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刘卓甫彩电定价的实际经验、策略. 我国上海从1958年开始生产电子管黑 白电视机,1973年第四季度开始试制19英 寸12频道晶体管彩色电视机,1974年试销 一批19英寸12频道彩色电视机,有国产显 像管和进口显像管两种。当时,彩色电视机实 行国家定价,用国产显像管的每台售价2000 元;用进口显像管的每台售价2400元。1982 年以后才大批生产。 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少量进口彩色电 视机,由于外汇短缺,进口数量极少,只有少 数部长级干部凭票才能买到。当时,按进口价 格出售,档次不同,售价也不同,大体是每台 1000多元。1977年,进口了一批日本日立牌 CRP—149型14英寸彩电和日立牌CTP216 型20英寸彩电。消息传出之后,要求发给彩 电票的人纷至沓来,有些名人也来国家物价 总局和商业部“走后门”要购买彩电的票,曾 经给毛泽东主席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作过 翻译的吴亮平同志也来物价总局找刘卓甫局 长要一张购买票,说是他亲家想买部进口原 装彩电。原因是当时中央组织部拨乱反正平 反冤假错案,对“文革”中进“牛棚”、被监护的 一些老同志补发了十年、八年的工资,这些老 同志有了一点钱,想买部彩电看看。面对这种 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应当怎么办呢?1977 年下半年正值国家物价总局成立,刘卓甫同 志刚从“牛棚”解放出来初上任。他是抗战前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1938年参加革 命,善于打篮球,曾代表国家参加过1936年 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 入场仪式中受到希特勒的检阅。姚依林同志 曾开玩笑说过,“刘卓甫是中共党内见过希特 勒的唯一党员”。刘卓甫同志1942年转业担 任革命根据地贸易公司的领导工作,有40多 年搞商业工作的经验。他说过,“干什么都要 抓关键,打篮球最重要的是练投球,搞贸易最 重要的是抓价格”。他认为进口彩电再不能按 进口价格低价出卖了,于是便找商业部物价 局局长艾中全同志商量,拟将上述从日本进 口的14英寸彩电的零售价格提高到每台 1900元,20英寸彩电的零售价格应提高到每 台2900元。调价方案报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同 意后执行。经过建国以后三十多年稳定物价, 每年零售物价指数平均只上升1.1%,这一 下彩电价格提高了30%—50%,确实是石破 天惊,许多人感到震惊,但是到国家物价总局 和商业部要购买彩电票的人,却从“门庭若 市”变为“门可罗雀”了。国营商店里的彩电, “摆得住,卖得出”,有关系“走后门”的不杜自 止了,国家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收入,受到领导 的称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这个价格坚持了将近三年,以后随着国 内彩电生产发展,进口彩电也有增加,根据供 求情况,逐步降低了进口彩电价格。以日本产 日立CRP45°14英寸彩电的上海零售价为 例:1980年8月20日每台从1900元降为 1500元,1981年8月1日再降为1250元, 1983年1月20日又降为1050元。 宋朝理学家朱熹有两句诗:“向来枉费推 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本来是说逆水行船 与顺手推舟的。我们可以借用来说明:做经济 工作和价格工作,凡是违反经济规律和价值 规律、供求规律的举措,就会“枉费推移力”; 凡是适合经济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的举 措,就一定会“中流自在行”,得到预期的胜利 成果。 价格理论与实践 老物价 |
/tr>