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探析         ★★★ 【字体:
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探析

作者:佚名     人气:75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从总体上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有对产品质量的认识问题,有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有产品质量标准的混乱问题。唯有将产品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产品质量状况,促使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及成因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特别是在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对1986-1996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量化分析,有关产品质量投诉占10年投诉量的70.59%,居各类投诉之首。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抽查广东省70家大型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9%,而被抽查的232家中小型企业,抽样合格率仅为64.7%,广东省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比大型企业低24.2个百分点,比本年度国家有关监督部门抽查全省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低11.4个百分点。
  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现状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传统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应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以及环境要求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而现代的产品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以上各项内容,而且包括了更多的因素,诸如:产品整体设计是否有新的创意,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否完善等等,是将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的质量效益型的“大质量”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质量都居为企业发展生存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在中小型企业尤为突出。因为大型企业一般对企业生产现场,对产品、销售等等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自己固定的管理模式,控制自己的产品质量就更为困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包括街道企业以及非工业的行业的自办企业等)生产都是听命于国家,销路也由国家统包,相应地在管理上也较为松散,因而,难以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这一类型企业发展到今天,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企业负债累累、步履艰难,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要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全方位的质量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出现,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就会愈来愈苛求,中小型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唯有向管理要效益,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推行品牌战略,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根据笔者在中型企业多年工作实际和对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研究,认为造成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不足,缺乏质量意识
  由于目前的中小型企业大都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许多承包者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更谈不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长期改进。有些企业急功近制,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只要眼着能够出售,不管企业信誉和长远发展。有些企业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一贯严格的质量把关,丧失了自己多年创立的品牌。许多企业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是为了评级的需要,突出在一段时间内,设立一个机构,建立一些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测,但风头一过,这些机构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就形同虚设。同企业领导层的这种认识相联系的是企业员工个人对质量管理漠然视之,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在生产中有些员工千方百计逃避各种质量检查和监督。

  第二,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从事质量管理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能够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的就更少了。从根本上讲,一家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制定和实施产品质量的计划,关键在于人才的管理素质是否跟得上,如果人才素质不高,从事产品质量改进和提高的人都没有战略眼光,就无从谈起整个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连正常的质量管理都无法保证。
  第三,产品质量标准混乱,令人无所适
  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多元化”的,既有企标,又有国标、部标以及国际标准。比如,一瓶“白兰氏”鸡精,由于检测机构及检测标准的不同,其鸡精的含量也就相距甚远。这种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责权利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途径
  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业生产,中心是抓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过去光计算产值,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既是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一个有效的体现形式,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靠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已经成为共识,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企业发展别无选择的道路。因此,中小型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呢?我们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领导层重视,这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他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决策者,也是实施产品质量战略的决策者。在这里,领导者的素质成为第一要素,只有卓越的领导者具有超前的质量意识,善于吸纳人才,才能将产品制裁量的计划付诸于实施,获得巨大的质量效益。大家都知道,科龙公司的“容声”冰箱是全国知名品牌,其前身不过是一家小型的乡镇企业。由于企业领导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从第一台“容声”冰箱诞生起,他们就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广告词,道出他们的质量意识,早在1985年,科龙公司开始推行TQM(全面质量管理)并很快确立以TQM为中心,带动其它管理工作的管理思想。十三年来,科龙公司一方面靠创奖,创优和认证等手段,深化TQM,提高管理水平,培养TQM的骨干队伍。另一方面围绕产品实物质量这个主题,用TQM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从设计出发,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和提高,使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到今天为止,科龙公司获得了国内、国际三张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书,是全国第一家获得美国犕犚犘犐犐犃级证书的企业,连续六年荣获“用户满意企业”荣誉,在近几年的“电冰箱大距”、“空调器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内容,但关键有两点: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这是质量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它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四全面管理”(全面质量、全面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四个第一”(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预防为主、数据说话和用最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数理统计、犘犇犆犃循环和犙犆小组活力等,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工作,人们称之为管理哲学。中小型企业不能因为企业规模小将其拒之于门外,恰恰相反,中小型企业由于实力有限更应该重视产品质量管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谋求更大的发展。

  (2)建立质量责任制,这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责任制是企业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质量责任制要求每个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把同质量直接相关的成千上万项工作和广大职工为企业作贡献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一旦发现有波动,可以追查原因,分清责任,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保证和提高质量。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使企业从“一把手”直至每个职工,明确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白工作标准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负什么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把各方面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产品缺陷的产生。
  第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这里谈到的企业员工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从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各道工序的质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实做到有法必依,有幸必循,不能把质量检查工作只作为走过场,流于形式,要切切实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中。另一方面是指企业生产员工的素质。要变质量管理寻找员工为员工寻找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的观念融入员工的需要,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员工的质量责任感。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想方设法使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做到最好,以小聚大,帮助企业成功。
  第四,实行产品质量认证
  无论何种企业,产品质量认证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对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目前,国际广泛认同的产品,服务质量体系评审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是全球通秀的质量体系的最基本的要求,最基础的标准,所谓“基础标准”就是最低质量体系标准,它是追求质量旅程的起点,并不只是基础较好的企业才具备推行这套标准的条件,中小型企业一样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点。我国的企业只要认真去抓产品质量,精心设计、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而且将其很好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取得ISO90000认证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国重返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国内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挑战,同时,国内的消费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了买方市场,人们决不会一窝蜂地去抡购某一种商品,而是会准确地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谁的产品好,自然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对象。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是企业增强其产品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五,寻求产品质量的突破口,推行名牌战略
  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前提,所谓名牌产品,其本质就是优质产品,是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它是企业质量+服务+效益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需要有个过程,“名牌产品”已是消费者对产品认识质的飞跃,是确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性概念,名牌产品的品质是坚挺的,是消费者确认的,不是企业自封的,更不是凭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企业只有实实在在从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做起,长期、不断、稳定地生产出段质产品,才是明智的选择。名牌产品不仅要“创”而且要“立”,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周期必然缩短,生产者要长期拥有名牌产品,就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在质量上不断更新换代,才能使原有产品不断得到新的生命,新的活力,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
  实践反复证明,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产品质量是企业“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永恒话题,并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一直延伸下去。中小型企业虽然在规模、设备、技术、人力、财力等方面与大型企业无法相比,但只要抓住产品质量这个法宝,就一定能够立足市场,不断取得市场份额,逐步发展、壮大。

生产力研究   胡宇霞,丘军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