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计量器具这类特殊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计量器具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属于计量法调整的范畴。计量器具用于量值传递、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无论是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少不了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活跃、物质丰富、贸易发达、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然而,一些生产、销售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致使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商)品充斥市场,利用计量器具弄虚作假“短斤缺两”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采用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本文就计量器具这类特殊的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商贸企业计量器具监督抽查 对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在生产领域与其它的产品抽检基本一致。在商贸企业抽检存在着差异。其一是由于使用人或单位的用途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如电子计价秤已列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当在商店待销售时,尚不知买主是谁用于何处而无法断定是否属于强检计量器具管理范畴,作为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此时是按批质量进行抽检并判定合格与否的。而如果当某一用户将该批电子计价秤买走并作为贸易结算用时就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纳入强检管理轨道,需经当地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或授权机构)逐台检定合格方能投入使用。若经检定不合格,买主就会找到商家要求维修、退换直至检定合格为止。其二是由于大部分的计量器具需要安装调试方能投入使用而造成的差异。如:地中衡、万能工具显微镜、天平、电度表等,这类计量器具须经安装调试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在安装、调度后,用户一般要对其进行验收或检定,若发现不合格也会马上找商家交涉。基于上述原因存在以下区别:对商贸企业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检虽然是合格了,然而对强检和需要安装调试的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尚需增加随后和首次检定的内容;对商贸企业销售的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的依据是产品标准、检验大纲(细则),检验项目根据监督抽查的要求不同,一般只选择标准中的重要项目进行,采取抽检的方式是对产品批质量进行检验并判定合格与否,出具的书面证明是检验报告。强检和需安装调试的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之前的检定,是依据计量检定规程分别按随后和首次检定的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逐台判定合格与否,出具的书面证明是检定证书。在实际操作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投入使用前的逐台检定的计量器具有某台不合格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这是由于产品质量抽检方法以及运输、贮存、安装等环节造成的不合格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商贸企业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检定时应向经销者、使用者说明情况多作宣传以免引起误解。 2使用中的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通常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是在生产、销售领域进行,当用户、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发现不合格或有问题时就去找生产或商贸企业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再投诉到有关部门处理。然而由于计量器具使用的特殊性,在管理方式上就有所不同。如农贸市场用于销售肉制品的电子计价秤,它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范畴,除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计量检定以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它的计量性能等进行监督抽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使用中秤本身出现的不合格或由于使用者弄虚作假行为造成的数据失准,以达到买卖公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按ffCN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进行监督抽检,就遇到如下问题:按检定规程抽检一是检定项目多,二是对每台秤都应检定并下结论。一个农贸市场若有几十台电子计价秤,这样检定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行不通,经营者忙于应酬顾客,让整个市场都停下来检定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使用中的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除了要依法加强监督以外,更重要的是修改完善技术法规,不必逐台检采用合理的抽查方式并制定合适的抽检细则。为规范抽查工作,避免随意性,首先国家应制定《使用中计量器具抽查实施细则制订准则》,尔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准则》和计量检定规程制订各种计量器具的《抽查实施细则》。内容包括:抽查计量器具的品种规格范围、检验依据、抽检方法及数量、检验项目、判定原则等。制订《细则》应注意的问题有:根据监督需要确定抽查计量器具的品种,并具体细化到计量器具的规格、范围及抽检方法和数量;选择尽可能少的检验项目(主要计量性能);仅对所抽检的每一台(件)计量器具下结论,而不是像产品质量抽检那样对批质量下结论。 3假冒伪劣计量器具产品的查处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提倡打假保名优,打击假冒伪劣产(商)品是我们技监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近几年来各地也陆续查处了一些假冒伪劣计量器具产品,如假冒的计量加油机、劣质的电子计价秤等。然而,由于我们的机构设置是质量、计量监督管理分为两个部门,计量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量值传递、强检等方面,计量法中未规定对假冒伪劣计量器具查处的条款,因此就存在着部门之间的沟通、法律之间的衔接、查处法律依据不足力度不够的问题。建议今后各部门之间的人员应定期轮岗交流、互通信息,必要时部门之间应携手办案,共同查处假冒伪劣产(商)品;修改完善计量法律法规,如增进与产品质量、标准化法律、法规如何衔接内容。 通过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对净化市场、保护用户和广大消费者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总结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创造稳定、安全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作出新贡献。 计量与测试技术 肖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