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伦理 >> 正文 |
|
|||||
营销老总寓言篇二:相信思想 | |||||
作者:钟超军 人气:32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战略观察]:行人与浮木 几个行人一同沿着海边走,来到一处高地,看见大海的远处漂浮的木头,心想一定是一艘大海船。于是,他们等着它靠岸,想要搭乘这一艘船。当迎面而来的风把浮木吹到离岸边较近时,他们认为这不是艘大船,可能是一条小船,仍满怀希望地在那里等待。一个大浪把那木头送到岸上,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一根木头,互相说道:“这无聊的东西使我们白等了一场!” ——画龙点睛:相信思想 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呢?眼睛总是会让我们为一件以为能看得到的东西等待,当我们等了好久,我们的眼睛才告诉我们,那是一根木头,不是船!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懊丧不已的事实。 从前,有一位地主请了先生教儿子写字,第一天,先生教了“一”字;第二天教个“二”字;第三天教个“三”字。地主的儿子见了,就扔下笔说:“学字有什么难的,我已经会了,快把先生辞了吧!”一天,地主让儿子给一位姓“万”的客人写请帖,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儿子出来。地主到儿子房里一看,只见纸上画满了“一”。儿子见地主来了,生气地说:“这人干嘛姓万!我写了半天,才写完五百画!” 眼睛总是充满短视。我们学会了“一”,学会了“二”,学会了“三”,每个字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多添了一横,于是我们可能便自鸣得意的以为,一百、一千甚至一万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断的在下面加横,字也就写成了。有遭一日真的碰到了一个姓万的,那只能说是自己的不幸。 我们的故事里,还有两只可爱天真的小青蛙。两只青蛙住在池塘里。夏天,池塘干涸了,他们不得不离开那里,四处寻找安身之处。他们来到一个很深的井旁,其中一只不假思索地对另一只说:“喂,朋友,这里井水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到这井里去住吧。”另一只回答说:“这里的水如果也干了,我们又怎么爬上来呢?” 井水总有一天会枯竭,不过两只小青蛙可能等不到井水枯竭的那一天,便已经寿终正寝了。只是两只小青蛙的一席简短的对话,仍然能让我们良久深思。看来眼睛是多么的不可信啊,近视眼要小心被车撞死,远视眼也有目力所难及,无论怎么说,相对于大千世界的无穷,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短视,一个思想近似的人不会有长远的忧虑。 如此看来,另一只小青蛙的忧虑显然不无道理。当一群人站在海边观望等待时,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那可能不是一只船而是一根木头呢,或者什么也不是,只是海上时常会出现的虚拟的“海市蜃楼”?当地主的“聪明”儿子学到了一二三,他为什么不问问先生,是不是所有的字都是这么机械的叠加重复呢,果真那般,还要先生干什么?两只小青蛙碰到了一起,幸好没有犯傻一齐“勇猛的”“豪不犹豫”的跳下去,因为另一只小青蛙,还算是个为数不多的清醒智者。 像曾经灰头土脸的脑白金掌门史玉柱,以及2004年刚刚卸任的长虹掌门人倪润峰,就吃了不少“眼睛亏”。史玉柱当年靠脑黄金攫取了第一桶金后,便头脑发热开始建巨人大厦,巨人大厦从最初设计的36层到48层,再到60层、66层,以至最后的72层,争创珠海第一楼,就是一个短视的做法。史玉柱似乎忘却了自己的思想,只相信了善于撒谎的眼睛,他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钱建起这个珠海第一楼? 倪润峰也是如此。倪润峰2003年的时候为了缓解业绩压力,便孤注一掷大力出口,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名为APEX的家电经销商,以便开创长虹彩电在东方不亮后,西方亮。他没有想到,他所信任的APEX竟然是个骗子,在当初选择经销商时,他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对APEX进行详细的资信度审查,只是凭借几面之交,符合“眼缘”。事后,APEX拖欠了长虹40亿元货款,长虹资金链断裂,一代强人倪润峰也就此含恨折戟。 相信眼睛,不如相信思想。冷静理智的思想,比眼睛看得更为真实,更为长远,也更具有忧患意识。不要等到木头飘到眼前时,才恍然大悟甚至后悔不迭的说:“嗨,原来是块木头,白让我等了这么长时间!” ——游龙引凤:柳传志,未雨绸缪(背景公司:联想) 1996年的时候,柳传志力排众议,推出了“贸工技”战略。一直以来,与之坚强对抗的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居的倪光南。 当初,倪柳之间对立着在中国IT业爆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尖锐论战。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走“技工贸”路线,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坚持自主研发,以市场换技术的行为无异于“卖国”。但柳传志并不苟同这个看法,院士出身的柳传志对中国IT业的未来走向有着自己的深刻领悟。 他认为,联想在当时情况下应先发展“贸工技”,逐步向技术的自主研发转型,联想的研发应与终端的需求形成整体的协同和配合,市场化的研发之路是联想最为现实可行的路径。尽管当时受到了一大批人的强力反对、谴责甚至侮辱,柳传志却仍然无怨无悔。1995年柳传志撤销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岗位,作为新增长点的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等项目也纷纷中止,大批技术骨干随之离开联想,从此联想集团正式从“技工贸”逐渐转向了“贸工技”。 先学会做贸易,为IBM、AST等做PC代理,给HP做激光打印机代理,给东芝做笔记本电脑的代理等。学会做代理后,再开始开发自己品牌的产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这条路线就是柳氏自创的“贸工技”。“工”是联结“贸”与“技”的关键链条,联想不想轻易地拱手予人。柳传志说,贸工技是一个一体化的生产链,如果把“工”放出去,会很不方便。自己研发的产品,一条线下去贯穿始终,会节约时间、节省成本。 依照柳传志规划的联想路线,现实的联想在中关村一大批走“贸工技”路线的企业倒下去之后,幸运的在国产IT的冬天里活了下来。 2004年末和2005年初,IT行业一片沸腾,业界纷纷热传,联想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并以此一举坐上了全球PC第三把交椅。柳传志的“贸工技”战略,始现光芒。柳传志一直是在未雨绸缪。他当时推测,如果联想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走“技工贸”战略,虽然符合国家鼓励自主研发的走势,但于联想并不适合,联想并不具有与IT巨头们单兵对抗的技术能力,贸然实行“技工贸”,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如果借“贸工技”暂缓生计,可能站稳脚跟后,兴许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现在柳传志回想起来,感觉当初迫不得已而做出的“贸工技”,居然让联想练就了一身超然绝技,联想才得以在多年IT业的血雨腥风中九死一生。多年的“贸工技”积累,使得联想本身的市场开拓能力、渠道管理能力、生产链的供应协调能力,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都有了一个实质性的飞跃。柳传志一直以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产品,不是在服务,而在于做终端产品的能力。联想把竞争的优势放在了做终端产品上,在终端产品的形成之中,这个产品技术就起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几番辗转之后,联想最终将自己的“船舵”转向了技术研发,与当初的方向是殊途同归。可笑的是,在柳传志之后的杨元庆时代,杨元庆提出了“技术的联想”,大力加强联想的研发力量的时候,曾经的“技工贸”鼓吹者,居然认为这是联想妥协的信号,并大放厥词张扬“柳传志误导了联想7个念头,今天杨元庆将柳传志的错误路线引入了正轨”。 饱经沧桑的柳传志一笑与之,并不想过多的争论,他知道最后孰胜孰败,还是要靠业绩来说话。如果没有今天联想国际化又开新局面,又有谁说自己是联想的一代功臣呢,也许现在自己的头上,已经如同时代的倪润峰一样,扣上了历史的罪人。 联想无论是1996的“贸工技”,还是现在转型的“技工贸”,都只适合于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时局,不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的前瞻,不在现有基础上稳打稳扎的步步为营,最后吃亏甚至功亏一篑的,只会是联想,是他柳传志。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