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共有的价值 共有的价值通常被认为是个颇为棘手的主题,所以如果这个部分的标题让人频皱眉头的话,我们一点也不奇怪。然而我们的研究却极力倡言企业之间的共享价值是促成成功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子,强力的伙伴关系往往也隐含两者在价值观上极为类似。对于所重视的价值有着极大差异的企业,若强行缔结伙伴关系,可能在历经所有痛苦挣扎后,还是免不了无疾而终。界定哪一个客户要与你共享相同的价值,是伙伴决选过程中的关键。 要判断你与潜在伙伴之间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你必须问些什么问题呢?你可能必须先问自己数百个问题,才能对整个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尽管无法包括所有的价值议题,我们仍指出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希望能让你在思考价值问题时提供一些核心模式 问题一:两边是否对于双赢模式有共识? 这个价值议题十分切中成功伙伴的核心。除非真的奉行双赢的模式,否则伙伴关系无法获致成功。从传统销售关系中的非赢即输、针锋相对的关系,改变成更具合作性、共同为谋求更大利益而努力的关系,这个过程并不全然是平顺容易的。但是,这确实是伙伴关系的核心所在。如同梅德公司的葛里诺所言: 一个我一直寻寻觅觅且为伙伴关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就是所谓的双赢观念。此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会将伙伴关系视作零和游戏(zero-sum game)。客户必须真诚地相信供应商有权要求公平的报偿;同样地,供应商也真诚地相信客户有权自伙伴关系中获得成本结余或价值。如果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想法,伙伴关系只能回到旧的敌对状态并宣告失败。因此在你真正进入伙伴关系的讨论前,必须确定两方团体都能跳离昔日非输即赢的价值观。 不幸地,非输即赢的价值观仍然普遍见于许多组织中。虽然有许多客户畅谈伙伴关系,但他们心中仍然只是想要图点价格上的小惠。同样地,许多供应商也应该想想他们是否已经将双赢的想法带进会谈中。我们看到许多销售人员打着伙伴关系之名,却仍只运用一些旧的销售技巧——例如操纵、施压力等等——来抢一笔生意。除非伙伴关系真正做到伙伴的意义——将交易的利益放置一旁,而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合作目标上。否则,对供应商而言,追求伙伴关系将毫无意义,也不会成功。双赢的观点必须共同为伙伴关系中的双方所分享。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论理由何在,对展开伙伴对话也毫无帮助可言了。 问题二: 双方组织对品质的看法是否一致?在近几年内,所有公司都宣称“品质”为其核心价值,一时之间似乎蔚为风潮。品质堪称是至高无上的价值。但是,尽管有许多理由让文献辨称品质是无价的,但事实上,追求品质却非完全不需代价的。最近许多研究承认,第一流、高水准的服务与完全绝对、没有妥协折让的品质,都是高成本的。例如,一个我们最近读到的研究显示,最后5%的品质提高就占去总成本的30%。尽管这个数字目前仍在争议不休,但是对于迈向最完美境界推动工作无疑是一种昂贵的任务,最后还是会转嫁在价格上,这点多数人已没有异议。产品达到 95%的完美度比起择100%的绝对完美可能来得便宜的多,因此许多公司会选择努力使产品达到市场的要求,但这不是最高的标准。同时,自然也会有一些较不吹毛求疵的客户,愿意容忍稍许的品质或服务的打折却可以因此节省许多花费。 在某些程度上,品质运动混淆了品质与成本(或可说是效率)之间的抵换观念,它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以追求、奉献于完全且万无一失的100%完美为唯一目标。事实上,满足市场的方法有许多种,而每一个供应商与客户对于品质与价值各有不同的看法,优先次序也各有异。我们当然不是在质疑品质本身与品质运动的重要性,在70年代中,客户对品质的期待是至高无上的。但是重点在于,业界对于将品质作为基本价值的承诺有一个范围。每个人都畅言品质,但不是每个人的看法都相同。不同的组织间对于品质导向的差距可以是相当大的,从绝对的狂热到完全忽略都有。 因此,在选择潜在的伙伴时,重点在供应商与客户对于品质是否有相同的看法。追求低成本商品策略的客户可能无法与抱持“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做到最好”的供应商成功结盟;同样地,如果供应商专精于大量生产低成本、单一标准的产品,此时如果要求其以量身订做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客户订定伙伴关系,可能也无法成功。 判断你们公司对品质的价值能否与某位潜在伙伴相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低成本的制造商,很有可能无法让一位以品质为导向的客户满意;如果你是位品质第一的供应商,则作的价格与对品质的热衷可能会让一位低利润、低成本导向的客户打退堂鼓。要让伙伴关系能顺利展开,供应商与客户间对于品质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你必须避免与在这一方面与你有截然不同看法的客户展开伙伴关系。 问题三:供应商或客户是否有一些特殊的价值观?许多价值是共通的,或者或多或少有个顾客或供应商会采用的。这包括顾客满意度、企业道德、服务以及其他种种。或许不免有人会怀疑是否每个公司在实际作为上都会遵循这些崇高的理想。但是最起码,至少每家公司都会声明他们对这些价值的信念。他们对这些价值都非常熟悉,拿这些价值来比较两家公司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价值都符合这种共通性。有些价值对特定组织而言是独特专属的(如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有些公司不愿与烟草业者打交道,不论是否有利可图。一家与我们合作的高科技公司强烈地支持环保,并且希望及奖励他们的事业伙伴也能如此做;还有一些更大型的客户更是明显地着重行动的合法性,而不会与不严格遵守此原则的公司共事。这类为某个公司所重视的特殊价值无法—一尽数。 比起一些共通的价值观如服务或顾客满意度等,上述那些独特的价值观必须更谨慎地被列人考虑。几乎每个公司都表示重视服务,就此共通的、可预期的价值上很少有供应商或客户会有异议。然而如果是某公司的独特价值观,那么该价值的独特性质,就足以为伙伴关系带来真正相容上的问题。如果你们公司强烈支持不与烟草商往来,此时如果你要与之共结关系的对象没有相同观念的话,要回到自己公司说服他人接受这段伙伴关系可就大有困难了。再者,如果你的客户非常重视并致力于社区服务的话,除非你们也有相同的信念,否则这伙伴关系可能很难持久。 了解并界定出双方所有的一些特殊价值是很重要的,并且在伙伴的选择过程中,这个动作愈早愈好。这时,我们必须答两个问题: 1、我们自己是否有一些非常特殊、专属的独特价值?如果有,是否会影响我们与某个特定客户成为伙伴关系的意愿? 2、客户是否也有一些独特的、罕见的价值观?如果是的话,我们可以接受或适应这些价值吗? 这两个重复的问题常常被忽略。许多公司都会有一些独特的、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价值。有时,彼此所有的独特价值观不相容性太大,所以你不得不在投资伙伴关系前就对其加以了解和认识。 之前我们曾提及,不一定要达到极为亲密的程度才能展开一段伙伴关系,现在我们再深人来诠译这个观点。你大可以在亲密这个构面上再多点努力,例如共享更多的信息,或运用更多跨组织的小组活动。但是 你仍然需要一些可在彼此之间相通的东西,这是在伙伴关系开始的第一天已经存在的。你们必须对于重要的价值有共同的看法。许多供应商与客户可以藉由强调共同的价值而扭转彼此之间恶劣的关系,进而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但是,对于那些在价值上少有共通之处或完全大异其趣的供应商而言,绝不可能从基本的交易关系中再前进一步,或甚至根本也不用去尝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