活动等进行宣传,如上海电视台曾录播的“工行杯”桥牌邀请赛。从而提高银行的知名度,扩大银行在社会上的影响,以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 组织跨地区信息网络活动 银行要更好地开展吸存工作,必须经常收集信息、交流信息,而网络乃是实现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有效工具。因而,有条件的银行可牵头组织跨地区信息网络,以达到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收集效率的目的。为了发挥各地工商银行的集体功能,华东地区工商银行与铁路系统成立了协作信息网络,每年定期召开网络会议,编发简讯,交流有关省市银行与铁路协作情况和工行内部开展吸存工作的经验,沟通了行与行、行与局的联系,对稳定和扩大铁路系统存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 联谊、招待活动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银行要抓住客户,除了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外,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因此,银行可经常组织电影招待会、文艺演出会、交谊舞会、郊游等联谊活动。通过娱乐活动在对广大客户表示感谢的同时,可达到与有关部门、企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融洽关系的目的。 (六) 表彰交流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银行内、外部人员的积极性,银行可召开表彰大会,组织经验交流,同时对在吸存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以及对银行存款工作大力支持并作出积极贡献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当然,衡量公关工作在吸存工作中的成效,最终要看是否有更多的客户到银行来,存款额是否有较大幅度上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形式上的公共关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抓住公关手段的基本内涵———服务。只有抓住服务这一软件,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公关工作更加完善,才能使其在组织存款中发挥更大的效用。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时机,增强公关意识,积极开展公关工作,创造一个对银行有利的社会环境,树立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以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及社会大众的支持与合作,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吸收更多的存款。 黑龙江财专学报 郑捷 199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